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课设为老年人爆改江南园林的“满分适老化设计”!MBTI人格下的“S”感知高适配老年人的社交圈,晚年进修生活的“银色乌托邦”

教育   2024-11-14 13:00   浙江  



本次优秀作品分享

我们邀请到了湖南科技大学建筑学大四的

朱文杰和易文卓同学

分享他们的大四居住区规划课程作品

<银色乌托邦——基于MBTI理论的江南园林式老人社区设计> 



👀
先来看下高清效果图吧~


作者按


基于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之下,探究新型老年社区规划。本次设计引入MBTI理念,对设计人群进行调研分析得出该地区老年人主要人格类型,即ESTJ、ESFJ、ISTJ。利用得出的人格特征进行适配度分析,得出三个组团。

据了解,老年人对于江南造园元素接受程度最高,且该场地也是位于江南地区,故引入江南造园手法,将三种园林类型(外向型、综合型、内向型)与三种人格组团适配。将江南园林手法融入设计中,构建江南地域文化氛围,使得老年人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形成社交朋友圈,从而打造出“文化进修一颐养天年”的银色乌托邦。



设计背景


1、人口老龄化: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利待遇调整机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发展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充分参与文体活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发挥作用,稳步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背景分析


2、江南园林: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周榕教授曾经说过:“中国房地产的居住,经历了一个从肉体居住到精神回归的过程。“人文环境在居住区中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交流空间、文化心理、人和自然的伦理关系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在不大的区域内,将自然山水的韵味表现的淋漓精致。


江南古典园林的技艺始终代表着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最高峰。江南园林是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精华所在,不仅具有自由式的布局、小中见大的空间形式、逸趣横生的生态环境、淡雅宁静的园林意境等特点,更蕴含了深奥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其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能准确迎合当代人的心理需求。



前期调研


项目概况


本次设计由中机国际设计院专家出题 ,总占地943.82亩,位于宜春市袁山西路和环城西路(320国道)交汇处,沿环城西路西北侧有两块已建成的居住用地;本次设计该地块中心区100-150亩用地组成,地块中现有城市规划道路将地块进行了分隔,地块中原有月亮湖水面,城市规划原则上要求保留,可根据规划设计思路和相关规定控制水面大小。


▲区位分析



项目定位


以老年人居住为主的生活社区,构筑中老年人崭新的生活方式,使建筑与居者的精神生活之间产生前所未有的亲密度,力图通过对“老年社区—进修生活”的倡导,把社区构建为一个老年人的超级文化生活园地,进而达到以全新方式解决当前人口老龄化所需解决的养老问题,结合我们的定位,在此提出社区规划方案,以期达成美好的愿景。



人群定位


家庭类型:三代家庭较多,二代家庭较少

助老型:三代家庭居多,年龄74岁上下浮动(帮助带孙子孙女需求)

倚老型:自身养老需求

空巢型:相对独立,无明确需求


▲人群定位


老人类型(本次设计探究至自理与介助型)

自理型:健康较好,无需过多照顾

介助型:健康较差,需要一定照顾

介护型:健康较差,常年居家卧床




设计推敲

问题梳理


1、重心由身体健康转移到身心健康

2、居住环境品质不足

3、老年人文化教育缺失

4、养老的社交问题

基于项目定位对“老年社区—进修生活”的倡导,提出构建老年人的超级文化生活园地;结合调研分析以及问题梳理进行设计推敲。


▲问题分析



(概念解构

对于老年社区+进修生活的理解


表层:建筑要素所构造的一种氛围环境提高居者环境感知层面的亲密度。

深层:建筑与景观要素共同营造体现古人的精神思想,传达于居者,提高精神层面的亲密度。

效果:布局的形成集中性区域可以导致居者自发形成集体传统文化活动,在进修文化过程中提高居者与居者之间的亲密度。

保证老年人安全生活,安全措施-进修的保证。

保证老年人精神富足,文化输入-进修的过程。

保证老年人社交生活,身心愉悦-进修的结果。


▲推导分析



(构建推导)
如何构建为一个老年人的超级文化生活园地


数据调查:老年人对于传统营造的意向占比高,更倾向传统的风格MBTI主要体现是“S“感知


人群分类:引入国际通用的MBTI对老人进行人格分类,可以快速了解今老年人的大致性格特征以及类别占比,从而推断出构建人群组团的关联使得老年人社交圈比较融合,居住环境贴切


整体规划:引入江南园林中的布局,利用景观轴线将组团由外心,综合型,内心型展开,景观中心定位为场地湖水中心,形成主要的集合场所


组团营造:每个组团的特征形成各自的特征活动场所并且利用路径引导汇聚三个组团的人群集中于中心广场


建筑营造:采用江南园林风格,将园林塑造手法运用于每个组团中,以及户型布置中

地域特色:引入宜春评话,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愉悦与文化输出,建造采用当地传统材料

