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个月我们分享了耳边事工作室的HEGEL H390,就时不时有烧(tu)友(hao)来问,他们家的高端型号如何,值不值得入。其实我们在搭建系统时,一开始看中的就是他们家旗舰合并式功放H600,只是因为给副系统的预算有限,才转而入手了次旗舰H390。当然,H390本身是一台声音中正、性价比非常突出的功放,用着也省心。但是在将它买回来之后,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始终还是对H600的声音念念不忘,于是趁着国庆的七天假期,我们将H600借回来和H390再次进行一番对比聆听。
很多圈外人,甚至是烧友自己都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同一个品牌、同一个系列的HiFi产品,价格往往从低到高能差出好几倍,难道这好几倍的差价真的能带来好上几倍的声音吗?这样的价格差距真的“值得”吗?恰好,H390和H600就是非常典型的两个例子,一个售价44800,号称“该有的功能和技术都有”;一个售价89800,价格翻倍,但性能看着似乎并没有和自家小弟拉开两倍的差距。借着聊这两款器材的机会,我们正好和大家聊一下HiFi器材的“性价比”。
P.S对于耳边事工作室的H390,相信大家已经不陌生了,之前我们曾经在视频和图文评测里详细分享过HEGEL的品牌历史,并对其Dual Mono双单声道架构、SoundEngine2等核心技术进行了解读。因此,这篇文章里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就不再赘述,而是会更多地和大家分享具有实操性的使用体验。
耳边评测 | 五万内最强控制力?挪威HEGEL H390合并功放自购分享
客观体验:新时代的“全能旗舰”
也许有人会觉得,用到这个价位音响系统的烧友肯定不屑于用流媒体。但实际上,90后、00后甚至是80后的烧友,不管本身是用黑胶、CD还是数播音源,或多或少都会有用到流媒体的时候——毕竟,烧友个人再全面的音乐储备也无法和浩如烟海的流媒体资源抗衡,偶尔心血来潮,总会有想听听新歌的时候,况且其他烧友来交流时也经常会有点歌的需求。这种时候,用H600就能无缝衔接Tidal、Qobuz、Spotify等App,尽情享用“自助餐”,而且效果比起随手拿手机、便携播放器在线听流媒体要好得多。
除了功能相当便利之外,H600背后还设置了极其丰富的接口,H390与之相比甚至都显得有点寒酸了~首先要提到的是,H390上被设计得比较难拧的喇叭接线柱,在H600上替换成了更好着力的异型件。模拟输入端,它有两组真平衡的XLR输入和两组RCA输入;数字输入端,它有一组网络接口,一组USB输入,三组光纤输入,一组同轴输入和一组BNC 75欧姆输入;模拟输出端,它提供了一组RCA固定电平输出和一组RCA可变电平输出;数字输出端还有一组同轴输出。可以简单概括为:只有烧友用不到的,没有它想不到的……
从设计思路来看,HEGEL应该也是考虑到购买合并式功放的用户多半是希望能尽量省心省事的,所以让H600走的是“一机打天下”的路线。它综合考虑了现代烧友丰富的使用场景,然后将这些功能全部打包进了这个庞大的机身内,在客观体验方面主打“量大管饱”。
声音走向:真·旗舰
我们当初选择H390的理由,一方面是因为预算确实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是HEGEL现有的合并式功放里唯一一个和H600一样用了Dual Mono双单声道架构的型号:从前级的模拟信号输入、音量控制到后级,全链都让左右声道各自独立工作,尽可能降低串扰,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程度地达到堪比单声道前后级的屏蔽效果。而H600的机身比H390高出一截,重量也要重一些,相比之下,H600的输出功率也达到了2×303W/8欧姆(H390的输出功率为2×250W/8欧姆)。当然,参数本身反映的只是器材某一方面的数据表现,实际上两台功放之间的声音差别完全无法用纸面上的数字来描述。
HEGEL家的功放以同价位里较高的阻尼系数(两台机器都达到了4000+)、强大的控制力和中正的声音风格而闻名,所以大都有着较为广泛的适配性。H390和H600都属于空间感开阔,音染少,分离度比较强的类型,听感大开大合,气势十足,但H600又在声音的每一个方面都比H390要略胜一筹:它的中频虽然染色不多但听着并不干瘪,而是有着饱满的音色和较高的密度,比H390的中频更具感染力。其低频表现扎实沉稳,下潜较深的同时回弹也相当迅猛有力,听起来有拳拳到肉的爽感。而H390的低频虽然在同价位已经有着不错的质感,但在气势和力量上还是不如H600。不过,两台机器一耳朵听下来最大的区别,反而不在于这些孤立的细节,而是在于整体的安定感和空间还原能力。更充足的功率储备让H600即使在驱动一些声音很有个性,搭配门槛比较高的音箱时,也显得游刃有余,结像光滑凝实,且背景极为干净。同时,充沛的能量感也让H600的声场空间比H390更开阔,动态表现可圈可点,乐器的定位更加准确,横向声场和纵深的比例也较为合理,在演绎一些编制复杂的曲目时,能够还原出非常真实的场面。
对比聆听:何谓“万金油”?
