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寻找老政法精神 | 朱沪生:永不褪色的法治初心

政务   2024-10-10 17:49   江苏  


人物自述



人民给了法官荣誉,

法官就必须扛起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1991年,我从扬中县委党校调至扬中法院,当初只是想换个工作环境,没想到一路走来,从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到庭长,再到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岗位的不断调整,时间的不断流逝,我在扬中法院审判舞台上不断成长成熟。担任审判员以来,我共办理各类案件3800余件,没有一件申诉再审,没有一件发回改判,没有一件上访缠诉。我个人也先后五十余次受到各级表彰,2005年被评为“全国人民法庭优秀法官”,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女法官”,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一等功,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2011年被中央政法委表彰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

有人说,办了这么多案件,得了那么多荣誉,你朱沪生是幸运的,职业生涯也是圆满的。我想说的是,这些数据是属于我的,是深一脚浅一脚调解出来的,是加班熬夜写判决书写出来的,是全国各地出差办出来的。但这些荣誉却不是我个人的,是属于每一位法院干警的,是法官职业尊荣感的集中体现,你付出了心血和努力,人民会给你最好的口碑与评价。换句话说,人民给了法官荣誉,法官就必须扛起更多的责任与担当,必须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选择法官这个职业,

我不后悔

案件多,人手少,压力大,待遇低,社会期望值过高,这多、少、高、低,几组词的对比,其实是当时法官生存现状的真实写照。很多优秀的干警离开了法官队伍。我坚守了大半辈子,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农村基层法庭,与基层老百姓打了二十多年交道,固守了物质的清贫,经历了体魄的劳累,但现在回头看,站在我这个年龄当口回头看,我不后悔。如果岁月流转,时光倒流,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法官这个职业。做了半辈子法官,审视自己二十多年的得失,我想说的是,人这一辈子总要有一些精神追求的,这么多年,我的内心是富足的,我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

这种富足来自于,内心的坦然与百姓的认可。当了半辈子法官,办了几千个案件,我可以说对得起党,对得起老百姓。在我眼里,当事人没有贫富权贵之分,企业没有大小地位之分,只有法律和事实。在法庭当庭长期间,廉政工作是常抓不懈的。我常和大家打比方,也许一个红包的确意味着一个月的工资,但写判决书的时候你的手会颤抖,如果因为一己之私而偏袒了法律,良知的拷问会让你挺不起脊梁。我离开新坝法庭已经很多年了,至今逢年过节经常收到一些陌生号码的祝福短信,走在马路上也常会有一些面熟的人打招呼,听说新坝有些村里的书记、调解主任还经常念叨起我,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幸福。对法官来讲,办案件可以习以为常,但对当事人来讲,可能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他和承办法官接触的过程将影响他对整个法官队伍的认识。我们必须用清廉、公正的形象捍卫法官这个群体的尊严,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内心的平静与坦然。

有活干是一种幸运,

干好活是一种幸福

对很多人来讲,工作是一种谋生手段,是养家糊口的生活必需。但更有人说,有活干是一种幸运,干好活是一种幸福。同样是工作,我宁愿选择后一种解读方式。我在基层法庭工作的时间最长。大家都知道,法庭案件涉及的面广量大,新坝又是扬中经济最发达的乡镇,商事案件更是占了半边天。要想又快又好地办案,加班加点、起早贪黑是工作常态,但有些工作单靠辛苦是无法出色完成的。为此,我和干警们想思路、谋出路。

