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寒假如何高效备考?哈六中政治老师:关注高考评价逻辑线,复习采用“三步走”“四结合”

教育   2025-02-01 23:17   黑龙江  

这个寒假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将是自我提升的好机会。经历过第一轮阶段性复习,如何利用好春节假期有效复习,高效备考迎接寒假后的一模考试呢?现特邀哈六中高三学年各学科名师进行复习攻略分享。

教师简介:

钱利辉,哈六中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中学一级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共教过八届毕业班,高考成绩优异。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公开课并获奖。2006年参加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毕业会考命题工作,担任命题组长。2008年参加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水平考试命题工作,担任审题长。现为国家考试中心黑龙江省命题员。

作为高三的考生,在走向高考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关注高考评价体系的三条逻辑线: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景载体串联线。记住“三无”命题原则: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景,不成题。目前,多数学校都已结束了高三政治学科的第一轮复习。因此,大家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确定自己的复习计划与进度,但大致来讲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寒假之后的二三月份,可采用专题复习的方式将政治学科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力求准确理解、熟练掌握,做到像电脑一样随“点”随到;

第二,四五月份将是集中复习时政热点专题,特别是与政治学科有密切的结合点、交汇点,力求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体现时代性、前瞻性;

第三,在六月份高考的前几天,再回归课本,整合知识点,建构知识网络,同时,进行平时考卷回头看,特别要注意“错题再练”。  

高三寒假后的复习要力求务实高效,必须坚持四个结合: 

1. 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是“题目在书外,但理在书中”“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作为高考的考生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处变不惊”。政治高考试题往往创设一些新情景、提出一些新问题,要求考生整合书本知识来组织答案。这就要求大家平时要关心国内外重大时政,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挂钩,力求找到二者的交汇点。  

2.生活观察与理性分析相结合。政治高考试题不仅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且越来越贴近中学生的实际;有的试题涉及对我国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成就。这就要求大家在复习过程中注重观察,与此同时要进行理性思考、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水平。  

3.夯实基础与提高能力相结合。夯实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点是基础和前提,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提高能力则是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和升华,也是应用知识的体现,因为能力依赖于知识,依赖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只有基础知识牢固了,才能提高各种能力,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4.学科内综合与学科间联结相结合。在学好各学科主干知识和建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学科内的综合训练;与此同时,重视学科间的知识联结,重视那些开放式的,与当前形势紧密结合的时政热点试题,通过强化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其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渗透能力。  

在今后短短的四个月中,怎样才能搞好复习,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呢?  

1.通览全书,建构体系。无论是模拟考试,还是六月份的高考,都要以本为本,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七本书知识,对知识进行模块整合,进行大单元复习和整理,以便于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突出重点,关注热点。政治高考命题是以能力立意为主,而且从不回避热点和焦点问题,整个试题以各学科主干知识为考查主体,以热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中心,使试题根植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所以,大家在复习时应抓住时政热点和重点知识的交汇点,突出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理解必考点,了解选考点。  

3.强化训练,与时俱进。强化训练并不是指增加机械的无效的重复训练,也不是生搬硬套的应试训练,而是激活思维、培养能力、题量适中的有效训练。因为通过做题,可以使基础知识细致化、条理化、规范化、熟练化,同时,及时发现漏洞,做到查缺补漏,提高解题和实战的能力,力求做到与时俱进。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巍


新晚报教育
哈尔滨日报教育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