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了答案,老徐说:只有工作才能带来正反馈或者更确切的说只有工作才能带来持续的正反馈。老徐是一家上市公司联创兼CEO。
我一直观察身边“躺平”的朋友们,他们为什么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快乐?短暂的放松快乐是可以的,但是长期看他们没有那么开心。躺平最长甚至只有一年的时间,大部分三个月最多半年就扛不住了。我们心心念的躺平好像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快乐。
我身边躺平的朋友大概分主动型和被动型。先说说主动躺平的,老板财务自由的,我身边有些创业老板,前些年赶上行情好,卖掉了公司退出的,最少的只是现金也有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一辈子也花不完,如果不作的话。创业苦哈哈,一朝财富自由上岸,彻底躺平了。
我跟身边这样的一些朋友聊过,他们基本上就是前三个月很爽,后面慢慢的就没感觉了,再到后面他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起床也不知道为什么睡觉,每天捯饬自己甚至洗个脸的动力都没有了。
有朋友财务自由在美国躺平了半年,实在是无聊,我问他财务自由躺平的感觉怎样?他回答我说:四个字,“行尸走肉”,没有了存在感价值感,感觉自己是多余的。这个朋友早些年扛着疫情的风险,从美国回来又开始创业折腾起来。
前段时间参加一个饭局碰到一个比我年长一些的大哥,早早就财务自由了。当年我刚混社会还想着买给他广告合作的时候,他公司就美国上市了,后面他卖掉了公司股份,彻底退出了。大哥喝了点酒跟我说,德勇,你现在做的事情也多,有什么事情值得搞的,带着我一起玩,我也投资参与下,先不说赚不赚钱,参与点事情让我有点存在感和成就感。
钱花不完的烦恼,让我们这种还在为五斗米努力奋斗的瞬间凌乱。
身边还有朋友是公司高管,早早就做到总经理CEO级别的那种,在职场打拼了很多年,实在是觉得累了,想休息下。私下聊天的时候聊起来,我问他躺平的感觉怎样?他说:前半年特别爽,终于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把想去的地方都去转转,想干的事情都去体验。后半年多少有点无聊,新鲜感没有了,激情在消退。当第二年又开始重复第一年的时候,彻底有点受不了了。我虽然是70后,年纪不算小,但是离死还远着呢,总要找个事情去做,不然感觉人生好漫长。而且你一旦离开拍桌了,什么也不干了,你身体好像就收到了各种game over的信号,开始启动死亡程序……
现在这个朋友除了每周三次健身房健身之外,也在不断的尝试做新的事情甚至尝试重新回到职场,哪怕跟以前比条件没有那么好。
还有个女性朋友,也是工作了很多年,趁着生孩子就彻底休息了,产假结束也没有回到职场工作,她说前三个月特别爽,后面的时间有点无聊,半年的时候已经绷不住了,想各种办法找工作回到职场甚至想创业等等,让自己有事情干。后面终于找到了一个工作,可能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完美,但是她依然很珍惜很努力的投入其中。
当然我身边也有一些躺平的朋友其实是被动躺平的。如果事业发展顺利谁会想着躺平呢?即便是有这样的想法,也只是存在想法中。被动躺平的朋友们,把时间用在各种爱好上的都有,跑步的,打高尔夫球的等等。但是如果工作之余做自己的爱好,那是放松那是对努力工作的奖赏,如果不工作了,天天只是自己的爱好相伴,短时间可能是可以的,长期看一定是坚持不住的。除非你有一个爱好给你的持续正反馈比工作带给你的还大,但是目前在我目力所及中还没有看到比工作带给我们持续正反馈还大的事情。
干事情忙起来就焦虑压力大就想休息,真的闲下来你会很无聊的。现实世界中想工作就工作,想躺平就躺平几乎没有可能。
相比于躺平的人,大家可能更羡慕那种在不断全力以赴的人的状态。我身边躺平的人有,跟他们聊过后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都在找事情做。跑跑步打打高尔夫不能持续的带给我们正反馈。
人的内心,不种满鲜花,就会长满杂草。借事修人,借假修真,留在牌桌上,繁花绽放。
个人看好大健康方向,我们团队在几年前就成立了单独的团队在做大健康这个事情,感兴趣的我们一起长跑,可以关注这里:营养品情报,最新趋势数据案例都在,还有大量的对接资源。我因看见大健康产业重构的时代到来而心潮澎湃。
也在研究出海,对海外市场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大家关注下出海产业笔记,我后面的很多实地考察的感受经验可能也会分享到这里……
广播找人:
做中国产业的观察者参与者见证者
深扎产业深耕自己,2025我们一起远行
(上面是我们HR负责人的微信扫码直接聊)
母婴核心群,直接开聊!
关注母婴行业观察内容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