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言光影② | 女性生如野草,无惧火烧

体娱   2024-10-06 00:01   山东  
24级文艺学 范欣怡

电影《出走的决心》票房过亿,引发了对“出走的女性”这一话题的讨论热潮。

早在33年前的一部电影里,两位出走的女性也打响了反叛的枪声,讲述属于她们的故事。这部电影便是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影片《末路狂花》。文章主要从以下四点着手分析:

一、她们因何出走

二、视听语言的传递

三、影片是女性主义电影吗

四、女性情谊,互相托举

一、她们因何出走?

家庭主妇塞尔玛和做女侍应生的密友露易丝结伴出游散心,不料塞尔玛在酒吧外的停车场险遭男子哈伦强暴,路易斯及时赶到并拔枪射杀该男子。惊慌失措的两人自此踏上逃亡的路途,她们的性格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促使女性角色出走的一层原因是琐碎家务的挤压和来自男性居高临下的蔑视态度。丈夫达里尔对妻子塞尔玛的态度从来都是不耐烦的、极其恶劣的。“那么幸好你不是地区经理,而我却是。”达里尔一边说着挑衅味十足的恶语,一边得意洋洋、小人得志地甩了甩手上的车钥匙,睥睨着忙于家务日常的妻子塞尔玛。如波伏娃在《第二性》写道:“人们将女人封闭在厨房或者闺房内,却惊奇于她的视野有限;人们折断了她的翅膀,却哀叹她不会飞翔。要是将未来开启在她眼前,她就不必再被迫定执于现在。”塞尔玛的处境也为安于做贤妻良母的家庭主妇敲了一声警钟,亦或者是击碎她们安逸生活幻想的一记响亮耳光。

另一层原因便是她们遭遇的性暴力。露易丝早些年在德克萨斯州遭遇了性侵犯却无法还自己一个公道,她和塞尔玛在路上又遭遇了来自哈伦、货车司机等人的性暴力,可她们却无法通过法律的途径获得正义,只得以自己的手段讨一个公道。
这部发行于1991年的影片是微缩型社会的呈现,三十余年过去,世界真的变好了吗?答案的指针仍然导向负面,例如韩寒当众发言“一个女的如果答应跟一个男的单独吃饭看电影,就是答应和这个男的上床”,再从史航案到陈建州案,以及最近的人大男教授王贵元性骚扰学生。性骚扰举证极度艰难,再加上处于私密空间,缺少监控和人证,多是上位惯犯向没有应对经验的下位者伸出爪牙,下位者迫于压力不敢站出来,只得一遍遍痛苦地落入自证的陷阱。

调查表明,在大多数国家女性每天的步行步数显著少于男性,这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女性在上学、上班的路上往往被迫忍受骚扰。公共交通系统是对女性进行骚扰和侵犯的温床。“我们被社会所强化的恐惧让我们无法完全居住在城市里,也无法充分地利用日常生活。”女性地理学家简·达克的曾说:“我们的城市是用石头、砖块、玻璃和混凝土书写的父权制。”私领域的暴力已被深深铭刻在所谓【男性气质】的定义中,而公领域长久以来包庇和漠视私领域的暴力行径,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二、视听语言的传递

影片用了大量特写镜头,尽量贴近两位女性角色,拉近了观众与两位女主角的距离,把观众的喜怒哀乐和两位女主角的境遇结合在一起。全、远景则节制而适时地插入,凸显环境和映衬两位女主角的心境,自然光摄影、大全景呈现美国西部戈壁峡谷如史诗般壮阔的风景,沉浸感到位,仿佛让观众亲临一望无垠的美国西部戈壁滩。


影片的造型形象,例如服装造型、肢体语言、表演对白,画面场景层次鲜明而又巧妙准确地传达了两位女性的成长。塞尔玛和露易丝不再有精致的妆容,她们换上牛仔装,向强盗造型转换,她们的身体语言和整个场景变得极其简洁干练。塞尔玛的成长尤其引人注目,她从惊恐的、美丽的、无助的被动者、依赖者逐渐成长为主动者、行动者、支持者、抚慰者。


