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新视野·新动能·新格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4中国饮料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学者以及众多企业代表齐聚盛会,共同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深入探讨产业发展新趋势,旨在为饮料这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助力其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繁荣发展。
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发表了精彩纷呈的演讲,他们不仅深入剖析了饮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还分享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为饮料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强大的驱动力。本报记者对专家们的观点进行了精心梳理和采访,现将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以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
应“理直气壮”地合法合规使用甜味剂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强调了促进营养健康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性。饮料作为该计划中提及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减糖行动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据统计,从2017年至2023年,75个饮料品种的平均糖含量降低了24%,新产品开发也趋向于低糖和无糖方向,果蔬饮料、含乳饮料、碳酸饮料等的糖含量均有显著降低。
在饮料行业中,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按照政府规定的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并坚定其使用的合理性,避免受到不实舆论的影响。无论是天然还是合成的甜味剂,其使用都应当合法合规。尽管市场上可能更倾向于宣传天然甜味剂,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量,天然甜味剂并不必然优于合成甜味剂。此外,甜味剂的发展还面临着口味上的挑战,目前尚未研发出与糖口味完全一致的甜味剂。
健康化已成为中国饮料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饮料产业的营养化、健康化转型既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支持,也离不开相关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持续投入,以及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只有各方齐心协力,形成强大合力,才能共同推动饮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包括饮料行业在内的整个食品产业,其正常运作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支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客观需求。然而,食品添加剂的污名化现象却使得食品生产者与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这不仅阻碍了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削弱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政府、媒体、消费者、舆论以及社会各界都能有效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来。食品行业的使命在于,既要让美味的食品更加健康,也要让健康的食品更加美味可口。
在饮料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坚持风味与健康并重的原则,努力打造更多既美味又健康的饮料产品。为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功能饮料的科学普及力度,引导消费者科学认识减糖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食药同源的理念,研发出针对特定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等)的专属饮料,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元化健康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
微生物新技术是推动饮料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
微生物资源在国家和人类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饮料工业而言同样如此。优质的微生物资源不仅是绿色生物制造的核心要素,更是支撑未来饮料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为饮料工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抓手。国家即将成立的绿色生物制造战略专家委员会,将为饮料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微生物在慢性病防控和营养健康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是饮料健康的重要保障。微生物在肠道中的功能为饮料的健康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开发新功能饮料时,行业应充分融入微生物元素,以提升饮料的营养健康功能,进而促进饮料工业的提质增效。
此外,大数据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同样不可或缺。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特别是在微生物安全管控方面。通过筛选个性化菌种、进行全方位的安全评价,大数据能够为饮料工业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助力其在未来的营养健康领域充分发挥微生物的积极作用。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微生物的安全与健康功能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我们呼吁业界将提升饮料的健康功能作为核心工作,共同推动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路福平:
产教融合助力饮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饮料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注重创新科技人才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形态,展现出引领饮料行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潜能。
科技创新在饮料行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主导角色,而人才的培育则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饮料行业应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高校与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摇篮,企业则作为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应用的重要载体,各自拥有独特的市场资源、资金实力和生产能力。行业应充分整合这些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技术研发与创新,这对于推动饮料行业的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升饮料产业的创新能力,我们应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与应用;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合作,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此外,还应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并积极倡导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引领饮料行业走上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
保障食品安全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饮料作为食品工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饮料行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不仅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饮料行业积极响应国民营养计划、合理膳食行动以及“三减”倡议,有力推动了产业的健康转型升级。
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饮料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他们对饮料的品质、口感,尤其是营养健康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饮料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行业面临着持续的产品创新压力,必须不断研发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因此,各方需携手合作,共同推动饮料行业的健康、创新、可持续发展。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的支撑与保障。近年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积极履行职责,不断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完善,为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饮料产业而言,将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营养水平的理念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未来,饮料产业应继续坚守这一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记者 解 磊 摄|张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