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园的前身是一家全民所有制的公司,隶属于中国福利企业总公司,所以能拿到公墓性质的用地指标。90年代后期,几经变革,福寿园逐渐改制成了一家民营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担任总经理的白晓江曾被举报侵吞国有资产,隔离调查了两年。恢复自由后,白晓江通过复杂的股权运作,将一部分股权转让给了NGO。利用NGO的特殊身份,一方面福寿园完成了民营化改制,另一方面白晓江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指责。虽然福寿园变成了民企,但仍然可拿到公墓性质的土地,这点是普通企业做不到的。但即便坐拥如此暴利的生意,福寿园也在今年显露出了颓势。福寿园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墓穴6700余处,比去年同期少卖了3083处,销量滑坡了近三分之一,销售额也从11.83亿下跌至8亿出头。随着大环境与社会思想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死后不埋墓地,一是现在的墓地太贵了,少则两三万,多则十多万,有这些钱不如留给子女,改善活人的生活;二是现在殡葬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墓穴外,还有生态葬、海葬、江葬,何必执着于一块墓碑?加上出生率的下降,福寿园未来的销售大概率会陷入“跌跌不休”的囧境。面对滑坡,福寿园也没坐以待毙,而是大力推广“生前契约”,鼓励老年人在生前就买好墓地。墓园销售会开着专车带老人游览园内环境,让他们体验出殡一条龙的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老人们可以提前知道死后的流程与人生的归宿,算是一种心理治疗。这种类似期房销售的生前契约,成为福寿园新的营收支撑,今年上半年超过一万名老人在福寿园提前购买了生前契约。最近,福寿园还与时俱进在研究“AI数字人殡葬”技术。或许,未来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某个数据库中拥有一个自己的虚拟墓室,亲人想我们了,拿手机点开小程序,即可看到一个还活在网络世界中的我们。这种形式,不比一块孤零零、一年只去两三次的天价墓地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