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这三个穴位,轻松拔除体内“寒、痰、淤”!

健康   2025-01-31 06:01   山东  


寒、痰、瘀一直被看作是影响健康的三大“罪魁祸首”。身体有寒、痰、瘀,通常会有以下问题:气血不足、总是没劲、精神差、易疲劳、记忆力差、怕冷怕热。想给身体进行滋补,寒气、痰湿又会成为阻碍。想要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先通后补。


体内有痰



咳痰:咳嗽时咳出痰液,质地可能黏稠或清稀,颜色有白、黄等不同。


舌苔厚腻:舌苔白腻或黄腻,舌体可能胖大,边缘有齿痕。


身体困重:感觉肢体沉重、乏力,容易疲倦,不想活动。


胸闷:胸部有闷胀感,呼吸不畅。


纳差:食欲不佳,胃口差,甚至恶心、呕吐。


体内有寒



怕冷:特别怕冷,即使穿很多衣服也觉得不暖和,喜欢温暖的环境。


手足冰凉:手脚温度低,甚至一年四季都是冰凉的。


面色苍白:脸色没有血色,显得苍白。


腹痛腹泻:腹部疼痛,尤其是在吃了生冷食物后容易出现腹泻。


关节疼痛:寒邪侵袭关节,可导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体内有淤



疼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多为刺痛,夜间可能加重。


瘀斑:皮肤出现瘀点、瘀斑,颜色紫暗。


舌紫暗有瘀点: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月经不调:女性可能出现月经有血块、痛经、闭经等情况。


脉象涩滞:中医切脉时,脉象涩滞不畅。


艾灸的神奇功效



艾灸是以艾叶制成的各种灸材为治疗工具,通过点燃后的热量,靠近或接触人体的重要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中医的话来说,它具有温阳补虚、温通经络等作用。中国自古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


今天,给大家分享三个关键穴位,通过艾灸刺激,在祛除寒、痰、瘀方面有显著效果。



1
丰隆穴—化痰利湿

丰隆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约16厘米),腓骨前缘凹陷处。丰隆穴被誉为"化痰第一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与脾经相通。它在祛痰方面效果显著,无论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都能起到良好的调理效果。


艾灸丰隆穴可采用悬灸法,针对痰湿重的人群,可以隔姜灸,在穴位上放置3毫米厚的生姜片,再放艾柱点燃,灸5壮。建议每周艾灸2-3次,最佳时间是早上7点到9点。



2
关元穴—温阳驱寒

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正下方3寸(约4横指)处。关元穴是温补肾阳、驱散寒邪的重要穴位。它不仅能温阳驱寒,还有培元固本、清热利湿的功效。


将点燃的艾条置于关元穴上方2-3厘米处,以有温热感而不灼伤皮肤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建议隔天一次或每周两次,最佳时间是在中午11点左右。



3
血海穴—活血化瘀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约4厘米),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血海穴是气血汇聚之处,在活血化瘀、补血养血方面有着独特效果。它不仅能改善血虚、血瘀,还能引血归源,让气血的循行走向正常的轨道。


采用温和灸法,将点燃的艾条距离皮肤1.5-3厘米,以局部有温热感、舒适为宜,每次灸20分钟左右。建议每周2-3次,最佳时间是上午9点到11点,此时脾经最为活跃。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身体上的穴位就是一个天然药库,用我们最常见的艾灸,可以解决寒、痰、瘀这三大问题,既实用、又无副作用。通过正确的艾灸方法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艾灸的神奇功效,为身体带来健康和舒适。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诚挚说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及初发权仍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 1

老祖宗发现:脚上有神秘的“生命密码”,可治疗全身疾病!

// 2

道医:要想健健康康活的久,秘密就在这“两千字”里,堪比道德经5000言!

// 3

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不是排便,也不是喝水,早知道早受益

// 4

就是这么厉害!这里每天敲50下, 白发减少、大腿瘦了,而且水肿、毒素也渐渐消失了!

// 5

猝死,90%都是因为“这个地方”被堵住了!

// 6

道医: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医生嘛,就是你自己!


点击下方👇[ 道医养生 关注我们

道医学习交流,上医治国,道行天下

愿有志之士共同交流学习道医。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道医养生
道医学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或民俗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