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的古韵---浅论古镇古村的保护和发展

文摘   2024-09-13 22:56   山东  

乡村,这片承载着我国深厚传统文明的土地,如今已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舞台。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的李祖村,以打造国际文化创客村为目标,全面提升了村容村貌,深入挖掘了乡村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就在920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李祖村,进行深入的考察调研。他充满信心地指出: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乡亲们要努力奋斗,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传统村落,并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方向。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珍视并保留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一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软实力。古村落不仅仅是一代代村民共同记忆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它们以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风貌、淳朴的民风以及宜人的田园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城市人的关注,同时也唤起了无数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因为曾经在多个乡镇工作过,直接从事和研究过古村开发和建设,我也利用工作机会,考察了一些当地和外地的古镇和古村落,深入研究了其发展现状、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古镇古村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一些较为浅显的思考。

一、当前古镇古村的现状和特点

   我国现存的古村古镇,之所以能被冠以“古”之名,多因它们在历史长河中一度熠熠生辉,对本土文化、政治和经济都曾经产生深远的影响。古镇村,通常指的是那些建设周期历史悠久、建筑风貌独特、文化传承深厚的古村落,它们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古镇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是历史和将来的驿站。这些古镇古村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厚的底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研究者来参观、考察和研学,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古镇保存了众多历史建筑,还居住着许多原生居民,他们都是古老文化的传承者。历史与现实、传承和发展、延续和成长,共同构成了古村古镇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独特韵味。

其一,许多古村古镇因为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变迁,以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已不复往日的繁华和喧嚣,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乡镇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这些古镇多因交通便捷或者政治据点而兴起,以商品生产、贸易交换和和商品运输为经济基础。然而,随着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和政治据点向沿海沿河转移,古镇历史以来的交通优势不复存在,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也随之动摇。尽管如此,古镇的遗产仍是居民们生产生活乃至赖以生存的重要地理空间,居民生活方式仍然保持着与世无争、恬淡悠闲的生活方式有些古镇因为历史上商业元素较重,产品制造等生产类企业都选择了新兴乡镇为创业地,工业经济的发展往往也会带动人口聚集和商业繁荣,所以靠传统美食和旅游工艺品销售为主要模式的古镇古村,就会丧失快速发展的基础优势。

其二,我国的古村古镇多以血缘为纽带,往往是一个甚至几个大家族的聚集地,居民对历史建筑、文化遗存和文脉传承怀有共同的血脉相联的情感,这也是当前部分古镇村保持完好无损的主要原因。在封建自给自足经济的影响下,居民们同宗同源,共同生活在历史建筑群中。他们共享宗祠、会馆等公共空间,这种共同的文化情结和组织基础有助于古镇的完整保存。居民生活和这些古村古镇的历史建筑融合一起,许多古老建筑既是文化符号的传承,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存和保护这些古村古镇。

其三,古村镇是区域性地域文化的聚居地和发源地,镇村文化一定程度会引领当地主流文化的方向,对地方风俗风情产生着深远的传承和影响。古镇村作为区域性文化小镇,因为历史和环境的熏陶影响,汇聚了周边地区的优秀文化,各种商业形态和文化活动,成为一种流动的文化化石。古镇居民的生活习惯、信仰和娱乐方式往往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成为研究古老文化的重要窗口。古村古镇作为历史发展的生活社区,其建筑功能和形式既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又展现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延续性。通过古镇的遗存,我们可以窥见各时代文化的差异与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尤其是每逢传统节日,各个古镇不同的文艺演绎,更能凸显古镇古村居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向住。

其四,受传统堪舆术的文化风俗影响,古村古镇的建筑群遵循风水学原则进行统一规划,在建筑科学和哲学玄学之间搭建了一种文化融合渠道,是发展文化旅游的有效载体古镇古村的建设选址多依山傍水,其设计理念既体现了古人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又体现了生存至上的生命观。这些古镇最引人注目是当地民居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群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结合了天时地利人文的文化精粹,是理学、哲学、科学、易学等学科的有文化历史的交融。周边的山山水水为古镇古村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观光、度假、休闲,感受古镇古村的历史沧桑,感悟古迹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当年徐霞客走走遍千山万水,他考察过的许多地方就是历史 上有名的古镇古村,历史上的文人骚客也大多喜欢到这些古村镇游学,人们的感觉应当古今一致,在开发利用过程就有了基础性共情,更有利于研究古村镇的衍进发展。

