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呐喊:细嚼慢咽品路遥

文摘   2024-09-23 16:22   北京  

路遥是典型的陕北汉。敢爱敢恨,敢想敢干,敢做敢当。他用一个人的孤独,描绘出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奋斗者的美好。他透过自己的苦难,衬托出人生的艰难,回答了“行行出状元”这一简单而又复杂的生活哲理。他用一支笔给我们生活的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他英年早逝,带走了所有的遗憾和不甘心。但他与大地一起站成了永恒。用贾平凹的话说就是:“他是夸父,倒在了追逐梦想的路上。他的文学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用生命写成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岁月的沧桑沉淀,每一句话都是情感的真情流露;每一个人物都仿佛在眼前,在身边,活灵活现;每一个场景都是苦难过往的真实还原。扑面而来的都是满眼的亲切感和亲近感。不得不说,路遥的文学作品,是大陕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是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完美结合。因此,它是路遥生命的呐喊,是生活在底层世界所有人的生命呐喊。他们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平凡人。但他们一个个平凡而不平庸,平凡而又非凡;他们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下,硬是凭着毅力和勇气,走出了不同凡响的人生道路。这便是路遥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从这个意义上讲,路遥的精神高度和思想内涵是不容低估的,他是值得我们反反复复细嚼慢咽的一个人。他的性格也许不是完美的,但他的名字,他的文字,他的思想高度和精神财富,却是那样的完美,那样的令人回味无穷。我不是真正的读书人,也没有读过多少经典名著。但路遥的文学作品总是让我如饥似渴,热血沸腾,爱不释手,常读常新。尤其是他的《人生》和他的《平凡的世界》,深刻影响了一大批人的人生方向,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

1.关于苦难和磨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苦难。苦难的本质就是让人经受磨难和磨练,慢慢变得强大起来。路遥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好多都源自于自己的苦难历程。《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就属于典型的苦难文学。那个年代的苦难,没有最苦,只有更苦。苦难和磨难是伴随而生的,有了看不到头的苦难,便有了绕不开的磨难。它是个体之苦,是群体之苦,也是时代之苦和国家之苦。

饥饿——是那个年代大多数中国人最痛苦的记忆。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吃上一顿饱饭。饿死人的事,饿浮肿的事,饿得不能动了的事,真的不是什么稀罕事。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似乎无关大局,但当一群人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就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不至于饿死,会不计后果,不顾一切。作为经历了人生各种苦难的路遥,深知饿肚子不仅身体痛苦,思想和精神会更痛苦。直面苦难的生活,摆脱生活的苦难。这样就有了他笔下的一个个为了吃上饭、吃饱饭,而展现在人们面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人生》中的高加林,刘巧珍,马栓和他的自行车;《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王红梅,贺秀莲以及盲流王满银等等。

在我的印象中,改革开放之前,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的陕北黄土高原,要吃饱饭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贫穷落后的农村,饿肚子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态。但人与人之间的淳朴善良一直都在,大家相互守望,相互接济,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路遥说:人哪,活着是这么的苦!一旦从幸福的彼岸被抛到苦难的此岸,真是处处走投无路;而此时才知道,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原来也只有一步之遥!

世界在变,生活在变,人在变,人的心在变,包括人的关系也在变。惟有经历过苦难和磨难,特别是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嬗变之后,才知道什么叫人生、人的一生是多么的变化无常,才懂得改变命运是多么的不容易。正如没经过鬼门关就不知道鬼门关是什么样,没有经历死就不知道什么是生。

四十年前的电影《人生》中的刘巧珍

2.关于人格和尊严。我们经常说人穷志短。事实上,大部分情况下,人穷了是走不到人前头的,抬不起头,挺不直腰杆,甚至是少有人格和尊严。不要说别人看不起自己,就是自己也活得没有信心。穷国无外交绝对是真理,穷人无尊严让多少无辜的家庭雪上加霜,伤痕累累。当然,普通的日子普通过,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只有通过劳动,改变生活,才能使自己尊严的活着。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扑下脸面,忍辱负重,穷不扎根,付出了总会有回报。让自己有人格有尊严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地让自己壮大和强大。即便是别人不把自己当人看待,自己也要勇敢的面对苦难,摆脱困境。躺在床上没有出路,只能等死。山有尽头,河有彼岸。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的痛苦经历,就是强大自己最好的说明。

3.关于人情和冷暖。中国是人情社会,遇到事情首先想到要找人,找熟人,找有能力的人。这个人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然后向四处扩散,形成了庞大的人情关系网。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有人好办事”,“朝里有人好做官”。

