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40岁前做一次肠镜?看完这姐弟俩的遭遇你就信了

健康   2024-11-02 07:34   河南  




现在医学已经证明,约占80-95%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大约需要5-15年,甚至更长。


因此及时的肠镜检查,发现可能恶变的结直肠息肉,予以镜下切除,就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所以肠镜检查也是预防大肠癌最为有效的手段。


道理很简单:

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是50岁以后,因此肠镜检查要赶在它癌变之前,也就是40岁前,此时,大多数息肉还没有来得及变坏,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息肉;我们发现它、切掉它、复查它,让它永无翻身之日,这样就能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


或者即使癌变了,也大多数是早期、极早期癌,内镜下切除也能永除后患;


10年以后,谁也不能保证它不会变坏呢?


另外,无论是息肉还是结直肠癌,初期并没与任何症状,当出现典型症状时候,要么息肉已经长得足够大、足够多、或者干脆已经癌变了。


还有,对于有家族史的朋友来说,40岁就有点晚了,应该在30岁左右进行首次肠镜检查。


笔者曾经诊治的两例病人,是一对亲姐弟,由于检查时机不同,结果却大相径庭,简直是天壤之别!

一个早,40岁;

一个晚,42岁;

一个没症状检查;

一个有明显症状才做检查。


下面咱们来看看他们的肠镜检查图片:

先来看姐姐的肠镜图片:



上图是进展期直肠癌。


姐姐,女,42岁,脓血便半年余,才来我院行肠镜检查。

肠镜下可见:距肛门约8cm直肠粘膜可见一约4cm×4.5cm不规则肿块,进展期直肠癌。


现在已经无法内镜下治疗,已经转到外科,等待其他检查评估是否有转移,然后行外科手术。


下面是弟弟的肠镜图片:40岁。



肠镜检查可见:

距肛门约30cm,结肠粘膜可见一约0.6cm×0.6cm息肉样隆起。



这是一个直肠腺瘤性息肉,有很高的癌变几率,不过现在它还是良性的。


距肛门约14cm直肠粘膜还可见一约0.4cm×0.6cm息肉样隆起。下图:



直肠粘膜散在息肉样隆起



直肠扁平息肉


高频电切除息肉


患者完善化验检查后,在我科行肠镜下结肠腺瘤高频电切术。

肠镜下先粘膜下注射1:10000副肾盐水,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息肉。


钛夹闭合创口


术后两枚组织夹夹闭窗口,创缘整齐,未见活动性出血。

  

这就是最近我做的两例肠镜检查和治疗。


咱们来分析一下:

先来看姐姐:

有症状半年后才检查,检查结果是进展期直肠印戒细胞癌。虽然做了手术,但等待她的还有术后数次化疗,及一个不确定的结果。如果她在40岁以前做一次肠镜,肯定不至于此。


再来看弟弟:

在腹部有轻微不适感时,就行肠镜检查,意外发现还不会有症状的直肠腺瘤。及时在肠镜下行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他只需要定期复查就可以了,基本上没有了患肠癌的风险了。


如果,没有做这次检查,再过几年,他的直肠腺瘤癌变的几率会大幅增加,极有可能和第一位患者的结局相同。


其实这两位患者是亲姐弟,姐姐大弟弟2岁,这个家庭有肠癌家族史,此前二人都可能都长有息肉,但是由于选择做肠镜的时机不同,结果如此不同。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结直肠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性,家里有直系亲属患有消化道肿瘤的,一定要提前进行胃肠镜检查,比如30岁以前,甚至可以更早,千万不要等到有症状,


我国是消化道癌症大国,特别是胃肠道早癌的发现率远远低于欧美及日韩。因此普及胃肠镜检查,特别是体检增加胃肠镜检查项目,对于提高我国胃肠道早癌发现率,降低消化道癌症死亡率有很大意义。



特别提醒:


以下人群需要尽快做胃肠镜诊治:


1. 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无论男女,均应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有阳性发现(溃疡、息肉等),在做完治疗后均应定期复查。


2. 有食管癌、胃癌、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可将初检年龄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


3. 有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或大鱼大肉,喜吃腌制食品和烧烤,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


4. 出现消化道不适的人群,比如胃部不适,可表现为上腹痛、下腹痛、反酸、嗳气、饱胀等;

肠道不适,可表现为下腹痛,大便习惯与性状的改变,比如每天排便一次变为排便多次,或者便秘、便稀、便血、鼻涕状黏液血便等。


5. 正常体检时发现CEA、CA199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尽快做胃肠镜以进一步排查。


最后,再次提醒:

即使您无任何症状,40岁左右一定要做第一次胃肠镜,越早越好!

因为任何先进的其他设备,都无法替代胃肠镜!

感谢关注胃与肠科普:科学 严谨 专业 通俗




病例提供:山西忻州市中医院内镜室

编辑:老杜 联系:laodu-shazi 转载须获得授权

胃与肠科普
原名“胃肠病”;靠谱的医学科普——科学、严谨、专业、通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