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桂林故事 “老房子系列”之走进全州马头岗村一处国民党旧军官故居

文摘   社会   2024-11-07 10:50   广西  

FOCUS ON US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花桥GUILIN CULTURAL
         桂林故事    


桂林老房子系列30


上一篇“老房子”我们走进了位于全州的国军陆军步兵学校西南分校旧址。文章提到,抗战时期,在国民党步兵教育体系中主要分三个层级,这所陆军步兵学校,属于在基础军事教育之后进行深造的一所军校,再往高处走的军人就要去陆军大学深造了。陆军大学是当时我国军事教育领域最高的学府,能到这里深造的人都是非同一般的军事人才。在全州,就曾走出过一位陆军大学毕业的高级将领,他的故居就位于今天全州县永岁镇沙子湾村委马头岗村。

周竞故居大门


7岁离家

革命年代的全州,人才辈出。此前文章提到,1908年,来自全州县文桥镇百仁村委仁山口村的陈恩元只有15岁,这一年他考入了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与李宗仁成为同学,追随“新桂系”东征西战多年,后成为民国桂林第一任市长。同年,在全州县石塘镇寿福村委太白地村一座普通民居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此人后来也成为“新桂系”骨干,是民国全州最后一任县长蒋文度。

  

来到全州县永岁镇沙子湾村委马头岗村,这里背靠青山,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一户周姓人家的老宅亦是典型的桂北民居,白墙黑瓦,堂屋两侧各设厢房,堂前有天井,故事主人公周竞就出生在这座老宅。

  

与陈恩元、蒋文度出生在小康家庭不同,周竞出生时家里经济状况十分糟糕,周竞小小年纪就要跟随父亲上山砍柴,分担家务,7岁那年,家里实在无力继续抚养,不得已将周竞过继给了同村的伯父周顺山。也就是说,周竞在这座老宅里只生活了7年。

周竞故居俯瞰图

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

伯父周顺山在宜山(今河池宜州)做生意,周竞便随之离开全州老家,去到宜山生活。这里成了周竞第二故乡。

  

1924年,白崇禧率领定桂军攻下宜山,部队驻扎于此。周竞的伯父当时在宜山经营的是轿行,白崇禧在宜山期间经常出入轿行,因此认识了少年周竞,从这里开始,周竞的人生迎来了巨大转折。

  

白崇禧了解了周竞的身世,认为他是可塑之才,将其招致麾下(也有书籍和报道曾称白崇禧认周竞作了义子)。之后,周竞便一直追随白崇禧,从军入伍,开启了一段军旅生涯,从此军队便是自己的家。

  

从全州到宜山,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从亲生父母到养父,甚至再到“义父”。生在动荡年代,人如蝼蚁,命如草芥,起点太低的人没有太多选择权。

  

天资聪明的周竞得到了白崇禧的重点栽培,18岁就担任了南丹县公署司书。后来又到军校深造,成绩优异,军衔不断提升。

  

1936年,李宗仁、白崇禧公开宣布“抗日反蒋”,号召广西初中以上学校的青年学生参加学生军,第一届广西学生军就此诞生。此时27岁的周竞便担任了第一届学生军总大队长。

  

广西学生军是广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对广西抗战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如今,青秀山风景区内的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铭记着这一段战火中的青春。

  

战乱年代,对于军人来说,回家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就在广西学生军成立这一年,周竞不仅担任了总大队长,同时他也回了一趟全州老家。因为这一年,他的养父周顺山在宜山过世,周竞将养父遗体送回老家马头岗安葬。据说,按照村里的规矩,村民若在他乡去世,是不能进入村里的祠堂安放的,但这次村民们特许了周竞将养父遗体安放到祠堂。当时周竞骑着大马,带着两名警卫和一大箱钱回来,在村口下马,给村民们一一磕头。

