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声音、气味”十九例
作者:Ashida
每一种色彩都是一种情感的密码,每一种声音都是心灵的回响,每一种气味都是记忆的丝线。它们交织在一起,编织出人类丰富多彩的精神图画。无论是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刻画复杂的人物内心,还是营造紧张刺激或温馨感人的情节氛围,这些写作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是能够触动灵魂的,而色彩、声音、气味便是触动灵魂的有力工具,使作品熠熠生辉,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永恒的珍宝。
要像画家对待色彩那样精心,像音乐家对待音符那样严谨,像香水师对待香料那样细腻,对待笔下的每一个色彩、声音和气味的描写。可以在写作中更细腻地描绘世界、表达情感,避免陷入华而不实或脱离实际的误区,描写更精准、生动且富有内涵,带来一场又一场感官盛宴。并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挖掘出更多独特的表达方式,让文学之花在感官的滋养下,绽放绚烂多彩的光芒,永远散发着迷人魅力。这是作为写作者的使命,也是对文学艺术的最高敬意。
一、色彩:绘出心灵之画景
1.色彩的鲜明对比
就像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所展现的那样:“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
鲜明的色彩对比能瞬间抓住读者的目光,如同黑夜与白昼的碰撞。在描写战场时,鲜血的红色与雪地的白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那刺目的红,如燃烧的火焰,在洁白的雪地上肆意蔓延,每一滴血都像是生命最后的呐喊。而那雪,白得冰冷,白得无情,仿佛是死神的披风。这里的色彩对比,战争的残酷无需多言,直接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运用色彩对比时,要选择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颜色组合,突出二者之间的冲突,以此来强化情感或氛围的表达。
2.色彩的细腻层次
塞尚说过:“色彩是伟大的本质的东西,是诸观念的内身化。”
描绘色彩的细腻层次,可以展现出丰富而微妙的情感世界。以描绘一幅秋日的山林为例,“山林像是被大自然精心调制的色彩盘,从山脚下的翠绿,渐渐过渡到山腰的金黄,再到山顶那一抹醉人的火红。翠绿是生命的余韵,金黄是丰收的欢歌,火红是岁月的激情。”每一种色彩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交融、渗透,如同印象派画家笔下的光影交织。这层层叠叠的色彩,便是大自然观念的化身,蕴含着季节更替、生命轮回的奥秘。
描写色彩层次时,要注意色彩过渡的自然与流畅,通过对不同层次色彩的象征意义解读,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深邃情感。
3.色彩的主观渲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色彩可以根据人物的心境或情感进行主观渲染,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角色。
比如描写一位失恋的女子,“她眼中的世界仿佛失去了色彩,原本五彩斑斓的街道变得灰暗无光。灰色的天空像一块沉重的铅板,压在她的心头。那些曾经鲜艳的花朵,如今也只是一团模糊的暗影。她的世界是梵高割耳后的《自画像》,色彩被悲伤吞噬,只留下无尽的孤独。”在她的情感滤镜下,色彩成了悲伤的代言人,将她内心的痛苦具象化。
在进行色彩的主观渲染时,要紧扣人物的情感状态,让色彩成为情感的延伸,增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感知。
4.色彩的文化寓意
正如俗语所说:“红到三十亮堂堂。”不同文化赋予色彩不同的寓意,巧妙运用这些寓意能为作品增添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婚礼中,红色是绝对的主角,那鲜艳的红,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繁荣。新娘的红嫁衣、红盖头,婚房里的红灯笼、红喜字,每一处红色都承载着人们对新人的美好祝福。而在西方文化里,白色象征着纯洁与神圣,新娘身着白色婚纱步入教堂,开启神圣的婚姻之旅。这种文化差异下的色彩寓意,丰富了描写的维度,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
了解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能在描写中融入文化元素,作品更具深度和广度。
5.色彩的动态变化
就像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所写:“让我们不要把过去的不幸重压在我们的记忆上。”
