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寻找老政法精神︱杨渭清:“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风霜雪雨搏激流”

政务   2024-10-12 14:59   江苏  

杨渭清,1947年2月出生,1964年初中毕业后参加城乡社教运动工作组,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参军入伍,担任侦察连排长、师司令部侦察参谋。1976年转业到丹阳县公安局,历任皇塘公社公安特派员、水上派出所户籍警、刑警队队长、刑警大队大队长、公安局副局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局长,丹阳市政法委副书记,2007年退休。

从贫下中农到党员新兵

杨渭清1947年2月出生于丹阳皇塘,1964年初中毕业时,正是全国社教运动如火如荼之际,作为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代表,他被当地政府选派到城乡社教运动工作组,往返于句容、江宁、溧阳、金坛四地。由于他工作踏实,积极要求上进,1965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所在的社教分团成员大多是部队领导、学院教授、科研所工程师,吃住在农村最困难的群众家里。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对工作充满热情,白天在田间地头走访调查,晚上开会讨论总结。跟在他们身后,杨渭清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做人学问和处事真经。他每月有33元钱和25斤粮票的补贴,其中25元钱和20斤粮票作为伙食费交给房东。 

1967年初,工作组解散,杨渭清一心想去参军,可是“文革”刚开始,当年不征兵。1968年,他如愿以偿入伍,成为连队唯一的党员新兵,凭着出色的政治条件和吃苦耐劳的农民本质,在军队革命大熔炉中历练成长,后被提拔为侦察连排长,1972年调任师司令部侦察参谋。在部队侦察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磨砺出他对工作特别的细心、耐心和决心。


装在竹篮里的驳壳枪

八年基层锤炼,工作得心应手,挫折却不期而。1976年,杨渭清转业到丹阳县公安局。他对刑侦有种特殊的情结,原本以为可以到刑侦部门工作,跟踪大案要案,追捕犯罪嫌疑人,可一纸调令将他安排到皇塘公社做公安特派员。 

皇塘公社位于丹阳、金坛、武进三县交界处,人口有一万多人,打架斗殴、偷窃赌博、寻衅滋事案情不断,而办案人员就他一个人,既是片警,又是刑警、交警。办公室里每天人满为患,杨渭清忙得焦头烂额,几乎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不得不向局里治安股请求支援。 
时任县公安局局长葛明是个老革命,他说局里人手不够,皇塘形势复杂,可以特批给他一支驳壳枪。这支驳壳枪老旧笨重,没有枪套,挂在腰上嫌长,扛在肩上嫌短。下乡执行任务时,他只能从公社食堂借一只竹篮,把抢放在篮子里,上面盖块毛巾。不过,枪的威力很管用,一次他单枪匹马去一个偏僻的村庄抓赌,堵住房门,把枪一举,20多个赌徒乖乖就范,登记姓名住址,清点赌资,排队去公社接受处理。

刑侦战线声名鹊起

1984年,丹阳县司徒公社人武部发生“7.8”盗枪案,省公安厅领导坐镇现场,丹阳县公安局葛明局长协同指挥。办案经验丰富的杨渭清调入专案组,驻扎在案发地点,负责周边村庄的走访排查任务。1985年春节,盗枪案仍然未破,但带破出一大串纵火、盗窃案。春节期间,杨渭清主动要求留守在专案组,在万家团圆过新年的时候,他用煤球炉煮饭,独自整理归类案件线索,推敲案件细节…… 

