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观远BI供应链分析系列内容来到了第四篇,我们将一起学习SCOR模型(全称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模型是由国际供应链协会((Supply-Chain Council)开发并支持的,旨在为不同工业领域的供应链运作提供参考和指导的模型。希望通过本期以SCOR模型构建的SCA决策流程示例,能帮助大家更进一步提高对供应链的认知。
首次进入观远BI供应链分析系列内容学习的小伙伴欢迎查看前三期内容,逐步进阶深化对供应链分析的理解: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本期内容分享:
SCOR模型下的供应链决策优化:
计划为核心,明晰内外边界
在深入探讨供应链管理时,SCOR模型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参考与指导模型,为供应链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下方SCOR 模型构建的SCA决策流程示例中可以看到,“计划”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而在采购、制造、交付等环节,战略、战术、运营各层面则各有偏重,我们不做详细的展开。但值得强调的是,SCOR模型与我们前三期所讲的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正是互相映衬的,需要很好的配合才能让供应链更好的运作。
由此出发,面对复杂多变的供应链生态,我们应当着手厘清其中各部分的权责归属。具体而言,这意味着需要识别出哪些部分是企业自有自行掌控的,哪些是委外给第三方服务商的。或者说需要明确目前企业的供应链的管辖范围:哪些部分是处于企业自己的管辖范围,哪些又超出了这一范围。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供应链外部与内部接口的一次全面审视,有助于我们构建清晰的供应链管理责任矩阵。
SCOR模型的卓越之处:
多层次与全局优化的艺术
SCOR模型之所以备受推崇,首屈一指的是其精心构建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绩效衡量指标
在供应链中企业关注的核心即“交付”,很多企业会把供应链当作一个“交付部门”、“履约部门”,因此在SCOR模型第一层战略绩效指标中,“交付”即是其着力的重点。包括交付可靠性方面的指标,以及响应性、敏捷性等,都是企业普遍关注的重点。
在供应链敏捷性方面,指标的存在不仅仅局限于单个环节的优化,而是着眼于供应链整体的全局优化,力求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流程的无缝连接,确保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挑战,捕捉机遇。
第一层战略绩效指标同样关注供应链管理中另一个重要的面向——成本控制,有效的成本管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还能增强财务稳健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因此,资产管理——即财务方面的指标,也是第一层中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部分供应链活动如应固定资产管理、收账款管理、营运资金调节等一般被归类于财务部门的职责范围,但在SCOR的视角下,这一切也属于供应链的管理范畴之内。其原因在于,供应链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能否实现跨领域的高度协同,确保财务与运营目标的一致性,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下图是一个SCOR模型分析供应链的示例:
从基本流程里可以看到,所有的活动其实都是围绕订单行为展开,形成了一条从订单生成到完成的链条。订单诞生的方式多样,或源于库存驱动,或受制于客户需求,亦或直接受生产计划指引。随之而来的是订单审核与确认的步骤,其间蕴含着一系列精细化操作,直至步入执行阶段,执行时又会有或自采或外包的方式推进生产。生产结束后便进入存储、运输、运营、质量管理流程。
SCOR模型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其对供应链全貌的立体呈现。它不仅囊括了从流程设计到绩效衡量的全流程覆盖,还给到了供应链分析关键指标绩效度量点。这些度量点可以总结为交付能力、响应速度、库存、资产和成本五大核心维度,构成了评估供应链健康状况的关键参照系。依托此模型,企业能够精准定位供应链瓶颈,挖掘优化潜力,从而实现效能跃升。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SCOR模型超越了单纯的流程分析,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它不仅能帮助企业洞悉流程缺陷,更重要的是,它启发管理者思考供应链背后的商业逻辑,甚至发掘全新的盈利模式。通过剖析不同场景下的供应链表现,企业有望解锁隐藏的增长点,为业务转型开辟道路。
第二层:配置层
SCOR模型的第二层——配置层,由供应链的26核心流程组成。每一项流程都承载着特定的功能与价值,为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注入活力,促使其高效运转。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各个产品或型号都有其相应的供应链,因此企业在配置层中拥有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业务场景需求,参考该配置层构建自己的供应链,或精准识别并优化自身供应链网络中的短板区域。
