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将是自我提升的好机会。经历过第一轮阶段性复习,如何利用好春节假期有效复习,高效备考迎接寒假后的一模考试呢?记者特邀哈六中高三学年各学科名师进行复习攻略分享。
教师简介:李建,史学硕士,首届哈尔滨市书香教师。东北三省四市高考模拟试题命题员;黑龙江省高考历史学科评卷顾问;哈六中高三学年历史备课组长。
2025年是黑龙江省新高考的第二年,从去年的历史学科真题来看,东北卷延续了辽宁卷试题的结构和特点,和全国课标卷风格相似。从考察内容看,东北卷重视对新教材新增内容的考察,比如第1、6、13、15题;关注民族史、边疆史和东北地方史的发展,比如第1、2、6、20题;试题贴近生活,强调学以致用,比如第17题和第19题。
高考真题是高三学生复习备考的关键,研究近几年的东北卷、辽宁卷和全国卷的真题,就知道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和热点方向,结合这些试题就知道2025年的高考试题大概怎么问,应该如何应对。除了真题之外,我们还要研究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及说明,这二者偏重于理论层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将二者与高考真题结合,理论和实践统一,能够更好的指导我们备考。李老师结合教学、高考阅卷和模拟命题的经验,介绍一些高三备考的经验和方法,希望对学子们有所助力。
一、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要重视教材,教材的标题一般都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学生使用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可以将纲要上下册和选择性必修部分整合,运用大概念小专题的形式,比如中国古代史部分,我们可以将大概念确定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在这之下形成多个小专题,既可以是横向的某一个时期的知识比如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也可以是纵向的某一个专题的延伸比如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让学生在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学科主干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进行解读,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阶段性特征的掌握,笔者的想法是从全国卷高考真题的答案中归纳,简明而且精准。比如古希腊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民主政治,城邦制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工商业、航海业发达;人文精神,思想文化繁荣;海洋文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研究高考真题,提升关键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史学科命题组长吴伟这么说:考过的高考题都是一张张可以说话的嘴,都是跳动着生命的活体,所有的答案都在历史的考卷中表示的很清楚。高考题值得反复做,尤其是全国卷,现在的高考试题总能看到之前全国卷的影子。选择题的训练可以提升理解、辨识、概括和提炼相关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关键词、有时空观念、把握材料主旨、进行合理推断。可以将选择题进行分类训练,比如按不同的设问词、按考点,这样针对性更强。主观题部分因为考查方向比较固定,笔者的建议是:按照选择性必修的单元标题,把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海南卷和新高考东北卷、辽宁卷的主观题分类整理,加上选修部分的史学史料,通过研磨,可以较快的提升主观题的解题能力和答题的准确性。
三、养成良好习惯,有效提高成绩
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主观题,要形成四步骤的答题习惯,问题一般都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题的步骤一是根据材料作答,二是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三是要明确考查方向,四是材料中涉及的主语答案中应该被包含,多数学生只能做到第一个步骤。主观题部分的开放性试题解题的习惯应该是按要求答题,步骤要完整,每年都有考生丢失答题的基本步骤,造成失分。选择题部分尤其是日常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错题回顾,这样既可以扫除知识盲点,又可以理解命题人的想法。另外,像核心史实、重要的历史概念都应该经常复习,还要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都可以有效提高成绩。
无论高考如何变化,其实都离不开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思维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对核心概念的掌握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只要我们能够夯实基础,提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在高考中做到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