房屋一角

共产党送他回家

抗日战争打响以后,周竞就更少有机会回老家探亲了,白崇禧对周竞一直是非常器重,把周竞当作重点培养对象,保荐他去最高等的军校深造。1943年,34岁的周竞以优异的成绩从重庆陆军大学毕业,白崇禧立即任命周竞为广西绥靖公署独立四团上校团长,这是广西首支由美式武器装备起来的部队。1944年,周竞又被保荐到印度兰姆加尔美国军事战术学校学习最新的美式武器装备与战术。周竞在国民党,尤其是“新桂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抗日战争时期,周竞是李宗仁、白崇禧麾下的作战参谋,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和昆仑关大战等著名战役,抗日战争胜利后,周竞作为国民党第四十六军一八八师参谋长奉命参加内战,于1946年山东莱芜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

  

周竞被俘虏后,以为自己必死无疑,谁料共产党不仅没有伤他分毫,反而以礼相待,送他去佳木斯军官大队学习。学成后还将他礼送回家。

  

回广西后,周竞本想卸甲归田,但国民党当局依旧要求他回到广西绥靖公署任高参。此时国民党军已是节节败退,这年年底,人民解放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将广西境内白崇禧指挥的军队全部歼灭,早已看清时局的周竞这一次选择与人民站在一边,毅然率部起义,弃暗投明,接受了人民解放军的和平改编。

故居内部。

将自己永久地留在这里

接受和平改编以后,周竞先后担任了广西区人委参事室参谋、区政协驻会委员等职务,在南宁工作与生活。

  

然而,风云变幻,“文革”爆发以后,由于周竞的特殊身份,造反派不断要求周竞“验明身份”,交代“家庭情况”,反映“思想改造情况”。

  

1970年夏,为了“验明身份”,交代“家庭情况”,周竞试着写了一份信回老家。堂弟周城赞收到信以后,十分激动,这是他们离别近30年后再次收到周竞的消息。堂弟立刻回信,并代表全村父老乡亲邀请周竞回家看看。

  

接到回信的周竞同样激动不已。回信中,周诚赞提到几点重要信息,周竞的父母在1944年抗日战争期间,不幸被日军飞机炸死;周诚赞自己当时任大队的支部书记,政治可靠;周竞的兄弟姐妹都是农民,家里被划分为贫农。周竞了解了这一切以后,心情难以平复,泪流不止,归心似箭。

  

终于,在1970年年底。周竞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全州马头岗村老宅。

  

据《全州民国人物》记载,当时周竞是独自一人回乡的。他下火车时,几个堂兄弟去接他。在当时紧张的政治环境下,得知周竞回乡,村生产队广播告诉村民说“村里回来了一个国民党时代的大官,大家不要害怕……”。周竞回乡一个月,白天就在村子里走走看看,寻找儿时记忆,晚上便和乡亲们话家常。周竞也就此跟堂兄弟留下了遗嘱“去世后希望将骨灰安葬到老家马头岗村”。

  

1981年元月14日,周竞在南宁病逝,享年73岁。1984年,周竞去世3年后,自治区政协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下文,给周竞进行平反,恢复名誉。家人根据其生前遗嘱,就在永岁镇马头岗村建了一座坟墓,里面安放着周竞一半的骨灰,另外一半按照有关政策,安放在广西革命烈士陵园。

  

2005年,周竞追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一枚。

  

如今马头岗村这座周家老宅由于年久失修,已残破不堪,这里见证了周竞令人唏嘘的一生:他7岁被亲生父母送离这里,与养父远走他乡谋生;二十多岁功成名就,回家却是为养父送葬;六十多岁已是退休年纪,再回村时却背负着沉重的政治包袱。

  

周竞生在动荡年代,很多时候他没有选择的权利,无论是少儿时被过继也好,还是后来被白崇禧相中去当兵也好,回首来时路的每一步他都走得孤独且无助。直到生命的最后时期,他似乎终于为自己“活”了一回:他要回家,将自己的骨灰永久地留在这片土地上,再也不分开。

周竞位于马头岗村的坟墓,距离故居大概两公里。





来源丨桂林日报记者 苏   展

通讯员 邓琳 文/摄

值班编辑丨母   丹

责任编辑丨王晓莉

值班编委丨黄凌艳

桂林日报出品



桂林日报
桂林日报社主办的官方全媒体发布平台,实时发布桂林党务政务权威信息及其它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