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有一个经典词汇:讨好型人格。
这类人通常试图通过迎合他人、取悦他人来获取认可与接受,而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以避免引起冲突或失去他人的好感。
如今人们更愿意用“MBTI”十六型人格测试来囊括上述特点。
I人比较内敛,俗称“社恐”。
E人则更加外向,俗称“社牛”。
想象有这样一个“E人”,他迫于家庭的压力,无奈变成“I人”。
这便是电影《非礼勿言》(Speak No Evil)试图探讨的。
“I人的一次E旅,需要终生去治愈”。
本片标题源于《圣经》,比起“非礼勿言”,我觉得港译的“有诡难言”更贴近剧情。
早在2022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此片就受到评论家的好评。
一年后,著名的恐怖片公司布伦屋(Blumhouse Productions)宣布将开发同名翻拍。
2024年9月13日,由詹姆斯·麦卡沃伊主演的《非礼勿言》在美国上映。
翻拍版的结局和原版电影形成了鲜明对比,好在,他们都得到优秀的市场反馈。
国庆期间,《非礼勿言》上线流媒体。
我们也得以窥见当I人大战E人,究竟鹿死谁手!
01
翻拍版(美版)《非礼勿言》最吸引人的点,抛开剧情,便是主演詹姆斯·麦卡沃伊。
詹姆斯·麦卡沃伊(James Andrew McAvoy)被粉丝戏称为“詹一美”。
此绰号的来源是英国曾票选比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更美的明星,在男星方面,詹姆斯排行第一。
该新闻传回国内被夸张报道为“欧洲最美男星”。
于是,从那个时候“詹一美”便成了他的专属昵称。
一美有着一双蓝到透明的碧眼,一对欲说还休的微翘嘴唇。
一米七的身高,两米八的气场。
唇红齿白,纯良可爱。
美是他的代名词,忧郁是他的保护色。
不过在“旷世美颜”背后,他的身世同样令人心酸。
一美于1979年4月21日出生在苏格兰因弗克莱德格拉斯哥,他是苏超凯尔特人足球俱乐部的忠实球迷。
母亲伊丽莎白是一名精神科护士,父亲詹姆斯·麦卡沃伊(James McAvoy, Sr.)是名建筑师,妹妹乔依·麦卡沃伊则是一名歌手。
一美的双亲在他7岁时离婚,自此他便和外祖父母相依为命。
母亲会时不时同他们住在一起,父亲直到去世都未与一美有过联系。
15岁那年,他演出了电影《隔壁房间》(1994)中的一个小角色,正式开启演艺生涯。
早期除电影作品外,一美也出演了一些英国的电视剧及舞台剧。
为此招至不少名导青睐。
由于他扮演的角色多偏向文弱书生,故一开始被定型为阴郁派男星。
2007年,一美28岁。
这一年,他既是《赎罪》里,为见爱人一面,渡尽劫难的悲惨罗比;
也是《成为简·奥斯汀》中,温文尔雅的古典绅士汤姆。
两名角色奠定了其早期的知名度,却也令他颇感焦虑。
一美不想只能演讨人喜欢的英国角色。
一年后,由他和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动作大片《通缉令》(2008)上映。
本片的全球票房达3.41亿美元,其中最出圈的名场面便是“子弹会拐弯”。
一美首次尝试动作片就获得成功,坚定了他转型的信心。
2011年,由马修·沃恩执导的《X战警:第一战》横空出世。
一美接过传奇影星帕特里克·斯图尔特的衣钵,饰演年轻版X教授。
倘若用一句话形容福斯出品的新版《X战警》四部曲。
那便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我为EC跪断腿”。
当法鲨(迈克尔·法斯宾德)的“埃瑞克”碰上一美的“查尔斯”,国内外同人创作平台的产出至今名列前茅。
这一时期的一美也逐渐熟悉“张嘴出黄章,满嘴跑火车”的“营业套路”。
无论是参加各类节目还是访谈,“喝水、上炕、开车”一条龙服务炉火纯青。
谁0谁1并不重要,慈善事业与自黑卖腐我全都要。
2015年,当M·奈特·沙马兰准备开拍新片《分裂》时。
原定主演华金·菲尼克斯在拍摄前两周选择退出。
沙马兰无奈找到一美“接盘”,两人结识于一场漫展派对。
一美需要在不到两周时间内,准备一个拥有24种人格的复杂角色。
好在他诠释得相当出色。
《分裂》为一美打开了“恐怖向肌肉猛男”的新戏路。
从小鲜肉“一美”到糙汉子“一壮”,他的转型之路极尽丝滑。
《非礼勿言》中,一美将饰演一位充满魅力的“游客”。
未来,他会从摄影机前走向幕后,“演而优则导”推出处女作《加州阴谋论》。
借用喜爱他的粉丝评价:
“一美的眼睛,是世界上直径最小的海,但是它足以淹死鲨鱼。”
02
考虑到《非礼勿言》翻拍自同名丹麦电影,那么我们索性大胆一些。
以“接地气”的形式讲述本片故事。
毕竟翻拍这件事,内地观众可再熟悉不过了。