FOCAL SOPRA N2
SOPRA N2本身是一款好驱动但难出彩的音箱,使用H390已经能够将其框架和信息量潜力较好展现出来了。在H390的驱动下,SOPRA N2的声底偏暖,高频柔顺,低频蓬松且有较大的量感,中频细腻顺滑,只是饱满度还略有不足。而在H600的驱动下,SOPRA N2最直观的提升来自整体的“凝聚力”:低频回弹更快更有力,中频有了更加优秀的密度和充沛的情感表现力。之前我用H390驱动SOPRA N2聆听林忆莲的《纤维》时,觉得配器的定位准确,氛围感十足,而人声的表现稍微会有些平淡,隐隐被伴奏抢去了风头。而在使用H600的时候,SOPRA N2的人声位置更加突出,细节也较为丰富,和乐器平分秋色,整体的听感更加和谐。可以说,H600浑厚又静谧的声底让SOPRA N2的中频有了更强的表现力,也变得更杂食。
KEF REFERENCE 1 META
KEF REFERENCE 1 META这对个性十足的箱子,就是我们当时入手HEGEL的原因。它最难伺候的地方在于,小小的箱体里塞进了三单元三分频的配置,能量感极其澎湃,难以控制。中频绵密醇厚,带着明显的染色;低频量感较大,层次丰富,驱动不到位的时候会显得拖沓泛滥。在5万以内的合并式功放里,H390算是将它推得比较均衡的一款,能够很好地控制住这对音箱的低频,使其量感适中且富有弹性。而H390中正少染的中频音色也和REFERENCE 1 META的暖厚人声相得益彰,提升了整体的耐听度。
如果说H390是很好地“控制”住了REFERENCE 1 META的能量,那么H600可以说是让REFERENCE 1 META能够自由发挥其个性和实力。H600开阔的声场让REFERENCE 1 META的能量感有了充足的挥洒空间,低频的下潜深,回弹快,质量俱佳;中频显得更加细腻干净,同时又保留了不错的厚度和密度。在H390驱动下的REFERENCE 1 META,有着在书架箱里极其出色的低频气势和中频感染力;而在搭配H600的时候,REFERENCE 1 META的声音甚至已经接近体积比它大两圈的落地音箱,空间感更为开阔通透,低频质感比搭配H390时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拳拳到肉,张力十足。
Graham LS5/8
Graham LS5/8和REFERENCE 1 META一样属于暖声底子的音箱,但两者的风格又截然不同。REFERENCE 1 META的声音更现代化,低频更注重气势。而LS5/8作为经典BBC音箱的复刻,整体的风格更加宽松温和,速度也更慢。
LS5/8的低频单元尺寸达到了12寸,驱动难度较大,我们尝试过用市面上五万左右的ONIX OIA-92、马兰士PM-10和H390等功放来驱动,但仍容易有中频过于肥厚、低频速度偏慢的问题。与这类“性价比”功放相比,H600在驱动力和控制力上都要更强一档,在听感上就呈现出了更好的宽松度和从容度。它能让LS5/8的低频保留恰到好处的残响和适中的回弹速度,听起来蓬松轻盈,氛围感十足。中频表现也是可圈可点,饱满丰润,带着微微的暖意,在演绎人声时表现出了细腻的情感。这套搭配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首歌是赵鹏的《鸿雁》,这首歌中低频的能量非常集中,控制不好容易听起来黏腻凝滞,但H600和LS5/8演绎的《鸿雁》是开阔舒展的,伴奏的鼓点沉稳有力,歌曲中悠远开阔的意境也呈现得非常完整。
B&W 702 S3