举例而言,假设企业在配送计划制定方面存在明显漏洞,导致物流延迟频发、顾客满意度下滑。借助SCOR模型提供的指导原则,企业可以发起专项集中资源攻克这一难题,通过引入先进的预测算法、优化路线规划等方式,大幅提升配送效率与准确性,重获市场竞争优势。
再比如,在采购订单管理或产品退货机制的设计上遭遇挑战,SCOR模型同样能提供宝贵启示。通过对标业界最佳实践,企业可以迅速找出自身流程中的不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修正,如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简化退货流程,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与客户体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那些致力于自主生产的企业而言,SCOR模型在生产布局方面的指导更具实战价值。它帮助管理层从战略角度审视工厂选址、产能规划等问题,确保生产环节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保持成本竞争力,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层:流程元素层
流程元素层着重阐述了企业如何在目标市场中构建稳固的竞争壁垒,并实现持续成功的秘诀。以下是本层级涵盖的几大核心要素,每一点都旨在深化企业对自身业务流程的理解与掌握:
1. 流程元素的界定:首先,明确每个流程元素的具体含义及其在供应链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与功能。这一步骤是后续所有分析的基础,帮助企业精确辨识出需要优化或调整的具体环节。
2. 信息流的追踪:细致解析流程元素的信息输入与输出路径,确保数据的顺畅传递与有效利用。这一环节对于打通信息孤岛、提升整体透明度至关重要,让企业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3. 绩效指标设定:确立一套量化标准,用于评估各流程元素的表现。通过定期监测与分析这些指标,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不断逼近最优运行状态。
4. 最佳实践指南:分享行业领先者采用的最佳运作方式,同时指出这些策略的适用场景。借鉴同行的成功案例,有助于企业少走弯路,加速成长。
5. 信息化系统集成:探讨与特定流程元素相匹配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选择与运用。高效的IT解决方案能够显著增强流程执行的连贯性与自动化程度,释放更多人力资源专注于增值任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层的分析需紧密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这意味着在考虑信息系统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深入理解业务规则的底层逻辑,即输入信息是如何转化为输出成果的。这一过程不仅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实力,更检验着团队对业务本质的洞察力。
SCOR模型的运用意义:
为供应链革新与信息系统设计提供双辅助
SCOR模型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重塑供应链流程的强有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系统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启示:
• 供应链流程治理的革新利器,辅助工具与标杆对照:SCOR模型充当着企业供应链流程治理的得力助手,诸多行业领军者已将其纳入战略部署,基于模型的第二层级指导,逐步搭建与优化自身的供应链体系。这一过程中,企业能够清晰地识别自身的弱点与低效环节,激发供应链重组的动力。借助SCOR模型内置的绩效指标体系,企业得以持续监测与改进,不断刷新业绩纪录,迈向更高的管理境界。
• 系统设计的灵感源泉,全面覆盖与性能导向:SCOR模型几乎囊括了供应链管理的所有关键流程元素,加之其内嵌的性能指标评估标准,为企业信息系统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参考。在开发系统之初,充分考量业务逻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加速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体运作效率,而且能够促使业务流程治理向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演进,为软件工程的标准化进程添砖加瓦。
SCOR模型既是企业供应链优化的导航仪,又是信息系统设计的参考工具。无论是寻求供应链管理突破的传统企业,还是渴望创新的科技先锋,都能在SCOR模型的引领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共同开创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美好前景。
以上就是观远BI供应链系列分享的最后一篇内容,想获取本次分享完整PPT以及SCOR模型相关资料、企业供应链成熟度评估表等分享资料的小伙伴,可关注观远数据公众号回复【供应链】领取。
下期我们将为大家带来「观远BI业财经营分析系列」分享,敬请关注。
• 斯凯奇数据平台创新:借助观远BI优化库存管理,实现滚动预测追踪
敏捷·创变
2024观远数据智能决策峰会暨产品发布会
11月21日
北京再聚 报名开启
👇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体验D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