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级文艺学张凯悦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2022年,《只此青绿》在春晚舞台一舞惊人,给全国观众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青绿腰”、“青绿热”瞬时成为火热的文化现象。三年间,舞剧《只此青绿》展演600余场,一动一舞,尽显宋代美学风韵。
聚焦于国宝《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以舞蹈的形式,讲述了故宫的一位文物研究员在《千里江山图》展出之际,穿越时光,与天才画家王希孟同频共振,从而见证一代名画的诞生的故事。
扩展延续了舞剧的脉络结构,电影分作问篆、初见、唱丝、听雨、寻石、习笔、青绿、淬墨、苦思、入画这十个章节,以舞蹈的形式推测、讲述名画《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短暂而又天才的一生,也向我们展示了名画与天才背后几多人的心血付出。
舞绘青绿,品视觉之美
与固定视角的舞台相比,摄影打破了舞台的第四面墙,使得观众得以通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更独特的视角、更绚丽的光影观看故事,感受演员一颦一笑、一动一舞间的风韵、气质,全身心沉浸于这场纯粹的视听盛宴之中。
影片《只此青绿》视听语言极具美感,可以说是帧帧都值得截图作为壁纸。
就镜头语言而言,相较于舞剧一成不变的固定视角,电影通过多类型镜头的组接,打破审美疲劳,使观众获得多变的视觉体验。影片大量采用横向平移运镜和旋转镜头,前者多用于群舞,而后者多用于独舞细节呈现。
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卷轴,横移运镜是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融入,也与《千里江山图》相得益彰。在《唱丝》《习笔》几章群舞中,多次使用横移运镜,逐渐将舞者纳入画面开来,这使得群舞在空间上能够继续保持连贯、完整,展现书香诗意的东方美学。而在《听雨》《青绿》等几章独舞中,旋转镜头跟随舞者律动,充分捕捉到舞者在不同角度下的动作和表情。运镜节奏与舞蹈节奏交相呼应,增强了视觉感染力。
“此时无声胜有声”,全片无一句台词,但是观众能够在王希孟大雨中的肆意独舞,篆刻者、织绢女、碾墨工们的群舞,以及展卷人与王希孟的齐舞之间,品味到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工匠们的精益求精以及借由名画所传递的、跨越时空的对话与感动。在“听雨”一章,饰演孟希的舞者在茫茫大雨中独舞,水光山色之间,舞者轻灵而不失力量的舞动既传递着画家灵感迸发、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喜悦,又象征着画家挥笔泼墨时的不同笔法:劲健柔美、刚柔并生。“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正如电影片尾所说的那样,此画,由天地众人所共绘。电影对白的缺失并没有影响影片情感的传递,反而保留了古画原汁原味的意境。化身画中人,舞者们的每一次吐息搏动、指尖婉转、眼神流连、衣袂摆动,都是对《千里江山图》风姿意蕴的生动诠释,暗含着无穷情感和张力。
舞剧电影转型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