有了人情,便有了冷暖。有一句话永远不会过时:“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路遥的作品里面,到处都能看到人情社会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人心有向好的一面,也有向恶的一面。在苦难的年代,在底层社会,围绕能吃上饭的沉重话题,也是充满了心机和算计。能不能过得体面一点,除了出身和家庭条件以外,很多时候取决于人情和关系。路遥是从社会的最底层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深知人情冷暖和家庭差别给人带来的荣耀和伤害。因此,他在小说中,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高低贵贱,以及自信与自卑,坚持与放弃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描述。《人生》中的高加林生在土地,长在土地,回到土地,离开土地,又回到土地的过程,掺杂着复杂的人情关系。《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离开土地,只身在城市打拼,在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同样是人情关系在作用。家徒四壁的孙玉亭,在行使党支部副书记的职责当中,也有许多私心杂念和人情世故在里面。

底层的人往往容易满足,给点阳光就灿烂,添一句好话就温暖。老百姓最懂得感恩,真正能做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主要还是老百姓群体。良心是底层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怀和底线,卖什么都不能卖良心,陕北人尤其如此。重情重义,守底线,懂感恩。

平凡的世界之田润叶

4.关于读书和奋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和奋斗。在这个世界上,读书不是唯一出路,但不读书就会挡住许多出路。路遥坚信读书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在几乎不具备读书学习的条件下,他克服困难,忍饥挨饿,从来没有放过任何读书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的吮吸知识的营养,走出了一条通向外部世界和文学世界的宽阔之路。他伤筋动骨,夜以继日的写书,把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物,不起眼的琐碎,出神入化的刻画成人间经典,从而永远活在了读者的心中。

路遥的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是苦难的生活之路,是艰难的人生之路,是辉煌的文学之路,也是普度众生的励志之路。

一个著名的写作人,首先是海量的读书人。只有不断的学习借鉴前人的成果,才能使自己不断的成长和壮大。高加林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抛弃了真善美,选择了假大空;孙少平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一直忙里偷闲,坚持读书。孙少安之所以由穷变富,是因为他不畏艰辛,艰苦创业,拼命干活,不计得失,乐于助人,广接善缘。因此不服输,不怕输,不放弃一定要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不读书不吃苦,只能等着天上掉馅饼;不读书能吃苦,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又读书能吃苦,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收获更多的成果。

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剧照

在经典名著的滋润下,路遥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在四十二年短暂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营养丰富,有口皆碑的作品。也就是说,路遥一开始依靠吸收别人的营养,积淀和发展自己,到后来,他又把自己丰富的精神食粮,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全社会,成为跨越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与困难,坎坷和挫折相伴而行。在总不如意时,不能放弃,在总不满意时,不能灰心;在困难面前,端正态度,咬紧牙关,挺过去了,就是风雨之后的彩虹。路遥是这样,路遥作品中的许多人也是这样。

正如路遥说的那样: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生活的教科书绝不像学校的课本那样单纯,它教人成长的方式往往是严酷的”。

来到这个世上是每个人的幸运,行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又是每个人不同的使命。生活给了我们许多苦难,生活也给了我们许多甜蜜。人间有味是清欢。普通人的日子虽然没有多少惊喜,但平平淡淡,安安稳稳,有滋有味,回味无穷。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细嚼慢咽品路遥,感受精神的能量和文字的力量。作为一个平凡的人,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总是在得到与失去,付出与收获,希望与失望,成功与失败,感悟与感恩,平凡与不凡,守正与创新诸多的平衡点之间,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任凭是苦难和磨难,顺境与逆境,幸福与痛苦,只要我们正确面对,心存理想,怀揣梦想,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八十年代开始,陕北民歌经过影视作品的传唱,让更多的人走进了陕北,慢慢喜欢上了陕北,也让大陕北和它的民歌走向了世界。《人生》中的主题曲“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是陕北女娃娃传统的爱情表达。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动情,那么的含蓄,那么的令人心驰神往。《平凡的世界》主题曲,“神仙挡不住人与人”,又是那么粗犷豪放,令人荡气回肠,恨不得立刻飞到他或她的身旁。

不知道该怎样结束这篇文章,此刻,我的眼睛是模糊的,我的心情是荡漾的。

我阳光,生活就会阳光明媚;我温暖,世界就会温润如玉;我奋斗,日子就会幸福美满。

——如此品味路遥,我的人生都是不能表达的满足感!

2024.9.16—22日

一默如雷lyx
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