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怎么那么大?

政务   2024-10-18 19:35   北京  

图源网络


近日,“成都拆迁”火热刷屏,一张网传“拆迁地图”显示“成都多地都在拆迁”,不少网民还声称获得高额拆迁补偿,一夜暴富。

 

对此,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表示:“网传内容为谣言。关于征地拆迁,一切补赔偿标准官网上有相关政策文件,不可能出现一个人或者一户人要赔几千万的情况”。而网传的拆迁地图经与政府官网文件对比,证实相关拆迁项目确实存在,但并非网传的近日突然集中产生,而是一年内或更长时期内陆续产生的。

 

尽管高额拆迁补偿是谣言,但成都及四川省确实正在推进城市更新计划。目前来看,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式已由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向了内涵提升,因此,拆迁不仅是一个房屋的物理拆除过程,也是成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

 

从2003年成都提出要打造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这一战略至今,成都市的GDP从1871亿元到2014年突破万亿元,2022年突破2万亿元,2023年达到22074.7亿元。成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同时,城市规模的扩张速度也在越来越快,2006年到2022年间,成都城区的面积扩大了近2倍。

 

近20年间,这座西南城市是如何扩容和一步一步“长大”的?


16年,成都建成区面积扩大2.7倍



感受一座城市的变化,最直观的莫过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规模的巨变。建成区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城市化程度,建成区面积的增速也侧面反映了城市发展的速度。

 

建成区面积指一个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大致可以理解为能够直接享受城市生活的地方,这就排除了偏远的乡村农田。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6年,成都建成区的面积为396.94平方公里,2022年,成都建成区扩大2.7倍、增加了666.74平方公里达到1063.68平方公里,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五位。目前,成都建成区包括锦江、青羊、金牛、武侯等12个行政区和天府新区、高新区2个经济功能区。


图源:成都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与其他14个新一线城市相比,成都建成区的扩张规模并不算最快,排在第四位。2006年至2022年间,扩张规模最快的新一线城市是重庆市,其建成区面积增加了1009.45平方公里;其次,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是天津和武汉,建成区面积分别增加了724.48平方公里、703.67平方公里。


不过,虽然重庆市的建成区面积和增量排在新一线城市首位,但重庆有其特殊性。重庆在1997年设立为直辖市之后,城市建设速度大大加快。迄今为止,因为重庆市域面积广袤,类同于一个省,其行政区域内下辖多个市和县,因此在统计建成区面积时容易出现认知误读,重庆的诸多城区其实并没有和主城区连片在一起,这种情形和大家习惯上以为的重庆主城区都市区有所偏差。


以此来看,成都主要围绕中心城区外延式扩张,是新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中的典型代表。


有学者调查显示,2004年至2009年间,成都建成区的扩张速度最快,年均增速达到123平方公里,属于高速扩张型。在这一时间段中,成都三环快速通道以及绕城高速等道路的通车,使成都大量工业企业向城市郊区搬迁,促进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这一时期,成都市西北方的扩张增速最大,这是由于成都将市区大部分高校集体迁往西部和西北部的郫县、温江等区县,这些高校的入驻直接使周围的房地产业、餐饮娱乐业、公共设施等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加快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除了建成区面积,我们还能通过建成区面积占城区面积的比重,大致评估出一座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建成区占比高,一定程度上说明这座城市建设水平和城镇化水平高、土地开发强度大。城区面积指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地域面积,包括建成区域和尚未开发的区域,周边镇区及乡村不涵盖在内。

 

2006年,成都的建成区面积占比为48.55%,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四;2022年,成都建成区面积占比扩大到73.65%,排名上升一位至第三位,仅次于郑州和西安。可见,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成都的发展可谓天翻地覆。



“超级成都”的成长之路



成都的扩张速度为何这么快?

