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学人】2025新春贺词:在不确定的时代,以理性之光追寻文明的确定性
亲爱的读者朋友:
岁聿云暮,新元肇启。当城市街巷挂起灯笼的暖红,当乡野田埂飘散腊味的醇香,我们又一次站在时间的渡口,以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性与热忱,向您致以最深挚的新春问候。
过去一年,世界的褶皱里写满不确定性的注脚。地缘政治的裂痕仍在加深,技术迭代的浪潮裹挟争议,气候危机与文明冲突的阴云尚未消散。但正是在这样的时刻,社会科学的价值愈发清晰——当ChatGPT重构知识生产秩序,我们探讨人机协同的伦理边界;当"逆全球化"声浪渐起,我们追问文明互鉴的深层逻辑;当青年群体陷入"躺平"焦虑,我们解析代际流动的制度密码。每一次思想交锋,都在为混沌的世界绘制认知坐标。
这一年,我们共同见证学术共同体的韧性生长。田野调查者深入城中村记录流动时代的生存样本,人类学者在非洲大陆解码跨文化对话的基因密码,经济学家用复杂系统模型推演气候政策的传导机制。那些在实验室通宵建模的夜晚,在田野笔记上圈画的批注,在学术会议上激荡的思辨,都在构筑抵御不确定性的知识堤坝。
我们深知,社会科学从来不是书斋里的智力游戏。当ChatGPT掀起认知革命,中国社科学人发起"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系列研讨;面对生育率持续走低,学人们推出"家庭政策跨国比较"深度报告;针对县域治理难题,学人们组织"基层创新案例"田野工作坊;学人们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民生民主”“数智协商民主”“数字全过程人民民主”。每个真问题背后,都跃动着学者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学术自觉。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特别致敬那些"向下扎根"的研究者:在乡村振兴一线建立社会实验基地的团队,持续跟踪外卖骑手数字生存的青年学者,冒着严寒在边境口岸调研跨境贸易的博士生。正是这些贴着地面飞行的学术实践,让理论之树常青。
展望新春,数字文明的狂飙突进与文明对话的迫切需求,将社会科学推向了更广阔的历史舞台。我们期待与您共同探索:如何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坐标系?怎样在文明碰撞中守护文化主体性?能否在风险社会中重建社会信任?这些叩问,需要跨学科的思想碰撞,更需要学者与公众的智慧共创。
亲爱的朋友,当您读到这些文字时,或许正身处归乡的列车,或许在异国遥望东方,又或在实验室守岁攻关。无论身在何处,愿我们始终铭记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箴言,在保持文化自觉的同时,以开放胸襟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新春的钟声即将敲响,谨以马克斯·韦伯的箴言与诸君共勉:"学术工作的终极意义,在于使人获得头脑的清明。"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让我们继续以理性之光照亮前路,用扎实的研究锚定文明的坐标,在思想的碰撞中孕育新的可能。
祝愿您和家人新春吉祥,愿山河静好,学术长青!
【社科学人】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