色彩在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动态变化,捕捉这些变化能使描写更具活力。比如描写一场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起初,天空是浅蓝色的,如同平静的海面。渐渐地,天边涌起了大片乌云,黑色的阴影如潮水般向四周蔓延,蓝色的天空被逐渐吞噬。在乌云的边缘,偶尔闪过几道紫色的闪电,像是黑暗中窥视的精灵。随着暴风雨的逼近,天空变得愈发阴沉,色彩从浅蓝到深蓝,再到黑与紫的交织,充满了紧张与不安。”这色彩的变化却像记忆一样,深深地刻在心中,展现出大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预测。
描写色彩的动态变化时,要注重变化的过程和顺序,运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色彩的流动感。
6.色彩的光影互动
达芬奇曾说:“太阳照在墙上,映出一个人影,环绕着这个影子的那条线,是世间的第一幅画。”
光影与色彩相互作用,能创造出如梦如幻的效果。想象一下古老城堡中的彩色玻璃,“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洒在地面上,形成了斑斓的光影。原本静态的色彩在光线的抚摸下变得灵动起来,红色变得更加炽热,像是燃烧的晚霞;蓝色更加深邃,如同神秘的海洋;绿色则闪烁着生命的光辉,仿佛是森林中的精灵在舞动。”这些色彩与光影的交织,宛如一场视觉的盛宴。而这彩色玻璃下的光影色彩,便是大自然这位伟大艺术家最杰出的画作之一。
在描写色彩的光影互动时,要突出光线对色彩的影响,通过光影的变化来展现色彩的魅力。
二、声音:奏响情感的乐章
1.自然声音的诗意描绘
“蝉噪林逾静,鸟飞鸣山更幽。”自然界的声音是一部永恒的交响曲,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诗意。在宁静的夏夜,“草丛里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像是一场没有指挥的音乐会。蟋蟀的‘蛐蛐’声,悠长而清脆,如同远方传来的悠扬笛声;纺织娘的‘织织’声,短促而有节奏,恰似灵动的鼓点;还有不知名的虫儿发出的‘嗡嗡’声,像是为这场音乐会增添的和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演奏着生命的旋律。在这看似喧闹的虫鸣声中,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宁静,让人心醉神迷。
描绘自然声音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声音与人们熟悉的事物相联系,同时注意营造出声音所带来的氛围。
2.人物声音的个性化塑造
就像福楼拜所说:“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
人物的声音是其性格的外在体现,通过独特的声音描写能让人物栩栩如生。比如描写一位豪爽的大汉,“他一开口,声音便如洪钟大吕,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硬生生地蹦出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势。‘来!干了这杯酒!’那声音中充满了豪迈与热情,仿佛能冲破一切束缚。而对于一位温婉的女子,她的声音则如潺潺流水,轻柔而细腻。‘您辛苦了。’这简单的几个字,从她口中说出,却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柔和。”这些人物的声音,正是他们意志和性格的光辉展现。
在塑造人物声音时,要从音量、语调、语气、音色等多个方面入手,使声音与人物的性格特点相契合。
3.环境声音的氛围烘托
就像钱钟书笔下的《围城》,那是一种充满知识与神秘的氛围。
环境声音是烘托氛围的有力武器,能让读者迅速沉浸在特定的情境中。在古老的图书馆里,“静谧是这里的主旋律,只有偶尔传来的翻书声,那‘沙沙’的声音,如同轻柔的微风拂过书页。脚步声也被厚厚的地毯所吸纳,变得轻柔而模糊。然而,当有人不小心撞到书架时,‘哐当’一声,在这寂静中如同惊雷乍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让每个人都心头一紧。”这种环境声音营造出的氛围,让人在静谧中感受到思想的涌动。
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声音元素进行描写,注意声音的大小、频率等因素对氛围的影响。
4.声音的节奏韵律感
就像朱光潜先生所说:“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声音的节奏和韵律能赋予文字一种音乐般的美感。比如描写一首古老的民谣,“那民谣的节奏明快而有力,歌词‘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如同跳跃的音符,在空气中回荡。每一句歌词都有其独特的韵律,‘七’和‘一’的押韵,让整首歌朗朗上口。人们唱着这首歌,身体也会不自觉地随着节奏摇摆。”这种节奏韵律感,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和谐,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在写作中,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的长短、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式等方式来营造声音的节奏韵律。