B&W的7系旗舰702 S3是这个价位的箱子里解析力最强的型号之一,声音密度极高,速度偏快,但是风格比较直白,如果前端控制力不足,或者风格搭配不当,听起来会比较刺激。我之前用H390驱动它的时候,采用了晶彩Reference 2、天仙配 PLUS G6这类音色柔和温暖的线材来中和它的刺激感,但只能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耐听度,离“好听”还有一定差距。
在使用H600搭配702 S3的时候,我选用了声底干净且带着良好润泽度的晶彩未来梦幻22搭配音源CD-T35,给H600配了声音风格细腻通透的音乐丝带弗雷2电源线——虽然工作室还有一条瓦哈拉2,但对于702 S3这种高密度强能量的音箱来说,瓦哈拉这种以解析力和线条感见长的线材反而会没那么耐听。实际试听下来,H600开扬的空间表现让702 S3丰富的信息量能够很好地得到释放,同时又恰到好处地磨平了其声音里的毛刺感,让音色听起来更加顺滑。而这对音箱本身优秀的解析力和迅捷的瞬态响应等特点,在H600的驱动下也得到了良好的发挥。可以说,在驱动702 S3时,H600相比H390在包容度上的优势是体现得最为明显的,H390完全无法中和702 S3声音里的毛刺感和过强的线条感,即便通过线材搭配加以改善,整体听感依然有一定的“攻击性”。而H600能让702 S3的“攻击性”化解于无形,在不牺牲素质的前提下让它变得相当均衡耐听,两者相比,H600几乎让702 S3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
线材搭配
总的来说,H600是一款控制力出色,声音中正,气势十足,且有着较强的可玩性和广泛搭配性的功放。虽然它的价格比自家中坚型号H390高出整整一倍,但如果你手上的器材有足够的揭示力和驱动潜力,你会发现H600在相似的风格下,展现出了明显高于H390的上限,很多“老大难”的型号都能被它控制得服服帖帖。
小结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HiFi作为一个“求精”的小众领域,本身就无法用“性价比”去衡量。但如果我们从实操的角度去讨论,在搭建系统的时候如何能够尽量“花小钱办大事”,那么HiFi器材的“性价比”还是很值得仔细考量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其实主流品牌的主力型号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听音需求。当你的主力系统本身的揭示力并不算很强,且整体的调校已经比较完善时,选择销量较大的“中坚型号”较为稳妥。然而,旗舰型号所追求的那一部分提升,在优秀的高端HiFi系统上往往是至关重要的。更细腻的音色,更干净的背景或者更开阔的声场,这些“小细节”时常会直接决定了一套系统的声音是“能听”“好听”还是“无可挑剔”。如果你已经攒下足够的预算,并且打算给自己的系统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提升,“一步到位”选择能力范围内最高端的型号,也许是最省心甚至也最省钱的做法。
HiFi和任何高精尖领域一样,越是往上追求“上限”,付出的代价就越大,所谓的“投入回报比”也越低。但HiFi本身就是顶尖音频技术和极致声音表现的融合,谁又能说研发人员和烧友们费尽心思去获得的那点提升是“不值”的呢?
往期回顾
耳边评测 | Burson Conductor GT4首发评测&玩法揭秘:真正的参考级旗舰一体机
耳边评测 | MEZE AUDIO LIRIC二代搭配玩法分享:难玩好,却好玩
耳边评测 | 从“好听”到“好玩”:飞傲KA15首发评测&玩法全解
关注我们
微信视频号:耳边小公举
网易新闻:耳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