3月份,案件告破。杨渭清从专案组调到刑警队,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刑侦生涯。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遇到案情就特别紧张兴奋,全身心投入,丝毫不敢放松。当年刑警队只有两辆吉普车,不够用。有时接到报案,技术科立马打电话到汽车站订票,而公交车的班次也少。等赶到案发地点,往往错失勘查现场的第一时间,现场早已被围观人员破坏。但杨渭清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寻觅罪证,凭借8年公安特派员工作实践中摸索锻炼出的技能,在侦破各类案件中大显身手,破案率高,屡立战功,在刑侦战线上声名鹊起。 
1985年夏天,导墅公社的企业家殷国富家中电视机等财物失窃。那个年代电视机在农村还比较少见,他家有台电视之后,天天晚上挤满了看电视的人。盗窃案发生后,当地群众反映强烈。接到报警,杨渭清带着技术员赶到现场勘查,推断嫌疑人从围墙爬上阳台,然后用碎布条将电视机吊下院外。而电视机比较沉重,作案者肯定有运输工具,骑自行车来去可能性最大。他判定嫌疑人身高应该在1.72米以上,练过武术或是经常健身,有一定的攀爬能力,家住在集镇附近。 
杨渭清住进镇上一家小旅馆,协同导墅派出所民警在周边调查走访。夜半时分,殷国富找上门来,说在院内听到声响,起来发现一个破碎的玻璃瓶,瓶中有张纸条:不准报案,不想伤害你家人,准备一万元钱。杨渭清顿时紧张起来,案件性质已经由偷窃转变为敲诈,于是带着两个民警潜伏在殷家客厅。两天后的后半夜,伏击民警发现有人又扔进来一个夹有要钱纸条的玻璃瓶,立马冲出门,黑灯瞎火,隐约见到一个人骑车快速逃离。 
数天案件没有进展,有群众开始风言风语:“公安不破案,等于母鸡不下蛋。”杨渭清倍感压力,他决定分两组设伏在嫌疑人来往殷家的必经之路,一组守候在桥边的田间,自己带一个民警守候在医院边的垃圾箱后。接连几天大雨如注,加之蚊虫肆掠、垃圾臭味令人窒息,杨渭清坚持伏击,没有放弃。终于在嫌疑人来取钱的一个夜晚,通过跟踪嫌疑人留下的足迹,追寻到邻近的一个村庄。天亮时分,他复勘当夜现场,发现一张嫌疑人在上海购买拳击手套的发票。人证物证俱在,锁定犯罪嫌疑人就是在供销社上班的李某,杨渭清立即带人将其抓捕归案。

刑警大队首任大队长

1986年,杨渭清被任命为刑警队副队长,1988年担任刑警队队长。1990年,丹阳刑警队升格为刑警大队,他成为第一任大队长。接到通知时,他正在省警校丹阳班脱产学习,一年的学习过程中,他既是学员,又是老师,他将刑侦实践中的经验体会毫无保留地与学员分享。1992年,杨渭清升任公安局副局长,1994年被任命为局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局长,就在当年,有群众反映,312国道丹阳段车匪路霸活动猖獗,过往车辆财物频频丢失,继而发展到持刀行凶、拦路抢劫,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被省公安厅列为督办案件。 

杨渭清带领专案小组分析案情,走访附近群众和过往司机,摸清案发地点和高峰时间。他白天亲自带队便衣跟车,化装侦查,沿途设卡,夜晚,分组潜伏在农田树丛间。经过五天五夜的伏击,终于在凌晨时分当场抓获4名嫌疑人,有力打击了车匪路霸的嚣张气焰。他以此为契机,积极向周边群众宣传,对车匪路霸分子严惩不贷,组织成立“群防群治应急小分队”,在重要路段安装监控摄像,安排民警和联防队员定期巡逻,将312国道丹阳段打造成“平安大道”,附近群众和过往驾驶员无不拍手称快。年底,杨渭清也因此荣立二等功。


见证丹阳三十年刑侦风云

从转业投身公安到2007年退休,从懵懂青涩到满鬓白发,从破案主要依靠调查访问、摸底排查等传统侦查手段到破案依靠科技化、信息化,从一穷二白到装备现代化,从历时三年的“严打”斗争到创建全国信息共享、整体联动、高效率低成本的打击犯罪新机制,杨渭清带领着丹阳刑侦队伍秉承着“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好地控发案”的工作理念,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实现了丹阳地区刑侦破案率上升、发案率下降的良好态势,为丹阳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为丹阳百姓的平安幸福竭诚奉献。

这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杨渭清在系列大案要案中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磨兵砺剑,见证了丹阳三十年的刑侦风云,见证了丹阳公安工作的不断发展,见证了丹阳经济航母的行稳致远。刑侦工作的确很苦,精神压力大,有来自上级的压力,有来自群众的压力,有来自自身责任感的压力,经常性的几天几夜不睡觉,睡眠时间比常人少三分之一。但案件一旦破获,群众奔走相告、拍手称快,那一瞬间体现出来的光荣感、成就感一般人永远体验不到。


杨渭清说,一辈子做警察没当刑警,就体验不到刑警的辛苦、刺激,从警的乐趣也少了些许。群众的信任是力量的源泉,为民服务、保民平安是警察的神圣天职。作为一名刑侦情结融入骨血的刑警,他不言苦累,无悔选择!


辑:张   宁校对:谭   琳

来源:丹阳政法、丹阳公安

镇江政法
为平安护航、为法治筑基、为忠诚代言、为人民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