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集团:从被动到主动,BI助力业务快速迭代

科技   2024-12-17 17:30   浙江  

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的BI,才是真正好用的BI。近日,在「敏捷·创变——2024观远数据智能决策峰会暨产品发布会」现场,水滴数据应用产品负责人代志伟以《从被动到主动,BI助力业务快速迭代》为主题,介绍水滴集团BI四个建设阶段,以及如何通过BI,化被动为主动,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助力业务快速迭代。



蛮荒时代

粗犷的数据合作,被动的产运研

水滴公司创立之初,我们称之为蛮荒时代,公司发展迅速,对数据的需求巨大,然而缺乏一个强大的BI系统来支持这些需求,导致数据合作模式显得原始和粗犷。


从业务团队来看,数据生产流程需要先提出需求,再进入产研的需求队列,与其他业务需求竞争优先级,然后才能开始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业务团队只能等待,并且需要不断催促产研团队,自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这个过程不仅漫长,而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由于是定制化开发,还导致了另一个问题。一旦数据上线,就成为了固定的监控指标,难以进行进一步分析,极大地限制了数据在整个链路上价值的最大化。


从产研团队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应对众多业务方的需求。每个业务方的需求都会进入需求队列,然后按顺序安排处理和研发上线。在这个过程中,产研团队不仅要应对业务方的不断催促,还要面对源源不断的新需求。这导致产研团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且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当时仅数据团队的产研人员就接近一百人,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人力成本支出。



接下来,分享一个关于我们投放获客场景的数据报表案例。这个报表包含一些基本指标和柱状图,下方还有表格和折线图。那么,当时开发这样一个报表需要多长时间。


首先,从业务提出需求到与产研团队沟通,明确每个指标的含义、口径和业务期望的展示样式,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两天。产品团队在沟通需求后,还需进行原型设计和产品需求文档(PRD)的编写,这又需要额外的两天。接着是内审、外审和需求排期,这往往是耗时最长的阶段,因为需要与其他众多业务需求一起排队等待处理。


评审和排期完成后,才进入开发阶段。从数据仓库的开发到前端和后端的开发,再到测试、上线和验收,这个过程又需要大约10余天。因此,整个需求实现过程将近40天,这还不包括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旦有问题,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延迟。大家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需求,也会消耗大量的产研资源,并且对业务迭代非常不利。在这个阶段,无论是产研团队还是业务团队,都处于极其被动的状态。



探索期

外采Tableau与自研BI的两个“坑”

在遇到一系列问题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最大化产研团队的价值。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挑战,也踩了不少“坑”。


第一个“坑”来源于Tableau的引入。2019年,我们引入了Tableau,但由于引入过程过于仓促,引发了一系列的影响。首先,Tableau的学习成本非常高,作为一款国外产品,在国内的兼容性并不理想,与许多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不符。因此公司内部很多业务团队很难用起来,也不愿意使用。其次,Tableau在国内的本地化服务还不够好,我们经常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却找不到人帮助解决,只能依靠自己摸索。此外,Tableau还存在一些性能瓶颈和功能不支持的问题。最终引入一年后,使用Tableau的人数依然很少,这促使我们做出了另一个决定,自主研发BI系统。



然而,自研BI系统让我们掉到了一个新的“坑”里。大家应该都了解,观远在BI产品上投入了巨大的研发成本。我们想自研BI系统也一样,当时需要整个产研团队来全力支持。但对于公司而言,数据团队本已忙于应对业务需求,再加上自研BI的任务,资源更是捉襟见肘。


其次,我们的BI团队是临时组建的,还缺乏经验,导致自研BI项目的推进速度非常慢。由于项目进展缓慢,迭代功能不完善,业务人员也不愿意使用,常常试用一次后就放弃了。这样兜兜转转,最终又回到了传统的提需求模式。最终研发团队既要处理业务需求,又要投入自研BI,结果两边都没有取得预期成果。这个过程对整个产研团队来说是一段非常迷茫的时期。


现代化

化被动需求为主动分析

目前,公司已有超过5000名员工使用观远BI,占总人数的80%以上。这段“化被动需求为主动分析”的BI运营历程,值得和大家分享。


刚刚提到,自研BI的进展并不顺利,同时公司也在高速发展,对数据团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重新考虑了第三方BI解决方案。有了前两次踩坑的经验,这次对BI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调研。我们试用了市面上所有的主流BI产品,并且不仅自己深度试用,还推荐给有数据能力的合作方业务团队,让他们一起试用。每周定期讨论,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深入对比,最终选择了观远BI。


现在看来,当初选择观远BI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为了避免重蹈Tableau的覆辙,我们采取了多种运营措施,决心将观远BI推广至全公司。


第一,定期为用户提供深度培训。我们与观远合作,为用户设计了一系列从基础到高级的课程,并将这些课程纳入新员工的入职流程。每位新员工都必须参加BI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才能正式上岗。


第二,从各个业务线和团队中寻找对数据感兴趣、愿意了解BI的用户,将他们培养成种子用户,并提供一对一的辅导。然后,让他们作为BI的代言人,在各自的团队中帮助推广BI。


第三,针对公司的关键业务场景开发了模板,例如管理驾驶舱等,让业务团队直观地看到BI的能力和强大之处。通过实际的应用案例,为业务团队展示BI的实际价值,进一步促进了观远BI在整个组织中的接受和使用。



