每晚一卷书(JYXZ89896)——每天读一点好书,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每晚一卷书”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作者:每晚·北方有佳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1885年,哲学家尼采察觉到,过去的道德标准和人类的现代行为常常产生矛盾。
为了构建一套新的道德体系,他开始撰写《善恶的彼岸》。
没想到,这部哲学著作一经出版,就给被基督教统治的西方世界带来不小的震颤。
尼采也被视为西方思想“头号危险人物”。
在这本书里,出生于基督教牧师家族的尼采,高喊:“上帝死了!是我们杀死了上帝!”
他直接揭露了道德和宗教的虚伪,毫无掩饰地把真正的人性,在书里展露出来。
人性本就是复杂的。
通过这本《善恶的彼岸》,可以让我们看清是非之后的逻辑,了解世俗之外的真相,理清人际关系的本质。
我从书中提炼了9句精华,当你读懂了,就不会为人性所累,在复杂的世界中游刃有余。
1
西方有一个传说:
有一条恶龙,每年要求村庄献祭。
为了摆脱厄运,村庄每年都会派一个英雄去与恶龙搏斗,但数年过去,无一人生还。
有一年,在英雄出发时,有人悄悄尾随。
他发现,恶龙所在的地方,铺满了金银财宝。
而英雄用剑刺死恶龙后,被这些珠宝深深吸引。
慢慢地,英雄长出了鳞片、尾巴和触角,变成了新的恶龙。
这个故事,引发了尼采对人性的思考,在书里,他写道:“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人生总是充满着困难和挑战,与之对抗带来的疲惫和内耗,无一不在消磨着我们的初心和坚持。
更痛苦的是,你走着走着,就会开始在抱怨中产生戾气,在沉沦中消磨时光,最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俗人烂事造成的负面情绪,就像吞噬你能量的深渊,唯有远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远离杂念和负能量的干扰,避免在失控中走向沉沦,你才能保持理智和清醒,坚守住你的初心。
2
尼采在书中提到,良心无比敏感的人,会为每一次违背良心而脸红。
一个人的良善,就像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看似无形,却时刻束缚着我们,甚至绑架着我们,逼我们为了道德“完美”而牺牲自己。
可是现实中,太多人有着被善良反噬的经历:
工作上,你主动加班担责,忙到昏天黑地,同事却借此甩活:“能者多劳!”
生活里,面对别人无理的要求,一旦你狠不下心推辞,便会被别人利用。
交往中,你为了迎合别人而活得小心翼翼,对方就会顺势忽略掉你的感受,让你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太多农夫与蛇的故事,让我们越看得明白:善良不是廉价的,善良的前提是善待自己。
所以尼采才在书里说:训练自己的良心时,它既吻我们,也咬我们。
不要用你的良善,去挑战复杂的人性,世态人情中从不缺泛滥的善良,缺的是理智和克制。
在保持善良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让善良变得有底线、有尺度、有锋芒。
这样的善良,才能既能守住本心,又能够保护自己。
3
尼采的哲学精神导师叔本华曾说:“人,就是一团欲望。”
在这本书里,尼采却丰富了导师的说法:“人们所爱的不是欲望对象,而是欲望本身。”
过于追逐欲望,欲望便成了负累,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满足便无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但欲望太重,拖累的只能是自己。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讲过一个故事。
朋友送给他一件高级睡袍,他非常喜欢。
他穿上华美的睡袍在家里走来走去,突然感觉家里的椅子、书架、窗帘,甚至地毯上的针脚都粗陋不堪,配不上自己的睡袍。
于是,他换掉了所有的家具。
家里焕然一新后,他才惊觉:“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因为一件睡袍,他做出了一系列失控的改变,导致无心去干其他事情。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狄德罗效应”,也叫做“越有越不满足效应”。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在为每一次欲望买单,其实放纵的是心中的贪念,付出的是下一次更大的消耗。
滔天的欲望,会堕落自身;过度的贪婪,会令人下沉。
只有把多余的妄念抛开,让思想和灵魂真正丰盈起来,才能承受住一切诱惑与迷失,为生命带来真正的蜕变。
4
尼采在书里提到这样一类人,当他们看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眼神就会变得特别犀利,甚至可以从鸡蛋里挑出骨头。