“请注意,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王某人生中前四十年都过得相当顺利,他娶了美艳的老婆杜某。
杜某是一名HR,崇尚素食主义。
两人育有一女,取名玲玲,她刚满12岁,很惹人喜爱。
王某平日里拥抱各类“正策”,通勤全靠“理想”。
然而,中年危机依旧如约而至。
先是日本总部发来批文表示,由于海外的一些纷争,不得不撤离对外项目。
王某友好地被遣散,虽得了一笔补偿款,但他也沦为大龄失业的困兽。
更令他窝火的是,某天他在妻子的手机上发现女儿家教发来的露骨信息。
王某知道他头上顶着一片青青草原,但碍于女儿与父母的稳定,他选择了原谅。
妻子对此的解释是,王某自失业后便“易燃易爆炸”,经常早出晚归,浑身还散发着酒气。
至于婚后的“房事”,频率更是低到惨不忍睹。
丈夫似乎格外在意女儿的存在,很多次两人正准备大干一场时,女儿的哭闹总会令他兴致全无。
正值暑假,夫妻俩打算带着女儿去巴厘岛度假。
解决婚姻危机,顺带完成女儿学校要求的“社会实践”。
在巴厘岛的一处酒店里,王某一家遇上了热情似火的刘某一家。
刘某和妻子一见钟情,无论是否有旁人围观,他们都能互诉爱意。
刘某是一名外科医生,不幸的是,他们的小儿子诚诚患上了先天性无舌症,只能“咿呀咿呀叫”。
女儿更是在12周大时因婴儿猝死症去世了。
所以她们二人选择带着娃“润”出去,换片环境。
王家被刘家的风趣幽默所触动,两家人度过了非常愉悦的一周。
更重要的是,王某在刘某身上看到了他失去的那份“性张力”。
同到中年,王某心生羡慕。
回到家后,王某与妻子向朋友们分享了巴厘岛的经历。
除此之外,他们还收到了刘某的邀约。
“Man!要不要来我泰国的妙妙屋,诚诚向玲玲问好,他真的很想她~”
由于王某求职屡次碰壁,夫妻二人协商下,决定趁国庆假期赴约。
不过当一家人来到刘某的别墅后,他们意识到事情并不如想象的那般美好。
王某陷入进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中,而家人的生命也危在旦夕……
03
《非礼勿言》两个版本的结局存在巨大差异。
原版的男主因不善于拒绝(死要面子活受罪),导致一家人团灭。
美版的男主同样不善于拒绝,但他的妻子更具主观能动性,兼备智慧与敏捷,最终得以逃生。
假设国内翻拍,原版“一黑到底”的结尾肯定不会被采纳。
如果交由“诚诚”,男主大概率从唯唯诺诺到勇敢反抗找回“男性雄风”。
观众得到一部反杀“东南亚噶腰子的润人”向大尺度爽片。
如果交由“玲玲”,则会遵循美版的逻辑,将拯救家人的重担放置在妻子身上。
她并非主动出轨,丈夫也远不如他自我感觉的那般美好。
片尾,妻子(或许)通过此次险情与丈夫提出离婚,摆脱他的阴影。
当然,以上仅为“An educated guess”(画了个饼)。
说回原片,坦率地讲,两个版本我更倾向于原版。
原版带有一种“北欧电影”特有的温吞与文艺范,主角一家从丹麦前往荷兰,感受异国风光。
在诸多极富设计感的空镜推进下,你虽能感到有些事不对劲,却还是被眼前景象所吸引。
包括夫妻二人的死亡方式,亦具备诗意和寓言性。
尽管大段的冗长对白以及主人公令人捉急的智商会让观众抓狂,但整体概念仍旧值得肯定。
换句话来说,它是个易翻拍、心理惊悚向的好胚子。
美版在视听与表演层面得到巨大提升,对话戏不再乏味,正邪两派世界观的塑造也从“家暴成瘾”转为“父母创伤”。
包括一美为自己所做之事正名时,会用“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的说法。
而剧作层面的改动仿佛呼应了恐怖片“大女主”的套路。
妻子占据主导,丈夫失业赋闲的设定也算扣上了一丝女性主义的表达。
在主题上,由于是“爽片”定位,少了很多对婚姻生活与中产幻想的剖析。
原版导演克里斯蒂安·塔夫德鲁普“谴责”了美版修改结局的决定。
他恼火的不单是家庭的国籍由丹麦转向美国和英国,更重要的是这改变了整部影片的基调。
“美国观众在翻拍版结束时鼓掌欢呼,这种情形与人们看完原版时受到创伤的感觉截然不同。”
选择观看哪个版本,取决于你想得到何种体验。
唯一不变的,是两版主角都堪称“愚蠢”。
回归市场表现,原版以320万美元的预算,取得近3000万美金的全球票房,投资回报率颇高。
美版以1500万美元的预算,收获6700万美金的全球票房,这个成绩放在今年的R级恐怖片里相当不错。
《非礼勿言》还罕见的引进内地,本想趁着《异形:夺命舰》的“惊悚”势头,无奈鲜有人观影。
跨文化电影翻拍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一部优秀翻拍作品的标志是观众不知道这是一部翻拍作品。
希望国内的创作者勿把翻拍当成“疯狂星期四”。
“快餐”(被市场验证的成功案例+社会敏感话题+强营销)虽好,可总有吃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