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工作者最好的休息方式:不是睡觉

创业   2024-10-23 21:02   山西  

图片/CEOBIZ

来源:张丽俊

作者:张丽俊
很多朋友原本打算国庆假期好好休息一下,来恢复状态,但结果却越休越累。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休息的方式不对。
德国社会学家萨宾·桑妮塔格提到过一个恢复精力的休息方式:放松、控制、掌握体验和心理剥离。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1

身体的累:放松
累有不同的原因,其中一种累,是身体上的累。
很多人感觉到自己很疲惫,明明睡了很多觉,但依然没有精力。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你在“报复性休息”。
就是平时上班很累,你想着假期一定要好好“休息”一下,所以你开始放纵自己。熬夜看电视剧,刷短视频刷到根本停不下来,甚至通宵打游戏。
等你身体感觉到特别疲劳的时候,你才去睡觉,结果你睡到了日上三竿,生物钟严重混乱。
你看,本来是休假,结果变成了假休。所以身体上的累,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缺少睡眠造成的,而是报复性休息造成的。
那么该如何缓解身体上的累呢?

就是放松。所谓放松,即你要去做一些不需要你刻意去努力的事情。比如阅读,看电影,听音乐等等。通过做一些轻松有趣的事情,来缓解过度疲劳。
经济学上有一个边际效应:指的是连续增加某一项的投入,那么投入带来的收益会逐步减少。
因此,你不能连续看电影、玩游戏,不能一玩就是一天,等累到极限了才睡觉。而是要相互穿插。
比如听一阵音乐、玩一阵游戏后,就可以散散步,或者锻炼一下。你在运动时,就会产生内咖肽,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带走疲劳感,也能加快呼吸,为大脑提供血氧,让大脑能持续兴奋。
你运动结束后,觉得很累,这时候就意味着你真正需要休息了,这时候的休息也是高质量的。
所以休息不能盲目休息,而是要做到有效放松,这样才能缓解身体上的疲劳。

2

心累:控制、掌握体验
除了身体累,还有一种累,是心累。
比如你打算在国庆节期间,决定要做某一项任务,要写报告,或者要看书、做家务等等。
但这个任务长期拖着没做,对你来说,是持续的压力和消耗。

你疲惫不堪,心里又想着工作,但又拖延,没有正经去做,这就是纯粹的浪费。最后一天过去,你什么都没有得到。这时,你又会懊恼和后悔,严重的时候还会失眠。你的内心已经失控了,你发动了自己与自己的战争,都快被耗干了。
那么该如何缓解心累呢?其实就是控制和掌握体验,找回掌控感。
你越是能积极安排工作,提高时间掌控感,你就越能在特定的时把工作做好,从而争取到更多休息的时间。
在休息时,你也能好好享受,而不用有一丝的愧疚和不安。因为你已经把你预计要做的事情做完了,休息也就理所当然。
因此,在剩下的假期,你一定要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若是你的时间宽裕,也可以将你节后的工作前置一部分。
据康斯坦茨大学发表在《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假期结束后的放松感会在一个月内消失,而返工后忙碌的工作状态会加速这一过程。
你前置一部分工作,等你再回来上班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同时对工作有一定的热情,而不会有“假期综合征”。
所以如果你的累是心累,那么你一定要找回生活中的控制感。
你可以制定清晰的计划,然后提高你的行动力。当你凡事都搞起来,就能解决80%的问题。

3

脑累:剥离
最后你的累,很可能是脑力上的累。在国庆假期前,你的工作太忙了,出现了职业倦怠。这时候,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剥离”。
什么是剥离呢?就是一种完全不去想工作而专注于其他事情的能力。
所以,趁着国庆假期,你可以先把工作放在一边,然后变换工作内容,投入到一项需要你投入注意力的,你可以进步的,甚至可以达到一定水平的事情中去。
比如你可以学习一门技术、学乐器、研究你之前感兴趣的东西等等。
你可能以为脑子已经太累了,完全不想要动脑了,但实际上这对恢复精力非常有帮助。
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也曾做过一个实验:他采取两种方式消除右手的疲劳,一是让两只手同时静止休息,二是右手静止的同时让左手适当活动。随后,他通过握力测量了右手的疲劳度,发现第二种方法让右手的疲劳感消除得更快。这证明变换人的活动内容才是积极的休息方式。
这其实是有着理论依据的:人的大脑皮质上有一百多亿个神经细胞,功能区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当某些区域活动时,另外一些区域才会休息。
前谷歌高管、原腾讯副总裁吴军也说过:休息的本质,就是从外界获取知识和信息。
所以,当你觉得是过度用脑产生的累时,你可以做一项能给你带来成就感的事情。当下来看,它看似和工作无关,或许在未来,也会对你的工作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脑力工作者最好的休息方式:不是睡觉。身体上的累,要学会放松;心累,要做到控制;而脑力上的累,则要“剥离”并为自己充电!

- END -

CEO企业家微信群


扫码申请加入


商业MBA
一座没有围墙的商学院,聚焦百万企业家、EMBA、MBA等商业财富精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