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字更多地被用于指代江浙一带的吴语地区,而“粤”字则逐渐成为岭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和广西的专属称谓。
历史上,广东和广西曾被称为“两粤”,其中广东为“粤东”,广西为“粤西”。
这种称呼一直沿用至民国时期,之后,“粤”字逐渐收窄其含义,成为广东省的简称,而广西则简称为“桂”。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粤”字既有广义上的含义(涵盖广东和广西),也有狭义上的特指(仅指广东)。
因此粤语并非广东的专属语言。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粤语”实际上是一种广义上的“岭南语”,它不仅仅局限于“广东话”,而是涵盖了整个岭南地区的丰富语言文化。
02
粤语如何自成一派?
粤语从古至今,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
先秦时期,中原的华夏人泛称岭南人为南蛮,汉语的势力并没有到达岭南地区,这段时期是粤方言分化的最初阶段。
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后,中原人纷纷南下,百越人(壮侗等民族的祖先)则逃往山区,汉语开始传入岭南地区。
虽然秦始皇把两广纳入了汉人的版图,但两广地区在地理、文化上依旧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
秦末天下大乱,中原人无暇顾及岭南地区,汉人赵佗在广州建立了南越国,也将汉人带进了岭南地区(越南视南越国为自己的朝代,并称之为“赵朝”)。
南越国
岭南远离中原,交通不便,汉族移民入主岭南之后,他们使用的汉语也就逐渐偏离了中原汉语的发展轨迹而形成了自己的某些特点,与南越的百越语融合,遂形成了早期的粤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政权更迭频繁,社会人口大量频繁的迁移。
大量中原士民逃至岭南,北方汉语不断对岭南本地语言冲击。
当时古汉语与以前形成的古粤语混合,进一步拉近了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距离。
他们所带来的中原汉语,又给正在形成的粤方言增加了新的影响,使粤方言接受更多汉语共同语的特点。
如斗门、新会、台山、开平、恩平等地的粤方言,鼻音声母带有同部位的塞音,反映了魏晋时期中原汉语的语音特点。
唐朝时岭南地区汉族人口进一步增加,与汉族长期接触的原住民已被汉化。
而在汉族分布较少的山区,本土原住民则继续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这一阶段粤语仍受古汉语影响,成为一种既对应中古汉语发音又有部分独立词汇的语言。
南宋时数量庞大的中原汉人源源不断地南下珠江三角洲,又一次加强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差联系。
这也是最后一次拉近粤语和中原汉语距离的时期。
至此,粤语无论在发音还是在文法上已与中原汉语十分接近,故可被视为粤语的定型时期。
宋代的粤方言,大概已与现代的粤方言相差无几,它所用的语音和词汇,已经奠定了现代粤方言的基础。
清朝末期,由于清朝闭关自守,仅留下广州作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口岸,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后掌握的汉语是粤语而非官话,在这一时期又有大量的广府人迁移到美洲、澳洲和东南亚等各地,粤语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至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唐人街依旧通行粤语。
03
粤语是古汉语吗?
粤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特点,也有古南越语的遗留和外语成分。
首先,粤语的语音系统相较于普通话更加复杂。
普通话包含四个声调,而标准广州话则保留了独特的入声,进一步划分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个声调。
这种声调的多样性不仅赋予粤语独特的韵律感,还为其增添了丰富的音乐性。
在声母方面,粤语拥有19个声母,其分类格局基本沿袭了中古时期的“唇、舌、齿、牙、喉”五音声母分类体系。
韵母方面,粤语包含59个韵母,尽管与中古汉语存在一定差异,但相较于普通话的39个韵母,粤语的韵母系统更为丰富,更接近中古汉语的面貌。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普通话管吃饭叫“吃”,粤语则沿用了古老的“食”;
普通喝水是“喝”,粤语是“饮”;
普通话走路是“走”,粤语是“行”;
普通话一元钱是“元、快”,粤语是“文”等等。
这些词汇都反映出,粤语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语言,很好的传承了古汉语的一些特点。
所以今日我们听粤语歌的时候,会有一种古韵的风情与味道。
04
为什么只有粤语文化风靡全国?
文化的传播与经济水平的流动非常契合。
很多人接触到粤语流行文化,都是从听粤语歌、看粤语电影、电视剧开始的,而把这些推向极致的非香港莫属。
日本在60年代跃升为亚洲首个发达国家,其流行文化如潮水般涌向全球。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外贸港口,向来对各种文化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在香港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日本的影响不可或缺。
通过与日本的学习与交流,香港的粤语流行歌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
在那个辉煌的年代,每当日本推出新歌,香港的唱片公司便会迅速行动,买下版权并将其改编成中文歌曲。
这一做法虽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却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个华语歌坛的盛世。
很多脍炙人口的粤语歌,其实都是日语的翻唱版
与世界同步的新式技法,旋律,音效,搭上一个粤语中文歌词,就是华语乐坛的日常。
从70年代至90年代,以黄霑、林夕、黄伟文为代表的几代填词人鹊起,粤语原创歌曲走俏,形成了独特的粤语词曲风格,撑起了粤语歌坛的江山。
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港资是外资的主力军,与人才、资本同时流入的还有粤语歌、粤菜、茶餐厅等文化生活方式。
八九十年代,大量粤语歌进入内地,内地歌迷如同发现一片新大陆,迅速被这种很不一样的曲风吸引,成为其狂热的粉丝。
香港TVB剧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垄断了大陆人的电视,甚至人人都随口说上来几句TVB的经典台词,可见当时香港影坛在大陆的火爆程度。
随着TVB的传入,很多电视剧主题曲也捕获了不少人的耳朵。
但最近几年,随着内地乐坛的崛起,香港乐坛的光环渐渐散去,也好久没有听到令人耳目一新的粤语歌曲。
可不得不说,在南方众多方言中,唯有粤语脱颖而出,在以北方语言为主流的大陆轰轰烈烈的来了一场文化逆袭。
时代的风起云涌,个人的悲欢离合,历史的厚重沧桑,在香港词曲人手中幻化为为一曲曼妙的乐章。
粤语歌,既有家国情怀的博大雄壮,也有儿女情长的精致细腻。众多因素的杂揉,都使得粤语歌听起来,或婉转悠扬、缠绵悱恻,或荡气回肠、振奋人心。是青春,也是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