 

经济发展是根本原因。数据显示,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成都市经济总量为3.9亿元;2023年,成都市的GDP已达到22074.7亿元,增长5660倍。改革开放以来,成都不断丰富产业层次,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从冶金、化工、机械、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到IT制造、软件、汽车、航空航天、石化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再到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产业和5G+、人工智能+、大数据+、清洁能源+等新经济领域为重点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成都不断发掘自身优势,与其他城市错位竞争,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经济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载体,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直接导致农业用地规模减少,建设用地规模大量增加,城市用地需求量增大。因此经济发展是城市建成区扩张的根本驱动力。

 

人口数量的增长是重要原因。1949年成都城市人口为60.9万人,2023年底,成都市城镇常住人口为1722.9万人,增长28倍。人口的增长带来了对住房、交通、通信、娱乐等设施的需求,推动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张,因此,人口增长是成都建成区面积增加的直接因素。

 

成都扩张的第三个原因归结于城市规划政策及撤县设区。根据《成都市志》的记载,1949年,成都总面积29.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开始了多次的行政区划调整。

 

在1954版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中,成都市将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东北、东南、西南及西南郊区,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布局在西部和南部郊区,仓库区主要分布在铁路货运站一带,二环以内主要规划安排居住区。当时,成都的整体发展格局是在“两江环抱”的旧城基础上,向四周紧凑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0年里,成都市的面积已经扩大到821.9平方公里,为1949年的27倍,城区的面积也已达到39.06平方公里。

 

1983年5月,温江地区(除广汉、什邡两县外)与成都市合并,实行市辖县体制。温江地区下辖的12个县除广汉和什邡两县外都给了成都市,这些县几经整合,成为今天成都的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金堂县、大邑县、都江堰市、彭州市等县市区。至此,成都市总面积达到12390平方公里,市区建成面积192平方公里,较新中国成立前的18平方公里,增加了9.7倍。


图源:三流数据


2000年后,成都的城市化逐渐加速。2001年,成都撤销新都县设立新都区;2002年撤温江县设温江区。2011年,在新型城镇化背景条件下,成都启动了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首次纳入了天府新区,确立了市域“双核、六走廊”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推动城市建成区由圈层式向扇叶式空间格局转变;2013年,成都设天府新区。2015年,双流县撤县设区;2016年,郫县撤县设区,这两个地方的撤县设区,让成都建成区面积的统计范围明显扩大;同年,成都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把东部的简阳市纳入成都市总体规划范围;2020年,新津县撤县设区。成都就是通过一次次的撤县设区以及“吞并”周边土地,让建成区面积及整个城市面积越长越大。


图源:三流数据


最后,交通设施的完善也在推动着成都区域面积的不断扩大。成都市现已建成以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天府大道等城市快速路为骨架的圆环加放射状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各条主干道的通达度,也让中心城区的边界不断外延。

 

自2010年成都市首条地铁通车以来,截至2024年9月,成都市地铁总里程已达600.4公里。龙泉驿区、双流区、温江区、郫都区、新都区都已通地铁,且不断向外延伸。地铁线路的布局,也进一步拉大了城市建成区的骨架。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通航后,双机场的加持也进一步给足了成都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动力。

 

不仅成都,南京、杭州、武汉等其他城市的建成区也在越变越大。在强省会战略政策的影响下,省会城市行政区域变大似乎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常规操作,这也被视作增强自身实力的一种方式。但强省会战略在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导致了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也造成了其它地市发展动力不足。因此,2022年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要“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合理控制人口密度”。

 

一个急速长大的成都,是过往中国城市化突飞猛进的代表,以后,成都还会维持这样的扩张速度吗?



END


往期推荐


01

● 放宽超大特大城市落户限制,户籍制度还须如何改?

► 点击阅读

02

● 从丰田“编织之城”到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场景如何助力城市进化?

► 点击阅读

03

● 送钱送户口,新一线城市在“抢”什么?

► 点击阅读

04

● 首条江浙沪贯通高铁诞生,湖州西接“第三通道”

► 点击阅读

微信号|jgzhengyanyuan

政研院
感知政府脉搏,体验城市温度,这里有您最想关注的政经解读——经观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诚意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