他还指出,这些人中不乏博学多才的学者,但也避免不了气量狭窄,充满嫉妒之心。
如果说嫉妒是在竞争社会中人类暴露的本性,那么比较,往往是嫉妒产生的根源。
读书时比成绩,上班时比工作;年少比家境,长大后晒娃……比较无处不在。
当我们发现别人在某方面超越了自己,拥有了自己所没有的成就,嫉妒便有了滋生的土壤。
可是,比较没有终点,人若沦陷其中,就永远不会感到快乐。
比赢了,除了一时的胜利和优越,对自己并无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比输了,却是无尽的烦恼和痛苦,把自己困于内耗身心俱疲。
在比较中,对别人身上的美好视而不见,心里涌动的都是不喜、不满;
对自己身上的优势也抛诸脑后,嘴里嚷得都是不甘、不忿。
海明威曾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进步和幸福是自己的,都与他人无关。
忽略别人的影子,找到自己的节奏,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5
书中有句话写道:“每个深深遭受过痛苦的人,会从理智上变得桀骜不驯和怀有厌恶之情。”
那颗破碎而又自卑的心,总能轻易将人推向叛逆不羁、自暴自弃。
比起遭受的痛苦和挫败,他们其实更加害怕被贬低和否定。
想起电影《心灵捕手》的男主角,一个有着过人数学天赋的青年,威尔。
从小被父母抛弃,让他将童年的不幸归结为自己的过错。
这样的自责,让威尔长大后,明明可以通过天赋改变命运,但始终觉得自己不配过更好的生活。
所以,明明生活开始向好,他又自暴自弃泡酒吧、鬼混、打架,甚至差点进了监狱。
直到后来,威尔遇到了一位数学教授,对方看穿了他厌世外表下的脆弱。
在教授悉心开导下,威尔终于能释放出那颗自卑而怯懦的灵魂,自信地去迎接新生活。
威尔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外界的打击,而是自身的心态。
当你不再相信自己,就会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淖中。
做事成功了,有自我怀疑的惶恐;做事不成功,又加重了“什么都不行”的心理活动。
其中积累的沮丧和气馁,让人轻易地忘了自己为什么活着。
而活着最好的支撑,就是义无反顾地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拥有足够强的信心与勇气,你才能逃出自卑的牢笼,走得更加坚定。
6
世界上,最难看清的是人品,最难读懂的是人心。
尼采在书中一直在论证这个问题——
哪怕是那些高知人群,身份和学历带来的光芒,会成为他们的面具,遮挡住他们真实的样子。
唯有当他们才华衰退时,你才能看清他们的本性。
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人。
和做HR的朋友聊天时,她的一番话颠覆了我的认知。
她说在招聘的时候,那些耀眼的学历,虽然会让人眼前一亮,但真正的学霸,进入职场后,反而没有多大后劲。
因为新人入职场的头几年,接触不到光鲜亮丽的核心业务,大多数都做着琐碎重复的杂事。
要不了多久,很多“天之骄子”就暴露出了不屑、不耐烦、心生抱怨,在工作上要么挑三拣四,要么遇到点挫折,就心高气傲,一走了之。
而真正有潜力的人,往往是那些学历一般,但是性格踏实稳重,从不好高骛远的人。
因为没有名校的光环,他们也没有过高的期待,他们只需要老老实实做自己,没有那么多激进的想法,所以不会玻璃心,往往能把事情干好。
所谓,人品极处,本心使然。
才华是一种华丽的装饰,是一个人真实品性的藏身之处。
想要真正看清一个人,就得褪去华丽的外表,去看他在最无助时的所作所为。
一个人风头正盛时,大多人只能看到他表面的风光,忽视他内在的不堪。
只有面对挫败和低谷,一言一行才能显露出他本身的真面目。
那些真正品性好的人,无论生活多么狼狈,无论自身遇到了多少困境,都始终坚守着尊重和底线,保持着得体和人品。
7
人在困顿无助的时候,看谁都像救赎。
遇到失业、失恋、生病、没钱等脆弱落魄时刻的时候,谁都期待着能有人拉自己一把。
可实际上,依附别人,不过是从一个深渊,掉进另一个深渊的开始。
指望别人的救赎,无异于将卑微与软弱袒露人前,让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越来越低。
所以,尼采在书中坚定地说:“我们必须自己考验自己。”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小时候跟父亲乘坐马车出去玩。
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快,肯尼迪被甩了出去。
他躺在原地,大声哭了起来:“爸爸,快来拉我一把。”
可他的父亲见到这一幕,待在原地,无动于衷,对着他说:“你可以自己站起来。”
肯尼迪一脸委屈,只好摇摇晃晃起身,重新爬上马车。
父亲在此时对他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没人会去扶你的,在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
