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帮扶产业源自扶贫产业,既要提档升级,也需分类施策。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92%的贫困户参与了产业发展,67%的脱贫人口主要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增收脱贫,产业扶贫成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涉及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的脱贫方式。
2021年,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产业扶贫开始转向产业帮扶,产业类型涵盖更广、产业链条拓展更深、产业组织体系更完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帮扶措施全面展开。
湖南安化县黑茶、河北唐县肉羊、四川苍溪县猕猴桃……全国已有84个脱贫地区帮扶主导产业产值在50亿元以上。据统计,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帮扶主导产业,蔬菜涉及85个县,草食畜牧81个县,水果79个县,茶叶76个县,生猪64个县;产值5亿元以上的帮扶主导产业,草食畜牧涉及148个县,水果128个县,蔬菜128个县,茶叶103个县,生猪99个县。在总体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凸显,从品种、品质再到品牌,都有了明显的优化提升,脱贫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农参系统梳理发现,近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动力的方向越来越清晰: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第四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写到,“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重点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持续推进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创建,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作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重要举措进行部署。
“帮扶产业”概念首次出现在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从注重特色种养业,到提出补营销短板,再到明确支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产业帮扶助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越来越突出。
农业农村部9号召开的会议指出,要做细分类指导,指导脱贫地区以县域为单元,一类产业一个方案提出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推进路径和具体举措。
百业百态,千县千面,不管是养猪养牛养羊,还是种菜种果种粮,因地制宜始终是产业发展的良方。
点击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