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名
余甘、庵摩勒、庵摩落迦果、土橄榄、望果、油甘子、牛甘子。
2、植物形态
落叶灌术或小乔木,高1~8米。老枝灰褐色,多分枝,小枝披锈色短柔毛。单叶瓦生,无柄。托叶线状披针形,红棕色,叶密集为两列,极似复叶,叶片长圆形,长1~2厘米,宽3~6毫米,先端钝,基部圆或偏斜,全缘,两面黄绿色。花单性,雌雄同株,花细小,常3~6朵簇生于叶腋呈团伞花序,通常有数朵雄花和1朵雌花,花萼6,黄色,倒卵状长圆形,长不及2毫米。无花瓣,雄花有短柄,雄蕊3~5,花丝合生,花盘腺体6,三角形,与萼片互啦,雌花近无柄,花盘杯状,边缘撕裂状,包围子房达一半以上,子房3室。蒴果球形或扁圆形,有6棱。成熟时淡黄色或带紫红色,干后开裂成6瓣。种子6,外种皮坚硬,褐色,稍带三棱形,有3个突起。花期4~5月,果期9~11月。
3、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灌丛中或路旁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
4、采收加工
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5、药材性状
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厘米。表面棕褐色或墨绿色,有浅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梗长约1毫米。外果皮厚1~4毫米,质硬而脆。内果皮黄白色,硬核样,表面略具6棱,背缝线的偏上部有数条筋脉纹,干后可裂成6瓣,种子6,近三棱形,棕色。气微,味酸涩,回甜。
6、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酸、涩。归肺经、胃经。
7、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属消食药。
8、临床应用
用量3~9克,煎汤服。用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9、药理研究
抑菌;降血脂。
10、化学成分
果实含鞣质,其中有葡萄糖没食子鞣甙,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鞣料云实精,原诃子酸,羽扇豆醇,诃黎勒酸,诃子酸,诃子次酸,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干果含粘酸4%~9%。果皮含没食子酸,油柑酸,余甘子酚。种子含固定油约26%,油中含亚麻酸 8.8%,亚油酸44%,油酸28.4%,硬脂酸2.2%,棕榈酸3.0%,肉豆蔻酸1%等。
11、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12、配伍药方
①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口干烦渴,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每用(余甘子)鲜果10~30个,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哮喘:余甘子21个,先煮猪心肺,去浮沫再加余甘子煮熟连汤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食积呕吐,腹痛,泄泻:余甘子果5~10枚或盐渍果5~8枚嚼食;或盐浸果液1汤匙,开水冲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高血压病:余甘子鲜果5~8枚生食,日服2次。(《福建药物志》)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诚挚说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及初发权仍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
// 1
|老祖宗发现:脚上有神秘的“生命密码”,可治疗全身疾病!
// 2
|道医:要想健健康康活的久,秘密就在这“两千字”里,堪比道德经5000言!
// 3
|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不是排便,也不是喝水,早知道早受益
// 4
|就是这么厉害!这里每天敲50下, 白发减少、大腿瘦了,而且水肿、毒素也渐渐消失了!
// 5
|猝死,90%都是因为“这个地方”被堵住了!
// 6
|道医: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医生嘛,就是你自己!
点击下方👇[ 道医养生 ]关注我们
道医学习交流,上医治国,道行天下
愿有志之士共同交流学习道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