正是由于观远BI的引入,我们和业务的合作模式完全得到了重构,真正实现了数据组织的去中心化。在新的合作模式下,业务团队在遇到数据问题时,首先会自行判断问题的性质。如果业务团队认为问题可以自行解决,会直接登录观远BI,创建数据集并进行自主分析,最终做出业务决策。


如果无法自行解决的复杂问题,才会联系产研团队。产研团队会根据需求生成数据模型表,并将其交付给业务团队。之后,业务团队依然会使用观远BI来创建数据集,继续进行业务分析和决策。


在这种模式下,产研团队与业务团队的合作方式得到了优化。由于大多数业务问题都属于简单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合作效率,使得整个数据处理和决策过程更加高效和敏捷。让我来分享几个案例,展示使用观远BI后的变化。


4天完成外呼场景报表,业务自主分析率达95%


首先是外呼场景的案例。这是一个外呼部门的数据报表,包含了一些固定指标、折线图和表格。这套报表,从需求提出到数据验收,整个开发过程仅用了4天时间,而且全部由外呼产品团队自行完成。与之前的投放需求相比,这一过程的效率提升了近10倍。



对于业务部门来说,这种变化意味着已经摆脱了对产研团队的依赖,实现了需求的解耦和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效率的提升带来了快速的业务迭代,业务决策的效率也因此提高了近10倍。


此外,我们还体验到了观远BI的高灵活性。以前,定制化开发的投放需求一旦确定,指标就无法更改。现在,业务团队可以轻松复制报表并进行自主分析。如果发现指标异常,可以迅速采取行动,找出数据变化的原因。


实际上,目前公司的绝大多数报表都是由用户自助完成的,自助率超过了95%。数据团队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数据底层的维护和模型表的开发,这标志着数据管理和分析工作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观远BI × 飞书,主动预警保障业务发展


接下来分享观远BI与飞书结合的一个实际应用。截图示例展示了在飞书中接收到的一张报表推送。这张报表是关于智能短信场景的,原本它是在BI平台上构建的,业务团队需要登录BI系统来查看这些报表和监控数据指标的变化。



由于业务团队常常忙于业务,有时会忽略这些指标,一旦这些指标出现异常,可能会给业务带来重大损失。我们产研团队发现这个问题后,迅速意识到可以通过调用飞书的接口,将报表直接推送到飞书中,以便业务团队能够及时感知并降低潜在的业务损失。这正是观远BI的强项,让我们几乎零成本完成了这项接入工作,并且获得了业务团队的一致好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产生任何额外的开发成本,就提升了效率。正如之前提到的,产研团队之前在人力资源上的消耗非常大,但在这种新模式下,产研团队成本在之前的基础上大幅下降。


正是由于效率的提升,现在产研团队不再需要处理日常的业务需求,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去探索新的领域,比如数据安全和数据治理。我们也希望未来能与观远BI一起,在数据安全和数据治理方面进行更多的建设和合作。


观远BI联动BPM,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BI与BPM(业务流程管理)联动的实际应用。在公司内部,大家可能都经历过申请资源时的繁琐流程。水滴也一样,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数据资产的积累,数据看板和数据集等数据资产大量增加,目前有五千个数据看板和八千个数据集。如果业务人员想要查看某个报表,需要在这些庞大的数据资产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非常耗时耗力。即使找到BP,也可能不清楚具体要找谁。



因此,我们与观远合作,将BI、BPM和飞书三者进行了整合。现在,如果业务人员想要找到自己的数据集或相关数据资产,只需根据数据资产的属性和所属的组织架构,就能轻松找到所需的数据资产,并一键发起申请。观远BI会调用BPM发起申请流程,BPM再将申请流程推送到飞书中。对于审批者来说,在飞书中只需查看一个卡片,点击确认按钮即可一键完成审批。


BI与BPM的联动不仅为节省了大量的资源,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大幅降低了数据团队对数据资产管理的难度。所以这个功能一上线,公司用户就一致给予了好评。


智能化

探寻智能生成数据与报表

展望未来,智能化无疑是未来发展的核心主题。这两年,随着ChatGPT等的迅速崛起,AI技术与应用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水滴公司在这一领域也进行了深入探索,包括自主研发的AI智能外呼机器人和保险行业大模型,同时在数据应用方面也有所尝试。


我们期待与观远一起进一步探索BI的更多可能性,尤其是在指标与BI的结合方面,这对于解决水滴公司目前面临的数据口径不一致等问题至关重要。引入指标后,可以基于这些指标进行智能论述和智能搭建等工作。我们的理想目标是,未来业务团队不再需要关心数据的整个处理过程,用户不再需要自己搭建数据集、数据达标或自助分析,而是只需通过向BI系统提出询问和简单描述,BI系统就能够自动生成数据和报表。我们期待与观远携手,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智能的BI系统。

•  自然堂集团:全渠道数字化创新与AI实践

•  正新集团赵先瑞:搭建敏捷数据中心,助力万店高效运营

•  维他奶:传统消费品牌数据驱动转型,如何Make it happen

•  微念CIO鲍程成:想到、做到、达到,充分释放BI价值

•  斯凯奇数据平台创新:借助观远BI优化库存管理,实现滚动预测追踪



👇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体验DEMO

观远数据
一站式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解决方案服务商,AI+BI,让业务用起来,让决策更智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