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丘成桐读尽红楼梦开启数学人生

文摘   2025-01-27 09:18   山东  
2021年3月7日,我读完了丘成桐的《我的几何人生》。当时写了短评和书评。
短评:这本书可以了解丘成桐做学问的方法,数学学术领域的各种权、名和利的竞争,家庭生活的世态人情,几何分析的主要研究。我的收获主要是:
(1)丘成桐阅读过《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学习历史人物的关键决断。
(2)丘成桐在读《红楼梦》时,早期无法读进去,父亲去世后经常读,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启发丘发现几何分析不同领域的关系和结构。
(3)丘成桐注重提出问题,并且注重考察问题的来龙去脉,还会与多人交流解决多个问题,利于促进工作。
(4)丘家也存在婆媳关系问题,丘在书房躲避矛盾时,解决了一个数学难题。
(5)丘成桐公开学术届的生存潜规则,是让学者知道不只是学术做好就行,也要懂得学术政治。他认为,学术届的合作、竞争是动态的,权、名、利存在激烈竞争,此书爆料了陈省身、华罗庚的不和,陈省身、丘成桐师生不和等一系列学术届的斗争。

书评:丘成桐《我的几何人生》自传全方位展示了他做学问的方法,同时也展示了家庭、阅读、生存规则等对他做学问的影响。
但是,这些内容分散到了各个章节,本文的任务是将这些内容的要点提炼出来,便于学习和效仿。
丘成桐做学问的方法
(1)注重问题的提出,并且还注重问题产生的背景,在问题的来龙去脉中寻找新的创意。
(2)同一时间关注多个问题,因为问题比较难,没有进展时,就切换另一个问题,这样问题间可以互相启发,还可以更好的利用时间和大脑。
(3)至少精通两个数字学科,这样可以运用两个学科的工具解决问题,从而找到他人想象不到的解决方法。因为很多人过于注重学科分工,从而出现了思维盲点。
(4)数学问题很难,需要坚持和毅力,如果很容易解决,就不是难题了。
(5)与学术同行的交流,可以发现好的研究问题或好用的研究工具。
(6)与价值观一致、不争强好胜的人一块合作。
(7)解决数学难题不是为了获奖,解决数字难题本身就是最大的成果,获奖是自然而然的事。
(8)天才的学术方向是自己找到的,不是导师指定的。就好比阿马蒂亚·森因为研究福利经济学和他的导师琼·罗宾逊分道扬镳,行为经济学家塞勒的研究方向也不受硕士导师喜欢。丘成桐的研究方向并没有得到导师的认可,而是面对各种压力的情况下,靠解决难题来证明方向是正确的。
学术之道的影响因素
(1)家庭。丘成桐在家中排行第五,父亲是做学问的,这为丘奠定了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同时,父亲的教育也奠定了他的基本思维,父亲的藏书则为其吸收中国古文化中的精神和力量提供了方便。甚至连出现问题的婆媳关系都促进了学术成果的产生。

(2)阅读。丘成桐受父亲影响,在上学期间勤于阅读,读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三国志》等史书,还读过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红楼梦》丘成桐早期读不进去,后来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读懂了《红楼梦》。并且还从《红楼梦》中领悟到了如何寻找结构的思维,因为《红楼梦》人物关系非常复杂,但是所有人物关联在一起,讲了一个道理。而数学的发展也是这样,需要将各种貌似没有关系的工具组合在一起解决问题,这里面的逻辑也是发现数学的结构。
另外,丘成桐还偷偷读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三侠五义这样的通俗小说。他对王国维非常钦佩。
(3)生存规则。刚刚进入学术界时,还处于学生思维阶段的人总是问:“为什么学术大佬之间的争斗如此厉害?”读了这本自传后,感觉在丘成桐成长的所有过程,都存在学术派系之间的争斗。即使在丘获得了各种奖项后,争斗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甚至丘成桐和导师陈省身之间也有不和,主要原因是有人利用名利的人性弱点挑拨离间。
因此,进入学术界的人应该问的更为成熟的问题应该是“如何不卷入学术界大佬之间的争斗中,卷入后如何减少损失?”,也就是“要不要站队,如何站队”的问题。
另外,从这本自传也深刻感受到学术合作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学术成果会涉及到名和利时,更不容易。因为合作和竞争随着情境在不断变化。就好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和他的合作伙伴特沃斯基一块做出了诺奖级别的成果,但是最后也难免因为学术成果带来的名和利而分道扬镳。

行为健康经济学
本公众号致力于传播行为健康经济学、AI行为科学的研究理念,关注健康领域非理性问题的发现、解释、创新性干预以及三医(医疗、医保、医药)的角色,尤其关注药学服务在其中的作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