影片的高潮部分,十几辆警车追逐塞尔玛和露易丝,狙击手用枪瞄准她们,直升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警察喊话“任何不服从指令的行为,将视为对我们的挑衅”,这何尝不是许多男性对女性的潜意识。一切都表明她们势单力薄、毫无胜算,在男权社会的联合围剿下走投无路,只得选择出逃,这在象征层面上也暗喻着现实生活中在母职和妻职枷锁夹击下一步步溃败的女性。塞尔玛和露易丝对父权社会的反抗与控诉仍是温柔的、甚至都称不上有强劲。例如惩罚骚扰她们的货车司机,也只是损毁他的卡车而非他本人。


最后她们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成就角色辉煌绽放的时刻,享有和获得自由的短暂时刻。镜头在两人的大特写镜头之间切换,画面最后定格在汽车脱离悬崖、悬在空中的那一刹,起飞的绿色雷鸟汽车恍若悬崖上光辉的流星,看似是脱离禁锢、走向自由与飞翔的形象,但自毁式的结局也暗喻和透露着反抗的无望,她们别无选择和其它出路,无法从根本上撼动、颠覆、倒置父权制度与框架体系。编剧曾说:“我不能写,也不愿写她们的坠落。”

值得注意的是,古今中外诸多文学影视作品都出现了女性自毁式的行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万念俱灰的杜十娘投身于滚滚波涛之中,《末路狂花》里将汽车驶向悬崖的塞尔玛和露易丝,亦或是《妇女参政论者》中的为了扩大女权运动影响冲向赛马的艾米莉,还是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中向悬崖纵身一跃崖的玉娇龙……她们的生命像是一场持续不断的战役,在抗争中牺牲的却是自己的生命。她们拒绝向男性主导的权威秩序俯首称臣,她们不容于传统的伦理规范而自我放逐,也暗喻着当代制度体系对女性生存空间的挤压和抹煞,被压迫的心灵只得以这般决绝的姿态质询和控诉着公权力。


音乐除了能够凭借韵律感达到渲染故事情节氛围外,其歌词内容的表达在影片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通过歌词内容弥补画面的不足。影片巧妙地做到了【音乐音响化】,尽可能地在叙事情境中获得有声源音乐,音乐成了强化和确定影片感情基调和传递丰富信息的手段,每一首乐曲都是人物心境的注脚。《末路狂花》以汽车上播放的音乐为背景音乐,营造某种氛围,也传递信息和人物心境的变化。例如,酒吧中驻场歌手的歌词“告诉贝克尔菲斯的法官,我的审判必须得推迟了”为两位女主角后续的出逃埋下伏笔。汽车上播放的背景音乐“我知道,你不傻,你很聪明,你知道你本有可能成为好孩子的,你可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揭示两位女主角逐渐清醒和成长。“最好不要回头,否则你可能会哭着结束这一切。你可以一直前行”为她们选择冲向悬崖做足了铺垫。父权的牢笼关不住自由的鸟,她们生来便属于旷野与戈壁,高山与峡谷。前进是自由与希望,后退是屈辱和绝望,在死亡中消逝亦在消逝中飞翔。

三、影片是女性主义电影吗?

《末路狂花》经常被视为向男权社会发出抗议之声的女性主义电影代表作,但其作为在父权体系下的好莱坞所摄制的电影,依旧不能被视为纯粹意义上的女性主义电影,只能概括为有着一定女性主义意识的影片。在父权体系称霸的好莱坞,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电影出现。电影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浓烈的意识形态性,以达到为现行制度辩护的目的。对于好莱坞电影而言,当然也包括对父权体系的辩护。界定一部影片是否是女性主义影片的关键问题不在于电影中的第一主人公是否是女性,而在于是否站在女性的立场去叙事。


