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山灵CD-T35这台售价十万元的全平衡电子管CD播放一体器,我并不陌生——去年的广州音响展上,山灵发布这台35周年纪念机器时,我有幸在现场第一时间聆听,只是受限于展示环境,它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后来我陆陆续续又有几次机会接触它,不过都是拿它以播放一体机或者转盘外接耳放的形式组成耳机系统,还没能见识到它搭配高级音响系统所带来的魅力。
国庆节前,山灵和耳边事联合举办的T35“殿堂巡赏”品鉴活动,继武汉、上海站之后又来到了深圳,给了身在广东的我一个绝佳的试听机会。
和此前两站不一样的是,深圳站和T35搭档登台的设备,换成了法国YBA Signature(旗舰签名版)系列前后级,以及英国B&W落地音箱、日本ACROLINK线材等等,整套系统按市售价来算达到百万元,妥妥的Hi-End级别了:
线材:ACROLINK 系列
一整天的活动分成了上下午各一场。从主题分享到自由试听,每一场都播放了将近20首曲目,我还特意带了自己常听的几张CD到现场播放。
这套系统的声音素质相当彪悍。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动态范围,在从轻声细语逐渐增强到波涛汹涌的过程中,乐曲的气势层层高涨,如同在我面前翻腾起一片巨大的海浪,演绎辛诺波里指挥、德累斯顿国立乐团演奏的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时,强悍的动态表现将乐曲的悲怆与力量诠释得尤为真切;二是解析与分离度,这套系统能将曲目中的细节抽丝剥茧般呈现出来,播放索尔蒂指挥、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演绎的《1812序曲》K2HDCD版本碟片时,系统对乐器的音效和定位非常清晰,信息量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在三频方面,整套系统最吸引人的无疑是中频。这一频段的密度非常高,音乐元素都呈现出很好的厚度,结像立体感极强,同时又不具备明显的侵略性,在保持主体地位的同时将声音体态维持得相当协调。此外,高频有着较高的光泽度,延展性良好,和中频的衔接堪称丝滑。稍微让我觉得还有提升空间的是低频,其凝聚力较为一般,带有一点浑浊的效果。这倒不一定是转盘、前后级或者音箱的问题,推测和音箱底部避震没做好(为了方便运输,活动现场这对音箱用滚轮底盘承托),或者房间声装有关。
试听之余,围绕T35以及整套天价系统,我也和在场的烧友探讨了一些有意思的话题。
不少朋友带了自己的CD来播放试听,加上主办方准备的试音碟,一整天下来播放的曲目实在是非常丰富,涵盖了古典乐、流行人声、爵士、摇滚等等多种音乐风格,囊括了部分“热门试音曲”以及一些更“个性化”的曲目。大家纷纷对比手头的CD,讨论什么样的曲目更适合试音、更能够表现系统的实力。
像姚璎格、赵鹏这些“发烧人声”歌手的作品,或者是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之类的器乐,是各大音响展会上出镜率比较高的曲目,用活动上这套系统来播放,自然都会有圆融、饱满的表现,不过曲目本身也比较缺乏特征,不容易展现出这套天价系统的特点与优势。
反过来,在录音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如果歌手唱腔有着鲜明的特性,或者演奏家有标志性的技巧,又或者乐器编排有比较高的复杂度,比如林忆莲的《幻觉动物》、阿卡多演奏的《d小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优雅的回旋曲》,系统的潜力会发挥得更为极致。
第二个有意思的话题是“CD存在的价值”。
关于CD和CD机,当下不少普通听众,甚至一些刚入门的烧友,都对其存在的价值有所怀疑——毕竟现在流媒体才是“主流”的获取音乐资源的模式,各大平台提供的“无损音源”也相当丰富,甚至有些资源的规格已经超越了普通CD的16bit/44.1kHz,这么一看,CD似乎已经“落伍”了。正好,T35除了可以作为CD转盘使用之外,还具有数字播放的功能,用同一套顶级的设备来对比测试不同音源的质量再合适不过。大家专门选出两组音源试听对比:
