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 历史学院2021级考古学专业田野实习圆满结束

学术   2024-08-01 17:27   陕西  


 2024 

田野实习

圆满结束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首都师范大学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组成考古队,于2024年4月至7月对河南荥阳楚湾遗址进行第三次发掘。此次发掘是为配合“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研究——裴李岗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项目,同时作为我校2021级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的专业实习。项目总负责人为袁广阔教授和顾万发院长,王涛教授担任考古领队,由王涛、戴向明、朱光华、张俊娜等老师指导,我校考古队员包括考古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21人参与发掘。

楚湾遗址发现于1970年代初,遗址面积达40万平方米,本次发掘区位于遗址北部和南部,共开探方20多个,文化年代以仰韶时期为主,兼具商周等多个时期遗存。本次发掘出土墓葬、瓮棺、灰坑、陶窑等丰富遗迹,重要遗物包括各类陶器、石器、骨角器、玉器等,对于研究郑州地区仰韶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新材料。

01田野实习


知行合一,方为真知。田野实习是考古学专业中最重要的必修课,在这里,同学们有了无数个第一次。在老师们和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同学们第一次把从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第一次拿起手铲,第一次分辨土质土色,第一次刮面,第一次划分遗迹,第一次清理人骨,第一次整理资料……探方里挥动的手铲和鹤嘴锄从迟疑到果断,只用了三个月。当然,在这段日子里,同学们也逐渐掌握考古摄影、考古绘图、RTK测量、三维建模等专业技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考古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本次发掘也充分结合多学科研究思路,综合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微痕分析、残留物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此补充考古信息。此外,同学们还将每日发掘信息上传至考古发掘地理信息系统,与前两次发掘数据一同建立楚湾遗址数据库,使得本次发掘更加严谨、科学。




考古不是“单兵作战”,同学们在发掘中互帮互助,邻方同学一起探讨地层划分、遗迹情况,相互照应,共同进步,具有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

02学习生活

在田野之外,同学们的理论学习也不松懈。4月21日,我系2023届硕士毕业生江祎旸老师带来讲座“数字考古操作指南”,同学们对考古的数字化有了初步的认识。6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编辑室绘图组负责人余雯晶老师带来讲座“考古绘图的要求及常见问题”,解决了许多同学们在考古绘图时遇到的问题。此前,4月30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赵辉先生赴楚湾遗址指导工作,在考古队驻地对同学们谆谆教诲,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认真实践。

“数字考古操作指南”讲座

“考古绘图的要求及常见问题”讲座

赵辉先生莅临楚湾遗址指导工作

田野实习不仅是一次重要的实践,更是一次难忘的社会经历。在发掘现场我们与黄土为伴,一铲又一铲地挥洒汗水,身体上的劳累在所难免,但生活中总有一些幸福的瞬间让我们忘却这些酸痛:在工作间隙撸一把工地的小狗、下工后看到绚烂的晚霞、坐上大爷大娘的后座,体验“敞篷车”……

三个多月的日子既使得同学们充分了解田野发掘的流程,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同学们的距离。我们一起搬过陶片、人骨,也一起淋过暴雨;在驻地一起过生日,也一起相约麦加美。上工时勤勉得果,下工后悠然享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3公众考古

坚持党建引领,在临时党支部指导下,楚湾考古队在盆窑村开展考古发掘的同时,也积极结合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回馈崔庙镇、盆窑村村民,目前已形成楚湾社区考古“五个一”计划:一个社区专题展、一场考古进校园、一组口述史访谈、一次线上云教学和一组考古短视频。

本年度楚湾考古队公众考古组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既沿袭传统又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公众考古组先后走进崔庙小学和崔庙中学,为遗址当地的中小学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课”。虽都从“考古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入手,但针对不同年级的同学,公众考古组的同学们精心准备了不同的课件与活动,如拼贴诗、陶片分类等等。此外,楚湾考古队还走上了崔庙镇十天一次的大集,面向当地居民举办了一场“楚湾考古进大集”活动。主要分为“楚湾陶片大揭秘”“楚湾考古知多少”“巧手绘陶”“问卷抽奖”等四项活动,并设计展板配合宣传。在暑期,公众考古组也将继续推动“考古云课堂”等项目的开展。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纪实)


