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愈流,心愈明 | 这可能才是真正的“自我成长”

健康   健康   2025-01-18 20:48   广东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1


曾几何时,我以为多读书便能成为我想成为的人,也以为离开那片黄土地就可以成为我想成为的人,毕竟读书是出身农门的孩子唯一看得到的希望。
 
那时候,深处贫瘠的我正是靠着一本又一本书打开了内心的新世界:原来人的活法是可以自主的,你有权利选择一种与隔壁二妈、屋后三婶不一样的生活,也有机会给穷困潦倒的周遭一个背影……是书让我有了安身作梦的一隅,给了我未来生活的构思与渴望。

若干年后,再回头看看那个在热炕上看书、在昏暗灯光下看书、没有风扇夏天在大门口看书的小孩,生发出太多感受:真的好想给她一个拥抱。
 
我知道你并不一定多喜欢看书,但只有书能描绘出你内心渴望的生活,那里有全新的活法,不同于父母兄弟姐妹为了生计含泪咬牙辛苦不已的一切。
 
书中有让人羡慕而渴望的出路:体面的工作、诗情画意的爱情,有足够享受生活的富余金钱……这跟周围所有为柴米油盐焦头烂额、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活着全然不同。
 
现在,你的渴望,我都懂。


2


再对“自我成长”作思考是在做妈妈之后。
 
2017年,我意外怀孕了,整个怀孕和生产的经历充满了意外与挣扎:不想回老家生产,却在老家住了近一年半,当时觉得这些似乎都是很被动的安排,现在回头看,多了几分清醒:那何尝不是自己的一种选择。
 
我带着孩子,重新回到了小时候熟悉的环境,和孩子一起成为了被照顾者,在老家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来自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细心照料。
 
岁月静好,我似乎是个母亲。
 
但是,到底有没有真正成为母亲,现实是会来作检验的。
 
打脸的时刻在一家三口团聚后迅速来临。
 
做母亲的本能推着我想给孩子不一样的陪伴,想让他成为跟我不一样的人。但是啊,自从独自带孩子后,我读再多的育儿书、习得再多育儿方法,内心那种乏力而耗竭的感觉都如影随形,我总觉得对他无能为力,想一想,这跟小时候对“穷”的感受是一模一样的。
 
我拼命想给的、是我也渴望的,我都没有!!!我又怎么能给到面前这个小婴儿呢?
 
所以,养孩子真的让我感觉到困难和疲惫,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虽然已经尽力了,但某种程度上,我更像是人来到了大都市,心却又回到了那片贫瘠的土地。
 
曾经遥不可及的大城市在我面前,我似乎过上了小时候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我不敢带孩子走得太远,担心意外发生无法处理,我惶恐与太多人接触……如此种种。
 
我无法自主,无法相信自己。
 
似乎大路条条,但我却找不到去往罗马的路,而且我也不知道我的“罗马”在哪里。

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文字,这是我这个阶段以为的“自我成长”。
 
我还是带不好一个娃,经营不好我眼前的关系……我想“迷失自我”也就是这种感觉吧。

3


一个人如果没有存在感、没有价值感,种种糟糕的感觉一定奔袭而来。两眼茫然的我想到了找位心理咨询师,这样便可以再找一隅寄放我的挫败与孤独,如同当年书中世界能给我希望一般。
 
接受心理咨询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的,我的咨询师不在深圳,通过视频我们每周见2次。
 
一间无人的屋子、一个固定的位置、一包拆好的纸巾、一台崭新的电脑,这是我与咨询师每次见面前的准备,这样的准备像是比赛时的助跑一样,让我能快速调整状态得以进入咨询。
 
从去年9月份至今,咨询给我的感觉就是:眼泪中划桨且逆流而上。那些被回看到的成长过往,当然也有让我嘴角上扬的时刻,但更多的是在诉说着“不被理解”、“未被看到”以及压抑起来的太多感觉:恐惧、害怕与担忧……
 
在一次咨询中,我谈起了二十年前的一件事,发生在小学二年级时:
 
正值冬天,北方刺骨凛烈的寒风冻得让人直缩脖子,我端着一簸箕垃圾向学校垃圾处理场走去。
 
这段2分钟的路程若放在夏天是难得的欢乐时光,但这么冷的天就一点儿也不美好了。
 
握着铁簸箕,我的手冻得发红、冻的发抖,这时我想到一个点子——反正四下无人,我就直接把垃圾倒在这个施工着的土堆边好了,我实在太冷了。
 
我确实这样做了,但没想到却被身后路过的幼儿园老师看到了。
 
那是一个教过我的老师,还是我家邻居,她生气时怒目圆睁、嗓门很大。她看到我这个举动后健步走了过来,推了我一把,语气强硬地说:“这是在做什么!为什么不倒进垃圾场去!现在、马上就把倒出来的垃圾收回去!”
 
