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2日下午,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人类学系助理教授王佳静博士受邀来到我校,带来了题为《牙结石考古揭示北美华人移民的养猪历史》的精彩讲座。我系尤悦老师和杨月光老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雨博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欧阳心怡博士以及我校历史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参加。
讲座主要内容包括罗省唐人街的研究背景、华人养猪的策略以及“病猪肉”事件的真相三部分。正式开始前,王佳静博士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文献资料丰富的近代历史是否有必要进行考古学研究?
王佳静博士首先介绍了十九世纪纽约底层市民养猪的状况以及约四万名雇佣华工到北美修建联合铁路的历史。修建完铁路的华工大部分留在当地并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唐人街,王佳静博士以罗省唐人街(洛杉矶中国城)为背景,对当地华人的养猪历史进行研究。洛杉矶唐人街发现的猪骨有可能来自于加州本土小型养猪场、美国中部以玉米为饲料的大型养猪场和华人自己养猪。为了验证这三个猜想,研究人员从猪牙结石中的残留物入手开展分析,这是因为其残留物中可能包含淀粉粒、植硅体、纤维、孢粉、寄生虫卵、DNA等证据,能够帮助判断猪的食物来源,进而分析猪的来源。植硅体分析显示,洛杉矶唐人街的猪食用过稻糠、稻叶和麦类麸皮,这指向华人以稻糠为饲料的传统养猪方法,不同于西人喂养猪玉米、薯类。报纸资料证据也表明当时的华人租赁了大面积水稻农场,喂养家猪的水稻副产品可能就来自于此。华人养猪的场所可能是华人自营的小型农场或家中后院。
华人肉铺的猪肉除了卖给当地华人居民,还卖给美国的肉类屠宰加工厂以及其他族裔居民。动物考古学分析显示大部分猪的死亡年龄在2.5岁左右,且采用华人屠宰习惯切成小块。从部位比例来看,洛杉矶唐人街内存在整猪,但猪蹄等肉质较少的部位尤其多,价格较贵、肉质较多的猪腿可能被出售到唐人街之外。
华人肉铺在当时扮演多重社会功能。例如,华人可以通过成为猪肉铺的合伙人获得当时在美国的合法身份,为当地华人提供银行服务、住宿和餐饮服务,还成为了华人政治活动的中心。
十九世纪末的美国报纸报道华人肉铺售卖“病猪肉”,这实际上是西人屠夫们的竞争手段。王佳静博士对洛杉矶唐人街出土的“华人猪”和阿瓜曼萨遗址出土的本土“玉米猪”进行牙结石成分对比,发现“华人猪”牙结石中含有未孵化或已孵化的蛔虫卵,“玉米猪”牙结石中含有蛔虫卵和已感染的寄生线虫,这说明华人和西人的猪都有感染寄生虫的可能。猪肉含有寄生虫可能是19-20世纪美国的普遍现象,当时多家美国报纸告诫民众煮熟猪肉以保证食用安全。所以针对华人“病猪肉”的抵制事件应缘起于不同商贩的竞争,而非猪肉质量本身。华人养猪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方式,是华人对当时当地美国社会的应对策略。上述研究回答了王佳静博士提出的问题——为何近百年的历史已经有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仍然需要使用考古分析手段进行研究?考古学手段帮助我们重新发现“华人的面庞”,对历史时期进行考古的特殊意义正在于重现平民和少数群体的历史,揭示被遗忘的历史真相。最后,王佳静博士介绍了陕西临潼康家遗址龙山时期的动物牙结石研究,结果表明一部分的鹿也食用了人类种植的粟、黍类农作物,说明鹿食用了人类居址周边的农作物或是人对鹿进行了控制管理。尤悦老师和韩雨博士同王佳静博士就康家遗址水牛和鹿的食性问题展开交流。在场师生受益匪浅,向王佳静博士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讲座内容参考文献:
Wang, J., L.W. Ng & T. Serrao-Leiva. 2024. Self-Reliance and Pig Husbandry in Los Angeles Chinatown (1880–1933): New Evidence from Dental Calculus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Records. American Antiquity 89: 2–18. https://doi.org/10.1017/aaq.2023.79.Wang, J. 2024. Reconstructing Late Neolithic animal management practices at Kangjia, North China, using microfossil analysis of dental calculus. Antiquity, 1–16. https://doi.org/10.15184/aqy.20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