影片对于女性的生命经验、切身创痛、社会生存的体认愿望和表达方式实质上还是男性叙事模式。警方探员哈尔斯洛克姆、男友汤姆形象的设置严重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度,一定程度上仍然将女性置于被拯救的位置。探员和男友的形象可以说是导演的具象化身,也许这两个形象的设置是出于善意和共情,但实际上也掩盖和遮蔽了更加残酷的现实,显得两位女性的选择是个人性的、心理性的,而不是社会层面的别无选择。这个女性叙事是残缺、难以形成自我指涉的,它还有待于一个超验的形象来赋予其意义。无需多言,这个超验者呈现在影片中的是男性的形象。

再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执导的电影《三块广告版》中,威洛比警长的死把女性遭遇性暴力与侵犯的事实消解和转化为以德报怨、以善良化解愤怒的结局。但女性需要的不是和解和原谅,而是需要保持清醒和愤怒。

四、女性情谊,互相救赎

塞尔玛和露易丝最后面临着一支军队规模的警力追捕,近景镜头画面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位置上的依次切换,并且平行切换两个人的近景镜头,每一次切换都使用了叠化的方法,塞尔玛的画面叠化为露易丝,露易丝的画面叠化为塞尔玛,几度叠化后,露易丝的镜头开始开始摇移到塞尔玛的连续镜头段落。电影中两个女主人公之间的特写镜头都是对称、对切的,双人景别镜头中,两人平衡地、平等地占据着画面份额。根据影片基本的视觉切换原则——共有画面就共享心灵空间,影片的视觉语言表明了两人的心灵的互相理解、共通、默契,她们此刻相互承担彼此的命运,她们互相支持和拯救,鼓励和保护彼此。塞尔玛和露易丝之间美好复杂的情谊和唇亡齿寒的女性命运共同体,源于弱势群体的辛酸认知和高度认同,这一切都铺垫了她们坠崖前紧紧握住彼此双手的时刻。


长久以来,文学影视作品中居于主导霸权地位的是男女两性关系和男性之间的兄弟情谊,而女性之间的情谊通常被污名化和刻板化为“雌竞”“塑料姐妹情”,频频上演反目互撕、勾心斗角的戏码。然而事实上,女性之间的情谊通常比其它亲密关系来得更加温暖真挚、坚定持久。笔者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呈现出了这种复杂深厚、微妙难言的女性情谊,这种感情夹杂着欣赏、依赖、尊重、占有、祝福,如《末路狂花》中的塞尔玛和露易丝,《自梳》中的意欢和玉环,《形影不离》中的安德蕾和希尔维,《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莱农和莉拉……她们的存在如同阳光照进深林,骤雨搅乱静水,她们互相缠绕和羁绊,她们挣脱和反叛,她们珍视和托举彼此,共同编织成盛大灿烂的女性命运共同体。


幼为人女,长为人妻,老为人母,是男权社会规训女人的常规道路,身份成了女性难以推翻的咒语,它们先于女性而存在,构建好了注定的一生。也许幼为人女无法选择,但后两者皆可选择,你不必为人妻为人母,你可以只为自己活。即使外界充满了危险,但出走依然意味着有更多自我选择的机会。现代社会虽仍充斥着对女性的偏见和规训,但出走天地宽,只要财务自由人格独立,突围的成果率还是较大的。

愿我们终其一生都拥有不被任何人侵犯的内核,舒展自如地绽放生命。

参考文献:

1.《第二性》西蒙·德·波伏娃 著 邱瑞銮 译

2.《女性主义城市》莱斯利·克恩 著 尹晓东 译 

3.《女性主义视域下<末路狂花>的剧作分析》 刘昊

4.《性别与凝视》戴锦华

5.《为了活下去的思想》上野千鹤子 著 邹韵 薛梅译



海大电影课
追求融知识、审美趣味与品位为一体的原创影视文化评论平台。既有辛辣深度的最新影视剧评、还有创意无限的短视频,亦用于通识课程《电影鉴赏》、《世界优秀影片赏析》、《电影与人生》的相关内容信息发布,学生作品展示,最新影视评论、电影爱好者交流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