其五,古村古镇因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而独具文化特色,也因神话传说而影响深远,追逐历史现场的旅游观,使一些古镇村贴上了网红标签,具有极高的旅游品牌价值。这些独特的文化属性使得古村古镇成为游客争相探访的热门目的地。如浙江兰溪的诸葛村,以诸葛亮的“九宫八卦阵”布局而闻名;福建漳浦的赵家城则仿效北宋东京的建筑风格,彰显居民对赵宋王朝的怀念之情。比如我国四大名著,象孙悟空、猪八戒小说中的人物,象嫦娥后羿、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都能在全国各地找到其故事发生地或者所谓的老家。这些文学符号给古村镇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具有极高的旅游吸引力。许多地方也借此推出了许多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

当前,我们也必须正视古村落保护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和战乱动荡,许多古村落已损毁严重,完整保存下来的寥寥无几。尽管各级对古村落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轻视这一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二、当前古镇古村存在的问题

一是原始建筑保护不足众多古村落中的传统建筑,由于年久失修、资金匮乏、保护意识薄弱等因素,面临着严重的损毁风险。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因缺乏专业维护而逐渐破败,甚至沦为危房。为了迎合游客需求,一些古镇村盲目引入现代商业元素,导致传统建筑风貌被破坏,原有的生活氛围和文化生态受到严重冲击这不仅威胁到村民的人身安全,也破坏了古村落的历史风貌。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比如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央和地方两级共同发力,保护了许多面临消失的文化瑰宝。青州市的井塘古村和昌邑市的齐西古村,作为潍坊市屈指可数的古村落,当前保护和运营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我市还有许多古村落保护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面临着建筑破废、遗存消失的危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要有紧迫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起来,先保护再开发。

二是文化传承面临断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生活的网络化、智能化,古村落中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倾向于追求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愿逐渐减弱。这导致许多古老的技艺、民俗和节庆活动无法得到有效传承,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后继无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外来文化的涌入,古镇村的原生态文化也面临着流失的风险使得古镇村的文化根基逐渐动摇。文化传承的断层,严重削弱了古村落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象昌邑市的小章竹马,虽然加大的保护力度,但是因为老一辈原生居民的衰老和流失,年轻人都向往外面的世界,对传统技艺虽然保持了十分尊敬,但是真正想学的愿望不是很充足,现在能完整把小章竹马整个剧情演下来的老人也不多了。

三是旅游发展后劲不足几十年来,古镇古村落旅游逐渐成为热度较高的旅游项目人们寄情怀于山水间,也更喜欢寻古访幽。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地方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古村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过度进行商业化开发,把古建筑搞得不伦不类,尤其是在现代建筑上加古帽,严重影响和弱化了旅游体验和文化感受。还有,全国好多古镇脱离自身所处地理环境,盲目粘贴复制。乌镇全国只有一个,周庄也是一个,模仿秀带不来流量和效益,也形不成回头客。同质化竞争以及开发过于粗糙等等问题,严重破坏了古村落的原始风情和生态环境,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文化认同。

四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许多古村落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生活基础设施落后。这不仅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古村落的旅游发展。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的缺乏和不完善,使得古镇古村难以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降低了对目标受众的吸引力。有些古镇村处于深山老林,或者处于远水渡口,因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走向,山中道路修建标准不会太高,安全性也较差一些,所以导致流量不大,有些游客会因为安全而望而却步。安丘和临朐的天路是我市挂在天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其建设标准和规划水平都很高,对提高两市的旅游度起到了很好的引流作用。安丘的洞西头村和临朐的淹子岭,这几年的旅游热度较高,与两条天路的通道作用是分不开的。

