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安庆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指出,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在浩渺的中华文化海洋中,“和合”与“包容”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民族智慧的光芒,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和合包容是推动社会和谐的活性酵母,是处理人际关系、建设美好生活的黄金准则。和合包容是一种深远的境界和美德,渗透在人性之中,宛如酵母般激活了社会的每一个细胞。自古以来,乡村俚语中就有“有什么事过不去呢”的通俗说法,谚语中亦云“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在熙熙攘攘的职场中,我们时常能见到那些因琐事而争执不休的场面。如果邻里之间,同事之间整天磕磕碰碰,锱铢必较,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分个高低,人们会整天生活在吵闹争斗的氛围里!当在大家都秉承退后一步的理念,让宽容与和合之风吹拂,这些纷争便如同春日里的雪花,消融在温暖的阳光之中。邻里之间,同事之间,就不再为鸡毛蒜皮之事斤斤计较,而是以宽容、包容的心态相互理解,以和谐的方式共处。有些社区每逢节假日都会组织形形色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美食节、趣味运动会、社区文化节等,活动丰富多彩,既娱乐了心情,又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节假日的文化娱乐活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和谐。这些年来,和谐社区、文明村庄建设如火如荼,邻里之间,彼此宽容理解、互帮互助,和谐的甘露滋润人心,真诚的情感似春风拂面。
和合包容是涵养健康心态的温情细胞,是引导社会风尚、营造文明生态的关键因素。和合包容不仅是社会的润滑剂,更是个人健康心态的滋养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挑战与压力。当我们学会以和合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世界,去理解他人,我们便能拥有一片更加宽广的天地。我们常听有的同志说:“我就这脾气,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如果每个人都要秉承这种“战略”思维,都是炮仗性子,一点就炸,没有一点宽容和大度,什么和谐社区、和谐楼道、和谐家庭都无从谈起,和谐社会的发展更是雾里云烟。包容的胸怀是可以培养的,和合的智慧技巧是可以学习积累的。中央电视台曾开设“文明行动大家看”栏目,引导人们学文明、讲文明,褒奖先进,鞭挞丑恶。节目报道了这样一个事情:一位女游客边吃鸡蛋边丢皮,站在一旁的女环卫工人边劝说边扫除这些鸡蛋壳。一边是对文明的丢弃,一边是对文明的捡拾。这位环卫女工,以她的宽容与质朴,让我们看到了文明的力量与美丽。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宽容的智慧与技巧,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宽容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可以学习与积累的智慧。
和合包容是赋能干部素养的能量密码,是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法宝。随着经济、科技以及互联网络的突飞发展,基层工作也日新月异,复杂棘手的情况无处不在、时而发生,更需要我们沉下心来,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处理与百姓民生相关的事情。在基层工作的广阔天地里,包容理解是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法宝。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基层干部需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去倾听群众的声音,去理解他们的诉求。群众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会不理解我们的有些政策和措施,也会说一些过火的气话,我们都要学会宽容、尊重和理解,换位思考,钻进老百姓心里去看问题、做工作,以春风般的态度对群众,以细雨般的方式滋润群众,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排忧解难。只要我们一心为民,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不存私信,老百姓心里无论有多么深的芥蒂和误解,都会融化在彼此理解的温暖里。当然,宽容理解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妥协。在涉及群众利益和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守原则,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和合包容,是我们为人处世的黄金准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灵魂钥匙,也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
希望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闪闪发光的六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