5.声音的远近层次感
“远近高低各不同。”如同苏轼对庐山的描述,通过声音的远近层次,也能感受到场景的丰富多样。
声音的远近和层次能为场景增添立体感。在繁华的集市上,“远处是热闹的锣鼓声,‘咚咚锵锵’,那声音雄浑而有力,传得很远,仿佛在召唤着人们。随着距离的拉近,能听到小贩们的吆喝声,‘卖糖葫芦嘞!’‘刚出炉的烧饼!’”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有高有低,有远有近。再走近些,便能听到顾客们讨价还价的声音,细微而嘈杂。这种声音的远近层次感,就像一幅立体的画卷,让集市的热闹场景跃然纸上。
描写声音的远近层次感时,要注意不同距离声音的特点和变化,使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场景的空间感。
6.声音的象征意义
就像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所表达的对战争的反思,声音在这里成为了战争主题的重要表达手段。
声音可以具有象征意义,传达更深层次的情感或主题。在描写战争场景时,“枪炮声震耳欲聋,‘轰轰轰’‘哒哒哒’,那是死亡和毁灭的象征。每一声爆炸都像是生命的丧钟,无情地敲响。而在这残酷的声音背后,偶尔传来的军号声,‘嘟嘟嘟’,那是希望和勇气的象征,激励着战士们勇往直前。”这些声音不仅是简单的听觉元素,更承载着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
赋予声音象征意义时,要与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紧密相连,让声音成为主题表达的有力支撑。
三、气味:唤醒沉睡的记忆
1.花香果香的清新描绘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花香果香是大自然最甜美的馈赠,它们的气味能为文字带来清新与愉悦。在春天的花园里,“桃花盛开,那淡雅的花香如同一缕轻烟,萦绕在鼻尖。它不像玫瑰花香那般浓郁,而是带着一种清新的甜,似有若无,却又让人难以忘怀。每一朵桃花都像是一个小小的香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果园里,熟透的草莓散发出阵阵果香,那是一种浓郁的甜蜜气息,混合着泥土的清新,仿佛是大地母亲孕育出的珍宝。”这花香果香,在微风中轻轻飘荡,如同林逋笔下的梅花之香,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描绘花香果香时,要突出其独特的气味特点和给人的直观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那股清新的香气。
2.食物气味的诱人魅力
就像孔子所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物的气味有着独特的诱人魅力,能勾起人们强烈的食欲和情感。厨房里,“红烧肉在锅里炖煮着,那浓郁的肉香弥漫在整个空间。肉香中混合着酱油的醇厚、八角的馥郁、桂皮的辛香,每一种味道都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香气。这种香气像是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人们的嗅觉神经,让人垂涎欲滴。刚出炉的面包,散发着酵母发酵后的香气和烤焦的麦香,那是一种温暖而诱人的味道,仿佛是家的象征。”对食物气味的描写,能让读者感受到食物的精致与美味,同时也能唤起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和与之相关的美好回忆。
在描写食物气味时,要详细描述食物烹饪过程中所使用的调料和产生的各种香气,增强气味的吸引力。
3.特殊气味的记忆唤醒
就像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那块蘸了茶的玛德莱娜小点心。
特殊的气味往往与特定的记忆紧密相连,成为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走进那间久无人住的老房子,“一股陈旧的霉味扑面而来,那是岁月的味道。在这股气味中,夹杂着木头腐朽的气息、灰尘的味道和旧纸张的气味。每一种气味都像是一个记忆的碎片,拼凑出曾经在这里生活的画面。小时候用过的旧课本的味道,也有着独特的魅力,那是纸张、油墨和岁月混合的气味,每次闻到,都会让人想起课堂上的点点滴滴,那些青涩而美好的时光。”这些特殊气味,能瞬间带回到过去,唤醒沉睡在心底的记忆。
通过描写特殊气味与记忆的关联,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4.气味的氛围暗示