三、古镇村保护和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为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政府需发挥主导作用,并鼓励全社会的多元主体积极投身其中中办、国办所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我们应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着重保护好传统民居与历史建筑。举例来说,2014年,山西的湘峪古堡被列为国家文物局首批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作的示范地点在中央的资金扶持下,堡内已有20余处院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与修缮。值得一提的是,村民在古村落保护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然而,从面上看来,仍然有许多村民尚未形成对传统村落文化的自觉保护与自信,还未意识到他们所生活的村落蕴含着值得珍视的多重价值。部分村民仍秉持着拆旧房建新房的传统观念。因此,要调动群众参与古村落保护的积极性,平衡各方利益,将保护要求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保护传统村落的先决条件。在制定古村落保护规划时,应聆听村民的声音,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参与保护的成就感。诸如安徽西递宏村的活态生活画卷式展示、贵州梭嘎乡长角苗的生态博物馆式呈现,以及湖南凤凰竹山村的居民生产生活原真态展览等,都是通过宣传引导村民树立文化自信,深信自己祖辈所居村庄的文化价值。青州市井塘古村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王府街道办事处南部是一座历经600余年沧桑风雨,依旧保存较完好的具有明代建筑风貌的古村落,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古村。村民们全部另迁新居,对原有石头房进行维护修葺,修旧如旧,很好地展示 了原汁原味的古村风貌。《红高粱》等多部电视剧在此采景拍摄。所以,我们可以依托古村落举办摄影或美术比赛,鼓励村民参与,培养他们对自己所住村落的自豪感和亲近感。保护古村落与传统民居,不仅是对当下的贡献,更是对未来的传承,这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程,牵涉到建筑艺术、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生态平衡等诸多领域。为实现这些珍贵民居的持久保护,我们必须采纳多元化和科学化的保护与运营策略。这包括激励村民投身其中,激发他们的内在保护欲望,同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古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开发中,共同开辟一条互利共赢的道路。

(二)、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我们需要增加投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鉴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时效性极高,某些古建筑若不及时保护,将会迅速衰败消失。由于古建筑材料的特殊要求及必要的基础设施改造,仍需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旧村居的保护成效及标准,与旧村居的发展现状、村民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存在显著的目标差异。因此,我们应建立利益共享的投入机制,例如提供适当的补贴,激励传统村落的原住民主动出资修缮自己的老屋。对于道路、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则由村级或上级政府利用相关项目进行投资。同时,引导居民发展农家乐、家庭旅馆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建立适时的古村落发展与保护模式至关重要,我们还应加强对传统村落招商模式的探索,可以引进文化公司对整个村落进行形象保护和包装,通过当地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协作,真正开辟出适合农村实际的保护与发展新路径。此外,我们还需积极开展古建筑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题教育,提升公民保护古建筑古村落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意识。山西现有619个中国传统村落和1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已颁布并实施《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与《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成功争取到中央资金11.12亿元,同时省财政在近三年内下达了2.4亿元的补助资金用于传统村落保护,初步显现了成效。最近,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与市财政局联合公布了2023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清单,其中18个传统村落获得了1.2亿元的资金扶持。

(三)、为了有效保护传统村落,我们必须基于当前状况,精心规划并制定出高水平的改造策略。2012年起,山东省就开始致力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坚持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对一大批蕴含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以及经济价值的村落进行了严格的保护。迄今为止,全省已有168个村落被录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分布在六个不同的批次中。同时,还有385个村落被列为省级传统村落。接下来,山东省计划为每个村落建立详尽的档案,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规划,并加强挂牌保护工作。我国的许多传统村落都拥有独特的布局特色。以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为例,苍坡村以文房四宝为设计灵感进行布局,而芙蓉村则采用了北斗七星的布局。在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诸葛村以太极八卦为理念进行规划。安徽省黟县东北部的宏村更是别出心裁,他们仿照生物学原理,设计出了一个牛形村落及其配套的人工水系,这些独具匠心的布局都需要我们倾尽全力去保护和传承。