想起《皮囊》里的一段话:
“常常熬不住的时候也想找个靠山,可是你怎么找就会发现,有的山长满荆棘,有的山全是野兽,所以你应该是自己的那座山。”
人生这条路是一座独木桥,充满着各种风风雨雨,没人会一直为我们撑伞。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跑,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牢靠。
没人扶的时候要自己站稳,没钱的时候要自己努力,没人帮的时候要学会靠自己。
当你独自走过风吹雨打,你会发现,自己早已不需要别人撑伞,因为你已经活成了自己的屋檐。
8
曾经看过一段话:年少时懵懂做的事,都是命运的子弹,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击中眉心。
所有结局发生前,都伴随着漫长的伏笔。
所有看似毫不相干的意外,背后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尼采早在书中提示了,人类认知发展中,很大的一个进步就是,人们决定一件事的价值终于不是从“结果”,而是“起因”去看待了。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就是在于把生活的顺序过反了,提前透支了自己的福报。
仗着年轻身体好,喝酒熬夜、应酬,不拿身体当回事,年纪大时才发现,体力精力大不如前,体检单上红灯一片。
刚工作时就佛系摆烂、不思进取,蹉跎了光阴,到了事业上升期才发现,自己早被同伴甩在后面,而新人又紧追其后,职业生涯已走到尽头。
为了自己的社交轻易牺牲陪伴父母的时间,总以为来日方长,真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知什么都抵不过世事无常。
常常听到有人哀叹“早知当初怎样怎样”,只可惜,世间没有如果,只有后果。
人生的困局,从不会无端发生,每件事情的因果,都在自身。
一个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一定是一边敬畏因果,一边以果择因。
我们没有对抗命运的能力,但至少能让自己过好每一个当下,不悔每一个选择。
9
在书里,尼采谈到了这样一类学者。
他们好像只是一面镜子,只去反映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却从未产生过自己真正的思考。
他们学习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尼采自己,是不愿意做这样的学者的,在他看来,尊敬自己,创作自己的价值,才是拥有高贵灵魂的开始。
25岁大学毕业,尼采就因为学术上的亮眼成绩,被评为欧洲历史上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然而,他不顾众人的阻拦和反对,毅然辞去了体制内工作,摒弃主流思想,另起炉灶研究自己的哲学。
在他的小天地里,尼采可以毫不顾忌学术规范,用一种近乎散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超前的思想。
有人笑他是“疯子天才”,有人骂他是“危险分子”。
不被理解、不被认同、不被支持和接受……伴随了尼采的一生。
但他也无怨无悔,反而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这世上,尊重别人很容易,尊重自己很难。
很多人,因为难以忍受孤独,选择随波逐流;有的人,因为太过向往名利,选择妥协归附。
但还有很多尼采这样的人,始终提醒着我们:
不要因刻薄的环境而改变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委屈自己,不要因为过去的不幸而否定自己。
遵从内心,成为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交代。
▽
一位读者这样评价尼采:从别的哲学家里,你会读到深刻、高级,但在尼采身上,你看到的却是孤独、善良和绝对的赤诚。
读了《善恶的彼岸》你会发现,所谓善恶的彼岸,不过是人性的每个侧面。
一切被人性背刺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对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一无所知。
人的善恶好坏、生活的起落沉浮,从不由你我掌控。
只有当你对人性有了更多包容,对人生才能有更深刻理解。
点个在看,悟透这9句箴言,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做人,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 End -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