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加快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有力支撑。今天,在“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 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阔步前行”专题之“教育强市笔谈”专栏推出系列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全市教育大会提出要全力打造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定位,我市要聚力推动高等教育突破跃升,为教育强市建设贡献高教力量。一起来看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的笔谈文章——
聚力推动高等教育突破跃升
为教育强市建设贡献高教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当前,重庆正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动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我们将锚定教育强市建设目标,切实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真抓实干开路、以改革创新破题,统筹推进高校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高水平办大学、高质量育人才、高能级强科研、高效能促发展,聚力推动高等教育突破跃升,全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成果,努力建成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聚焦“高水平”,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一是实施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牵引高校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高峰”“高原”学科,分层分类推进学科建设,打造优势学科集群。加大基础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建设力度,保护“绝学”、冷门学科专业。二是实施一流专业提质计划。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高校建设,建好建强全市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实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扶特扶新计划”。开展本科专业质量常态化监测评价,探索专业服务区域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三是实施学科专业设置调优计划。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学科发展前沿,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加快建设一批契合重庆产业实际的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
聚焦“高质量”,着力夯实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开发一流课程教材。完善高校课程教材定期更新机制。运用知识图谱等新型教学工具,辅助开展课程建设。推进校企联合编写一批教材和教学案例,联合打造高质量课程。二是培育一流师资队伍。持续大力引进领军人才,积极探索深化“高校院所招引、企业双聘共用、政策叠加”的“两栖”引才用才新模式,着力培养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师。三是打造一流育人平台。完善实习实践制度,建好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新型育人载体。四是探索一流育人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在产业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培养人才,将企业行业“真实问题”转化为学生项目实践和毕业论文“真实选题”,实现“真题真做”带来“真才实干”。五是凝练一流育人成果。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切实培育一批优秀教学成果,以高质量成果带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聚焦“高能级”,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夯实高校科技创新基础。完善高能级科研平台引育机制,加快构筑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集群,组建基础学科研究平台和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与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二是集聚科技创新人才。选配一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积极引进一批优秀科技人才。推动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引导青年人才组建跨校、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承担和参与重大科研任务。完善高校科技人才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机制。三是培育科技创新成果。建立面向企业需求的精准征集机制,形成有组织科技攻关“任务库”。加大高价值专利培育力度,完善高校科技金融体系,构建稳定投入机制。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深入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高校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等改革。
聚焦“高效能”,更好支撑服务发展大局。一是建设成渝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瞄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深化全域联动创新,开拓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多点”培养新模式。二是建好重庆高等研究院。聚焦区域发展需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按照“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答题、市场判题”机制,形成“需求—项目—团队—人才—成果—转化”链条式项目攻关模式,有组织实施科技协同攻关。三是实施“教育强市区县行”行动。引导高校聚焦区县产业地图,推动高校“进园区、到区县、驻企业”,支持高校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向区县企业集聚,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等教育与区县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合作共赢。四是设立“紧缺急需人才培养”专项。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引导高校增设一批紧缺急需学科专业,扩大招生一批核心学科专业,改造转型一批支撑性学科专业,提升高校对重庆产业发展紧缺急需人才的供给能力。
来源丨华龙网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教育强市高校贡献
教育强市区县成效
一把手例会发言摘登
教育强市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