04实习感想


23级硕士研究生 牛斯畅

三个月的田野实习,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考古从发掘、整理再到研究的环节。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接触大量陶片,对于仰韶中期郑洛地区的典型器型、彩陶纹饰、陶器制作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次实习所接触到的遗迹类型主要为墓葬和灰坑,通过墓葬的发掘,我对这一时期郑州地区先民们的葬俗、体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遗址中的灰坑情况颇有特点,从其填土情况可大致分为草木灰坑和红烧土坑两类,通过发掘,大致了解是灰坑的容积和其填土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次实习除亲自参与考古发掘实践、加深了此前在文章中所学知识的印象之外,也是对意志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锻炼。

23级硕士研究生 袁辉

田野考古实习过程也充满了艰辛与乐趣,通过自己的双手发现并发掘出完整的墓葬、灰坑等遗迹、遗物充满一种成就感。实习期间切实感受到考古学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学科,不同学科的融合,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研究视角;借助现代科技能够更加有效的记录各种信息;实习期间开展的各种公众考古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考古的意义,让考古工作得到更多的认可。通过田野考古实习也学到了更多的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

21级本科生 施婧怡

在河南的考古发掘让我感受颇深。首先,我要感谢老师辛勤带队,无论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他们都坚守在一线,指导我们完成每一个步骤。这种精神令人钦佩。其次,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帮助也让我倍感温暖。无论是挖掘还是记录,每个人都尽心尽力,互相扶持,共同克服困难。起初,我觉得很苦很累,但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逐渐发现了考古的乐趣。每当揭开一层土,发现历史遗迹的那一刻,所有的辛劳都变得值得了。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体验到了团队合作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21级本科生 刘芷宁

田野实习让我从考古小白变成熟练技工。在这里学习了田野发掘的整个过程,能够熟练运用手铲等发掘工具清墓和灰坑。我还参与了公众考古小组,我们考古进校园、进大集,向当地居民宣传考古,有很多孩子受到熏陶,主动来参观工地。我也担任了陶片入库,并撰写墓地论文,对新石器文化加深学习。与大家同吃同住的三个月更是弥足珍贵的,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努力抱团取暖,过了三次生日、生病互相关心、工地合作发掘。希望能在考古领域里再重逢。

21级本科生 L同学

田野考古实习对我来说是一场对考古学“祛魅”而又见到了别样魅力的旅程。当面朝黄土背朝天、顶着烈日、腰酸背痛、而休息却遥遥无期的时候,考古真实的一面残忍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而在清理完一座座遗迹、封装完发掘报告后,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是如此真实的存在。我们真的在做一件很酷的事,何其有幸!


滑动查看更多


初来楚湾时,满眼是绿色的麦田,转眼间,麦子早已从青涩走向成熟,金黄的麦穗是夏日收获的序曲,再种下的玉米也已生根发芽,从麦浪滚滚到玉米挺拔,三个月眨眼一瞬。田野发掘是考古工作的脉搏,同学们从手忙脚乱到心中有数,忙碌疲惫,却也充实收获,如何在枯燥的工作中仍有耐心、审慎的进行发掘,是田野教给我们的第一课。在此,衷心感谢各位老师们的付出与指导,感谢学校和历史学院的大力支持,感谢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和崔庙镇各级主管部门的帮助,感谢勤劳善良的楚湾人民。

时光流转,点滴汇聚成洪流,历史的画卷是由无数平凡而又不凡的瞬间交汇而成。楚湾先民们生活过的痕迹已化作我们脚下的堆积,而若干年后我们也将化作另一层堆积,层累的地层是历史的脉络,每一个个体的故事都将以某种形式保存下来。我们看见、触碰到“遗迹”的同时,也是在阅读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故事,聆听历史的回响。

撰稿、排版|黄雪芮

【延伸阅读】

启程丨我院召开考古学专业田野考古实习动员会暨楚湾考古队临时党支部成立会议

田野丨赵辉先生莅临楚湾遗址指导工作

讲座纪要 | 余雯晶:考古绘图的要求及常见问题

讲座纪要 | 江祎旸老师:数字考古操作指南

社会实践丨发掘乡土历史 传承灿烂文明Ⅲ——考古进社区之崔庙大集纪实

社区实践 | 发掘乡土历史 传承灿烂文明Ⅱ——考古进校园之崔庙中学纪实

社区实践丨发掘乡土历史 传承灿烂文明——考古进校园之崔庙小学纪实

首师大考古
记录首师考古动态,分享考古文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