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大学官宣!11位管理岗人员转聘为辅导员,入事业编!

文摘   2025-02-02 09:22   安徽  

文章来源于

麦可思研究 等

近期,西北大学发布了人事代理转聘事业编制人员情况公示。其中提到,经该校研究及转岗入编考核,拟同意2023年度公开招聘的11位管理岗位人员转聘为辅导员岗位,并由人事代理转入事业编制。

 

管理岗人员转辅导员岗

高校管理岗人员转辅导员并不新鲜。近日,湖北某高校提到,经校长办公会决定,同意1名党委统战部职工转入辅导员岗。

为进一步优化校内人力资源配置,多所高校会在校内选聘辅导员,其中包括管理岗及专任教师等人员。

长江大学《关于做好2025年专职辅导员校内选聘工作的通知》明确,辅导员校内选聘对象为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个人愿意转岗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的专任教师、管理干部等在编在岗人员。申请人员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除当年新进人员外,在职在岗人员的各年度考核结果应为合格及以上等次,最近三年内未受行政和纪律处分。

河南中医药大学2024年12月发布的《关于校内选聘专职辅导员的通知》明确,选聘对象为校内具有一定学生工作经验、个人愿意转岗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的在编人员或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的人事代理工作人员。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聘用后签订专职辅导员岗位聘用协议,5年内不得转岗,校内选聘辅导员的职级与待遇,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此外,各校针对其他岗位转辅导员岗位会有相关明确规定。如重庆对外经贸学院2024年《关于校内人员转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岗位的通知》明确,申请转辅导员岗位人员需在学校工作原则上应满3年,年度考核均在称职及以上。通过资格审核的拟申请转辅导员岗位人员,由学生处成立考核小组按新进辅导员考核程序进行面试考核。

长治医学院发布的《校内人员转聘专职辅导员岗位管理规定(试行)》提到,学校在编专任教师、教辅人员、管理人员转为辅导员的,设置为期2年的岗位适应期(以下简称“适应期”),适应期内原则上按以下方式管理:

1.专职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全面履行辅导员岗位职责,年度考核按照辅导员岗位要求进行,按辅导员岗位核发工资和校内绩效;

2. 在不影响辅导员岗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利用个人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但不再承担原部门的教学任务或其它任务。

适应期结束,学校根据辅导员岗位适应情况并结合个人意愿,确定是否转入辅导员系列。确定为不适合辅导员岗位的,回原岗位工作;确定转入辅导员系列的,原则上按以下方式进行管理:

1.纳入辅导员系列,按照辅导员岗位管理;

2.按照辅导员系列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聘任行政职务、职员职级和专业技术职务,适应期计入任职年限;

3.正式转入辅导员系列后,个人不得申请转回原岗位或其他系列岗位。


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不管是校内选聘、转聘辅导员的工作,还是辅导员转出工作,高校都是为了优化校内人力资源配置。同时各高校目前均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学生工作队伍。

如在辅导员队伍选聘方面,兰州大学严格把控入口关坚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和总体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要求,每年由学工、组织、人事、纪检、用人学院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专职辅导员选聘工作,形成连贯稳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辅导员补充机制。同时完善队伍流动机制,精准掌握辅导员成长情况和发展诉求,推动人岗适配、合理流动、多元发展

人员是辅导员队伍根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各高校也在从多方面出发。

在强化培养、提升职业素质方面,陕西师范大学将辅导员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确保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30学时的校级培训,每3年参加1次国家级、省级培训或国际交流研修。该校鼓励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组建辅导员研究团队,积极组织展项目课题申报,推动辅导员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同步提升。

在职业激励、发展方面,延安大学严格落实辅导员“双线晋升”要求,职称评聘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畅通发展通道,辅导员队伍中4人晋升副教授,1人晋升副处级辅导员;把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的“后备军”,支持和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同时该校规范选聘、转岗、考核、入编等程序标准和流程,逐步解决了人事代理辅导员转事业编问题,确保队伍结构科学、人员稳定,引领辅导员沿着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健康成长

此外,多校会严格辅导员考核,这也是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通过对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工作成果等进行全面考核,能精准找出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科学合理的考核结果可以为高校在辅导员的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绩效奖励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

有高校要求,辅导员岗位聘期目标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师德师风、岗位工作、育人工作、代表性成果、培训进修五部分,其中代表性成果实行量化积分制。在聘期内,应履行岗位职责,承担学生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

如何了解辅导员各项工作的投入?高校在考察教师时间投入时,可根据不同岗位教师职责和工作侧重点不同,分为不同类型,如教学科研型教师、教学型教师、辅导员等。麦可思对某“双一流”院校不同教师群体工作投入时间的研究显示,该校辅导员在学院/部门工作和会议及其他行政工作投入时间最多(20.1小时/周),其次是给学生答疑和辅导(16.9小时/周)。学校可以根据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在各项工作上时间投入的合理性,帮助学校了解他们的工作重心、评估其工作压力,做好及时干预。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领路人,也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对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可以从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培训培养、优化考核评价、提供发展保障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效激发辅导员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往期推荐
恭喜发财
当代"国师"生态观察: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化表演
打破平庸之恶:为优绩主义证名
编辑 | 嘉言宣轶
审核 | 风清扬

社科学人
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