人声曲目是梁静茹的《爱久见人心》,音源来自台版CD、该CD的抓轨文件,以及国内流媒体平台的“无损音质”版本。以CD版本作为标准,哪怕是抓轨的音源,也多多少少存在细节缺失、结像干瘪的问题。至于流媒体平台的音源,则几乎没什么声音层次感可言,人声粗大、发虚,伴奏乐器的分离度也比较差。
古典乐曲目则是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乐团共同演绎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音源来自CD和网络上流传的同专辑“高码率版本”。在音响系统的表现下,相比CD版本音源强弱有序、动静有度的声音而言,所谓的“流媒体高品质音源”被打回原形——整首曲目有非常明显锐化痕迹,把所有声音细节磨得尖锐刺耳,借此营造出“细节丰富”的假象;另一方面,曲目的演绎严重缺乏安定感,从开头管乐齐鸣的一瞬间,能量就开始控制不住。以我自己对古典乐的理解,我认为这样的音频文件是完全不适合欣赏的。
实际上,音源质量的差别哪怕是在一些入门价位的器材上也已经足够明显,活动现场百万元级别的器材也只是把差别进一步放大。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数字流媒体音乐也许有朝一日会彻底取代CD唱片。但以今天HiFi发烧友的要求来看,或许两者之间的差距还难以被轻易抹掉。
然而,对于不经常接触CD的人来说,即便知晓了CD的美妙,可能也不会轻易理解HiFi级与Hi-End级的差别。而接下来的讨论,正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
T35这种十万元价位的CD机,实在不是什么常见的器材。去年年底,山灵自家与T35同期发布的还有一款SCD1.3 CD播放机,售价在八千元档。价格差十多倍的两款器材,同样连接YBA前后级、B&W音箱,是否真的有“十多倍”的声音差别?
仔细对比声音之后我发现,如果只是谈论细节信息量的话,两台机器差距远不像它们的价格差那么夸张。但如果从音乐整体性来分析,T35演绎下的人声更饱满、有立体感、与空间的关系更清晰明确;交响乐微动态更足、乐器分离度更高……从音乐整体性上看,T35已经远远超越了“展现更多信息”的层面。它非常强调主次层级,对于细节的“收”和“放”、“藏”和“露”,处理得要更符合音乐本身的演绎理念,由此让音乐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更加协调,达到高度圆融的状态。可以说,从微观的技巧,到宏观的演绎,T35都展现出极高的表现力。
除了引人入胜的音响系统之外,这次活动还提供了丰富的耳机系统。山灵近期发布的SM1.3台式数播一体机、M8T电子管便携播放器、HW600平板头戴耳机、S0桌面音箱,都出现在活动现场;同时,活动的协办方酷音韵也带来了许多新品器材,包括FOSTEX TH1000RP与TH1100RP平板大耳机、final D7000平板大耳机、Campfire Audio Astrolith耳塞、Empire Ears Triton耳塞、flipears Artha Argentum亚法·银耳塞等等。
在这些器材里,T35直推HW600的组合是让我感到惊喜的。HW600本身对驱动力的要求并不高,T35的耳放模块足够将它推出不错的水平:中频醇厚饱满、韵味恰到好处,动态壮阔、瞬态迅疾,对于泛流行乐的表现力相当强。另外,SM1.3外接Burson Audio Conductor 3X解码耳放一体机驱动TH1000RP的效果也同样很不错,澎湃的输出功率能够把平板大耳充分驱动开,绵密的中频、浑厚的低频处理得十分扎实。在便携区,M8T搭配Triton的组合表现也非常精彩。M8T的电子管模式中,三极管的接法有着相当突出的中频表现力,塑造出立体的结像,并且味道十足,这和Triton自身的风格可谓相得益彰,两者搭档演绎人声流行时感染力很强。
关注我们
微信视频号:耳边小公举
网易新闻:耳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