绿色技术:采用江南园林传统的营造技术,如采光通风技术,运用古人的智慧于现代的营造中


组团效应:由积极的组团带动不太积极的组团从而实现整体活跃度


▲推导分析





概念形成/概念应用



MBTI(设计核心)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梅彼类型指标)简称MBTI,是关于个性类型的解释,有关于此的理论称为心理类型理论。


经过问卷调查可得:宜春市主要老人人格类型为ESTJ、ESFJ、ISTJ。老人感知“S”最突出,可以结合传统江南园林风格,塑造古典宁静之美。


ESTJ:需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善于沟通;喜欢实用、易于管理和能够带来实际效果的事物。


ESFJ:需要体现自己价值,学会适应新环境,具有创造温馨、舒适环境的倾向,增加室内室外的美感,营造愉悦的氛围。


ISTJ:要建立自己朋友圈,积极参与娱乐活动,对传统感兴趣,注重室内外环境的整洁和有组织性。


针对MBTI人格类型进行植物配置及色彩倾向的研究与统计,为后续规划设计及室内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MBTI分析



江南园林

(设计载体)


江南园林要素与感知

以感知接受-感知转换-统一转换-视觉呈现的路径将五感刺激产生的感知的基本属性转移至通感形式,再通过记忆、情感、经验、想象及多种感官完成视觉转译,从而形成设计中包含色彩、图形、文字等各种形式和特点的要素。


江南园林布局:

追求自然与人文的融合;精巧玲珑的布局设计;追求四季景观的变化 ;唯美诗意的意境表达;追求静谧与宁静。


手法应用:

1、主从分明-以湖中亭子景观为主

2、曲折有致-路径引导、亭台楼榭

3、疏繁密简-景观错落,交相辉映

4、虚实相生-建筑的实与湖水的虚

5、以小见大-组团都包含各自特征

6、步移景异-景观随路径组团而变。


江南园林运用:

整体布局强调空间序列性、渗透层次性、含蓄性、对比性。

ESTJ-外向型:以建筑物为园林中心,在建筑周围布置庭院景观,具有较为发散的离心感,如苏州的沧浪亭。

ESFJ-综合型:因空间尺度较大而包含上述两种空间布局情况,如苏州的拙政园。

ISTJ-内向型:所有的建筑物都背向朝外,面朝内院,形成了一个以内院为核心的空间布局,有较强的向心感,如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留园。


▲江南园林分析



总平生成及户型设计

通过绿建分析与空间句法,计算出总平的合理布局,保证老人户型满足冬至不低于两个小时日照的要求。


▲总平推导


通过资料搜集,我们总结出适老化户型设计,主要针对于老人常活动的功能空间,比如卧室、客厅、厕所等。参考老年人的性格特征,从颜色、植物、空间感受等方面进行设计。


▲户型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口老龄化日益显著的社会背景下,本次新型老年社区规划巧妙地融合了MBTI人格类型理论与江南造园艺术,为老年人创造了一个既符合个性需求又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活环境。


通过对目标老年群体的深入调研,确立了ESTJ、ESFJ、ISTJ为主要人格类型,并据此规划出三个高度适配的居住组团。借助江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老年人对江南造园元素的偏爱,设计将外向型、综合型、内向型三种园林风格与人格组团一一对应,不仅营造了丰富的景观体验,还促进了老年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情感联结。


通过融入江南园林的精湛手法,不仅构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氛围,更使老年人在享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形成了和谐共融的社交圈,实现了从“文化进修”到“颐养天年”的全面关怀,最终打造出一个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居住理念于一体的银色乌托邦,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无限温馨与幸福。



图文来源 / 朱文杰、易文卓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介绍|

在图纸和五花八门的表达手法背后,是什么支撑了设计本身?在设计过程中又有哪些难点,哪些地方需要格外注意?你在做这个项目时候有哪些地方借鉴了别的建筑师 / 建筑项目,谁更值得学习?个人风格是如何养成的?…… 基于大家对于那些项目的好奇心,LAC 空间学社特地推出【优秀项目集合地】栏目!选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学生的作品,从本科到研究生各个年级的大神在线回答我们的提



▲ 戳上方图片链接查看【优秀项目集合地】其他优秀项目分享


LAC空间学部 25、26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




推 荐 阅 读



LAC 空间学社
LAC空间学部为LAC国际艺术留学下设的三大学部之一,专注于设计行业前沿知识传播与分享。联合全球顶尖院校设计师,艺术家,学者及相关机构,搭建学术前沿与行业交流平台。传承学术精神、分享行业经验,为学生的学术生涯与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