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气味可以巧妙地暗示氛围的变化,为场景增添独特的色彩。在黑暗的森林深处,“一股刺鼻的腐臭味弥漫开来,那是死亡和腐朽的气息。这种气味让人不寒而栗,仿佛预示着隐藏在黑暗中的危险。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与恐惧亲密接触,让人心生警惕。而在春天的田野里,清新的泥土气息混合着油菜花的香味,那是一种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氛围。”气味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情绪,为场景营造出特定的氛围。
根据不同的氛围需求,选择合适的气味进行描写,让气味成为氛围的暗示者,引导读者的情绪。
5.气味的混合与变化
就像生活一样,充满了各种元素的交织和变化。
气味常常是混合且不断变化的,捕捉这些特点能使描写更加生动。雨后的城市街头,“有着泥土的清新气息、汽车尾气的刺鼻味道和路边小吃摊散发的香味。这些气味相互混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味道。随着太阳的升起,泥土的清新气息渐渐淡去,小吃摊的香味变得更加浓郁,而汽车尾气的味道则依旧弥漫在空气中。”这种气味的混合与变化,反映了城市生活的动态与多样性。
在描写气味的混合与变化时,要注意不同气味之间的比例和变化过程,让读者能感受到气味的动态变化。
6.气味与情感的交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气味能与情感相互交融,成为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当游子远离家乡时,“那熟悉的家乡的气味,无论是田野里的稻香,还是母亲做的饭菜香,都成了思念的寄托。稻香是童年在田间嬉戏的回忆,是对故乡土地的眷恋;母亲做的饭菜香,则是家的温暖,是亲情的味道。每一次闻到类似的气味,心中都会涌起浓浓的乡愁。”故乡的气味在游子心中永远是最珍贵的,更承载着无尽的情感,在千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家的召唤。
在描写气味与情感的交融时,要突出气味对情感的触发作用,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情感在气味中的流淌。
四、“色彩、声音、气味”融合之美与融合艺术
就像莫奈的《印象・日出》。将色彩、声音、气味融合在一起,可以创造出丰富而立体的场景,全方位地沉浸其中。
在描写海边的黄昏时,“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橙红色,那绚丽的色彩如同火焰在天边燃烧(色彩)。海浪一波又一波地涌上岸边,发出‘哗哗’的声音,像是大海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声音)。空气中弥漫着咸咸的海水味,混合着沙滩上贝壳的腥味,那是大海独特的气息(气味)。”这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海边画景。通过色彩、光影、雾气等元素的融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
在融合色彩、声音、气味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呼应,使每一种元素都能为场景增色。
五、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堆砌
就像建筑需要合理的布局一样,描写也要有节制,做到疏密有致,避免过度堆砌描写,以免产生审美疲劳。“那朵花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香气扑鼻,周围还有鸟儿叽叽喳喳地叫,阳光照得它闪闪发光,旁边还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色彩、声音、气味杂乱无章,反而破坏了整体的美感。要根据场景和表达的需要,合理选择和运用这些元素,避免为了描写而描写。
2.保持真实感
描写要符合实际生活中的感官体验,保持真实感。如果描写一个普通的卧室里有刺鼻的化学气味、震耳欲聋的噪音和五彩斑斓的光……这显然不符合常理,觉得虚假。要基于生活的真实来进行描写,产生共鸣,相信作品所营造的世界。即使是在虚构的作品中,也要在感官描写上找到真实的影子。
3.与主题契合
色彩、声音、气味的描写要紧密围绕主题展开,不能脱离主题。如果是写一个悲伤的故事,就不宜用过于欢快明亮的色彩、热闹的声音和甜美的气味。这些描写要为主题服务,成为主题表达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像衣服要与穿着的场合相匹配一样,描写也要与作品的主题相得益彰,使作品的情感和主题更加统一,更具感染力。
▼
【少儿写作课】
(适合8-16岁中小学生,可以永久回放)
▼
6位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
10+年一线少儿写作教学经验
30节PPT视频录播课,共计790+分钟
1100+页PPT讲义及思维导图
从文学创作素养到实用写作技巧
涵盖素材、语言、结构、思维4大板块
系统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