我内心充满了害怕、羞愧、担心,我木讷地俯身将倒出去的垃圾一点一点收到簸箕里,有些甚至是用小手撺一起再拨到簸箕上的。
 
这个女孩再也没有偷过懒,再也没有做过类似于这样的事,但也是从这件事发生后,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段失眠时光,情绪低落、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和害怕。
 
她担心幼儿园老师将这件事告诉她现在的班主任,在全班人面前挨批评太丢人了;害怕幼儿园老师将这件事告诉校长,如果校长当面批评她,那可能全校师生都知道这件不光彩的事了,以后还怎么在学校上学;担心幼儿园老师将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按照经验看,爱面子的爸爸妈妈一定会狠狠批评她的……

二十年后,第一次与咨询师提到这件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时,我仿佛再次回到了那个场景,再次碰触到了惶恐与无助,默默流泪、静静拭去……
 
当咨询师说,“因为小孩的现实检验能力有限,会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象着各种可怕的结果并不断放大……”时,我感觉到了被理解:那个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安慰,多么希望有人能看到她的害怕啊。
 
二十年后,我无法再去要求爸爸妈妈说安慰的话,但因为这份看见,我喃喃自语地说给了自己听:“我知道你的小手冻得很痛,你冷得有点扛不住了,这我都知道……这件事做错了不表示你就是个坏小孩,因为每个小孩都会犯错的,犯错改正就好……还有,下次轮到你丢垃圾,我们提前戴好厚的手套,那小手就没那么冻啦……”
 
说来也微妙,那次咨询结束后,伸个懒腰的我不由自主长出一口气,如释重负。这件小事终于有第二个人知道了,而且她还能理解我的感受且没有取笑我……原来“被理解”和“被看到”真的会有力量传递过来。

4


对于“自我成长”,现在的我会说:不趟过泪河的成长可能是一种假成长,犹如不停的读书却无法安放好自己的内心一样。虽然心理咨询这种“自我成长”的方式并不总是好受,但咨询过后自我得到的力量却让人很着迷。
 
我就是在这样的回溯中看到了自己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为什么我是如此的无力与焦灼。我在那些经久不息的行为、思维习惯中尝试做出不同以往的一个又一个突破,开始尝到了“真实”的甜头。
 
当我不想将所有时间花在孩子身上时,我开始能够向老公表达自己的需要,我也需要一点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也真的得到了善意的理解与回响。
 
为什么以前我就不能说出来,而要用“抱怨”这种非常破坏关系的方式呢?
 
那是因为我从心底害怕被拒绝,那种被拒绝后无能为力的感觉让我太恐惧了,以至于都想不到还有“被支持”的可能性。
 
当我尝试独自带着孩子出发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时,我还是会冒出对“未知”、“不可控”的担心,但现在我已经能够做到带着这份担心出发了。
 
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一次次小小的“征服”和“攻克”经验让我愉悦、让我越来越有力量。
 
那为什么我以前就做不到呢?
 
因为我“内在小孩”真实的感觉没有被自己看到,我也没有把她安顿好。
 
当我懂得“要回到现实、回看现实”时,开始能驱散内心那朵巨大的“恐惧”云雾,也开始能给自己、给孩子更多的允许。


将现在与两年前的自己作对比,我仿佛变了性格一般,我的孩子也是,这个家庭也像是被重新安排了“剧本”。我很享受现在家人之间怡然自得、敞开心胸交谈的感觉,即使彼此有争吵冲突,也胜过于过去“压抑内心、不肯言说”糟糕的处理方式。
 
当我不再像以前一样对负面情绪避之不及、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将它们关到小黑屋,我尝试着像喜欢“爱”与“骄傲”一样去拥抱“愤怒”、“害怕”、“担心”与“恨”时,我开始真正体验到了内心的轻盈与自在。
 
原来,泪愈流,心愈明。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成长”与“长大”啊。
-------------------

栏目:来访者的故事

校对:骞予



寻找适合的心理咨询师,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预约方式: 电话:0755-83334992

              客服微信号:hzmpsy120-2

海之梦心理咨询

让生活悄然变得更好


海之梦心理咨询
让生活悄然变得更好!用爱心呵护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用专业突破障碍,用效果赢得信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