对于商事案件,探索出“短、平、快”的工作路子,依法适用简易程序,举办巡回法庭,就地审理,调判结合,审执并重,敦促有履行能力的企业当庭给付货款,加速企业资金回笼。对于民事案件,则找准矛盾症结的源头,功夫在庭外,把法庭的触角延伸到村和社区。针对新坝法庭受理的赡养案件、邻里纠纷案件一度较为频发的现象,我有针对性地选择三个村和社区作为试点,设立法庭驻村巡回审判点,定人定点定时,每个试点派驻一名资深法官深入一线,和村民“亲密接触”,普及法律知识,接受义务咨询,宣讲法律法规。同时,选择典型多发性民事案件下乡开庭,公开审理,把法庭设在村委会、当事人家中,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现场向周边老百姓“直播”,扩大案件的社会辐射效应和警示作用。通过两年的努力,新坝法庭从2008年开始一度实现了赡养案件的“零受理”,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民风的改善。

退而不休,

老法官的新角色

2010年4月,按照组织的安排,我从专职审委会委员的岗位上退居二线。没有具体的岗位,我在立案庭、执行局、基层法庭调配。退下了原有的职务,我受聘为扬中法院首批“青年导师”,成为扬中法院朱沪生工作室的成员之一。退居二线后我的工作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走访服务企业、指导青年法官、接待信访案件,成为我的新任务。当时,受诸多因素影响,光伏企业正面临行业发展的寒冬,为了扶持小微企业特别是光伏企业发展,我借助诉讼服务中心的平台,尽可能运用诉前调解手段方便、快捷、低成本地帮助新能源企业解决纠纷,提供司法服务。此外,我会同法庭庭长、执行局长走访辖区企业、与人大代表结对联络、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通过参与合同评审、提供法律咨询,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梳理法律难题,为法院保发展开拓新思路。

那两年,扬中法院从外地选调了很多法官,招考了一些年轻法官,为了使年轻法官尽快成长起来,我和一批老法官成为青年导师,面对面地讲案件,手把手地教方法,从风土人情到调解技巧,学说群众语言,学做群众工作,从传、帮、带到独当一面,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年轻法官快速成长。

打造金牌调解工作室,

为多元解纷注入新活力

正式退休后,我被聘为扬中市人民调解员,坚守在调解一线,延续我所热爱的司法事业。

朱沪生工作室成立后,有的信访案件当事人直接点名要我接待,其中不乏缠访案件。信访案件很多当事人由于长期信访,性格难免偏执,有的矛头不是指向案件,而是直接指向某位法官或某个法院,这需要做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在讲法的同时更多地讲情讲理。有一起民间借贷案件,标的不大,一审判决后,二审维持原判。这个案件的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多次到法院上访。信访人找到我后,我认真倾听他的想法,详细查阅一审、二审相关材料,根据案情向信访人宣讲法律知识,解释判案理由,最终使他从心理上消除了对法院的对立情绪。院里有些年轻法官喜欢和我讨论工作,他们常常会问我,“再难的案件到你手里都能调解,再难缠的当事人你都能搞定,是怎么做到的?”哪有什么诀窍啊,苦干加巧干,换位思考,真正沉下身子去了解当事人的想法,不能有畏难情绪,不能浮于表面蜻蜓点水,多听、多看、多思考,才能寻求解决方案的最佳结合点。
2019年,朱沪生工作室被评为“江苏省金牌个人调解工作室”,我个人也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这两年,我们的成员从2人增加到5人,每年能够调解2000件左右的纠纷。我们这些退休后的政法干警,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也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为老百姓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解纷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员额法官办案压力。值得欣慰的是,今年以来,扬中法院新收案件增量得到了有效遏制,大量纠纷通过非诉讼方式快速解决,我们的努力和付出收获了满意的结果。

寄语青年法官

唯有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饱含对人民的满腔热情,才能在繁重的审判任务面前勇往直前,不懈奋斗;唯有用专业的技能、耐心的倾听、贴心的话语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才能拉近群众距离,才能让群众对法官产生信任感,进而让其相信法律的公正性。希望青年法官们珍惜头顶上的国徽、珍惜制服上的法徽,珍惜法律赋予你们手中的权力,当好人民的法官。

E

N

D



辑:张   宁校对:谭   琳

来源:扬中法院

镇江政法
为平安护航、为法治筑基、为忠诚代言、为人民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