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单子叶植物姜科蓬莪术,或温郁金(又称温莪术) ,广西莪术(又称桂莪术)的干燥根茎。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卵圆形块状,侧面有圆柱状的横走分枝,根系细长,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状。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狭卵形,长13~24厘米,宽7~11厘米,叶脉中部具紫色晕;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3,下延成鞘,叶耳形小。圆柱状穗状花序,长约14厘米,具总梗,花密;苞片卵圆形,顶端苞片扩展,亮红色,腋内无花;花萼白色,具3钝齿;花冠裂片3,上面1片较大,顶端略成兜状,唇瓣圆形,淡黄色,先端3浅圆裂,中间裂瓣先端微缺。蒴果卵状三角形,光滑。种子长圆形。具假种皮。花期3~5月。
野生于山间或村边林下草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台湾、云南、四川等地。
莪术,别名蓝心姜、黑心姜、姜七。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叶椭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60cm,宽10~15cm,中部常有紫班;叶柄较叶片为长。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常先叶而生;穗状花序长约15cm;苞片多数,下部的绿色,缨部的紫色;花萼白色,顶端3裂;花冠黄色,裂片3,不等大;侧生退化雄蕊小;唇瓣黄色,顶端微缺;药隔基部具叉开的矩。蒴果狼状三角形。花期3~5月。
生于山谷、溪旁及林边等的阴湿处。主产广西、四川。
莪术原名蓬莪荗。始载《药性论》,马志谓:“蓬莪荗生西戎及广南诸州。叶似襄荷,子似干椹,荗在根下并生,一好一恶,恶者有毒”。苏颂谓:“根如生姜,而荗在根下,似鸡鸭卵,大小不常。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暴干用”。据考证,《证类本草》有“端州蓬莪术”、“温州蓬莪术”二图,后者为今之温莪术。古代本草收载之莪术非为一种植物。
篷莪荗、篷莪、蓬术、羌七、广术、黑心姜、文术、山姜黄、绿姜。
秋冬两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地上部分,须根,鳞叶,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切片,置干燥处,防蛀,以备生用或醋制用。
根茎含挥发油1~1.5%。油中主成分为倍半烯类”。从根茎分得的倍半倍萜有蓬术环氧酮、蓬莪术酮、蓬莪术环二烯、蓬莪术烯、蓬莪术环二烯酮、异蓬莪术环二烯酮、篷莪术烯酮、表蓬莪术环二烯酮、姜黄二酮、姜黄醇酮、姜黄环氧奥烯醇、原姜黄环氧奥烯醇、异姜黄环氧奥烯醇、姜黄环氧奥醇、姜黄奥二醇。还含姜黄素、去氢姜黄二酮。干根含淀粉约64%。
根茎圆锥形,上端较尖,下端钝圆,长2~6cm,直径2~3cm。表面淡黄色,稍皱缩,有明显的环节,节上有鳞片样叶柄残基,并有圆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黄绿色,内皮层环圆形,中柱占大部分。气微香,味苦辣。
辛、苦,温。归肝、脾经。
1、破血行气止痛:本品功效与三棱相似,但温通力较大,可治疗血滞经闭腹痛、腹部包块、积聚。
2、积散结:本品能行气消积止痛,用于饮食积滞、胸腹满闷作痛。
3、破血祛瘀,妇女闭经,或痰湿淤血凝结而成的症瘕癖块。
4、行气止痛:适于饮食失调,脘腹涨满疼痛之证。适当配伍,虚症、实症均可。
水煎服,3~15g;或入丸,散。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外用适量。
1、治疗泌尿系结石:莪术15g,三棱15g,穿山甲9g,皂刺9g,牛膝12g,生薏仁15g,青皮、枳壳各9g。水煎服,每日剂。
2、治疗精神科血瘀证患者:莪术、赤芍、大黄,按10:3:3的比例加工提炼成达营片(每片含生药8g),每次口服6~8片,日3次,30天为1疗程。
孕妇、月经过多者忌用。气血两虚,脾胃薄弱无积滞者慎服。
野生于山间或村边林下草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台湾、云南、四川等地。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诚挚说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及初发权仍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
// 1
|老祖宗发现:脚上有神秘的“生命密码”,可治疗全身疾病!
// 2
|道医:要想健健康康活的久,秘密就在这“两千字”里,堪比道德经5000言!
// 3
|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不是排便,也不是喝水,早知道早受益
// 4
|就是这么厉害!这里每天敲50下, 白发减少、大腿瘦了,而且水肿、毒素也渐渐消失了!
// 5
|猝死,90%都是因为“这个地方”被堵住了!
// 6
|道医: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医生嘛,就是你自己!
点击下方👇[ 道医养生 ]关注我们
道医学习交流,上医治国,道行天下
愿有志之士共同交流学习道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