(四)、在保护古村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并注重提升其文化内涵。古村落不仅仅是建筑的活化石,更是活生生的历史文物。因此,我们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拆除和重建,这样会破坏原有的建筑风貌,违背保护的初衷。我们应该遵循修、补、饰、改、保五项原则进行保护工作。即是保持古建筑的原貌和神韵;是在村落的留白处巧妙融入当地元素;则是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装饰,营造出浓厚的乡土氛围;主要是改善基础设施,如水电、厕所和厨房,以提升村民的生活环境;则是要竭尽全力保护古村落的所有历史、建筑和文化符号,珍惜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乌岩头村通过巧妙的活化利用和开发,成功将旧宅改造成了艺术工坊,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回村的年轻人。这种创新性的保护方式不仅让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五)、要实现对传统村落的真正保护,我们必须关注生态环境,并致力于提升改造周边环境的质量在中国传统民居的理念中,天人合一”“人地和谐以及天地人和是重要的原则。许多古老的村落都坐落在山水之间,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这些村落的古民居,在青山绿水和池塘湖泊的映衬下,更显其深厚的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近年来,洱海的水质呈现出向好的趋势,古生村的整体环境也在持续改善。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洱海水质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三年都被评为优质。同时,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的数据显示,洱海全湖的透明度均值已经达到了2.29米,这是近二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因此,我们应该重点维护和恢复古村落周边的水系和池塘,将其作为特色景观来打造。在植树护绿方面,应优先选择乡村本土的树种,同时围绕池塘湖泊进行建设,以展现农村的水乡特色。我们要避免盲目追求高、大、洋的风格,而是要接地气,尊重和保护本土的生态和文化。例如,广州曾经因为缺乏调研而砍伐了传统的大榕树,改种其他树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好在上级部门及时制止了这种行为,保护了大榕树和传统生态。我们应该以老百姓喜爱的风景作为保护的方向。村落内部的街巷曲径通幽,而村外则是小桥流水的景象,这样的生态环境是最宜居的,也是人们所向往的。在保护与开发古村居的过程中,我们要确保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虽然古香古色的村落与现代新兴城镇风格迥异,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使得两者之间产生了内在的联系和共通性。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延展的思维和更创新的理念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发挥古村落的潜力,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六)、为了有效保护传统村落,我们必须传承其精神,并在多个领域深入探索传统文化技艺在开发村居的过程中,文化传承和技艺保护应被视为重中之重。这是因为,文化是传统村落与居民形态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文化的演变,包括发展、迁移、淘汰、变异以及升华,都是历史的必然。因此,那些能够流传至今的文化渊源、风俗习惯和民风民俗,都是经过历史沉淀和一代代居民的选择与淘汰而保留下来的精华。这些得以保留的文化,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信仰的生命追求,也反映了普通百姓的自娱自乐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保护古村落的关键在于传承其文化。因此,我们可以说,古村落其实是一个深厚的文化概念。当然,开发古村落并追求经济利益并非不可,但重点应放在文化和相关产品的开发上。在保护古老建筑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如本地历史记忆、宗族传承、方言俚语、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等。同时,我们也应挖掘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以创新的方式展现乡村文化的魅力,并促进乡村文化与自然村落的有机融合。我们可以利用古村落中保存完好的房舍来展示本村或本地的独特历史文化,比如展示年俗、剪纸和泥塑等民间艺术。此外,还可以将废弃的老房子进行修缮和艺术设计,打造出各具特色和主题的精品院落,如民俗馆、剪纸坊和村史馆等。这将吸引各类艺术家在此设立工作室,感受文化灵感,创作出富有山水情怀和陶冶情操的文化作品,让传统村落在文化艺术的长河中焕发新的光彩。济南市已经对许多传统村落的非遗项目进行了挖掘、保护和扶持工作。例如,石匣村的过半年庆典、章丘梆子演出,以及三德范村的高跷和扮玩等活动,都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传统文化盛事,每次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为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古村落可结合现代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举办传统技艺培训班、民俗文化节等,吸引年轻人参与其中。同时,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创新传承方式,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古村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古建筑和古村落建立数字博物馆,并借助5G技术开展网络虚拟旅游和VR/AR旅游等创新项目。这将有助于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古村落应用场景,并提升中华古村落的传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遍布于中华大地的古村落,宛若夜空中的点点星辰,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精髓。这需要我们如同传递火种般,一代接一代地守护这些宝贵遗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通过创新与创造性的方式来焕发它们的生机。守护好这些传统村落,等同于守护我们的历史根源、文化记忆,以及那片能让我们心灵得以安宁的精神家园。


言无形色
激扬几片文字,送您一缕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