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 山东金融文学第47周部分文章赏评

文摘   2024-11-23 00:01   山东  


时节已过小雪,温度却还没降下来,以至于树上的红叶和黄叶依然五彩斑驳,让人常常怀疑是不是晚秋还没有离去,我在这样的自然氛围中,开始赏评下面的三篇文章(点击标题,可以阅读原文)。


一、史建琴 | 诗性  深情  美不胜收一一《孙延政画集》观后感

在这个如诗如画的季节里,读到了史老师的这篇文章,宛如与作者一起捧起孙老师的画集共同欣赏,本文选取了这本画集中的部分画面,娓娓道来,有重点有层次的向我们介绍了画面中的人物、景物等场景,让我们身临其境而又感同身受。

作者在评价孙老师美术作品的同时,不是简单的直观描述画面内容,而是有重点的添加进了个人的感受,并将其上升为艺术的熏陶和文学语言,这就让画面充满了人文美感,当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时候,那么这些作品就不再是简单的画了,是历史的再现、场景的重塑和画家心中的真善美,这种美感经过作者的阐述和分析,大大提升了美术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高度。

作者不一定是画家,但肯定是一位用文学的笔墨书写大自然和人生画卷的高手,所以我们虽没有现场看到这些作品,但有作者的这篇文章也就足够了。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其中真善美的内涵是贯通的,我喜欢美术作品、并且努力的学习至今,一直认为文学艺术的光芒完全可以驱散有形和无形的阴霾,进入到阳光明媚、清新自然的天人合一境界,因此,作者的文章达到了把艺术与文学融为一体的效果,点赞作者的美文。


二、陈兰广 | 两次游黄山  经历两重天

这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游记类散文,对这篇文章的赏评是在清晨开始的,当时外边还有些雾气蒙蒙,慢慢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光耀大地。但我跟着作者的文字两次游黄山的氛围还是浓浓的,作者在结构上大体分了三部分:一是第一次在阴天的时候游黄山的经历; 二是第二次在晴天游黄山的经历;三是集中阐述个人的感受和联想。

虽然作者这篇文章写的内容不少,但阅读时并没有感觉到拖沓的感觉,我认为是作者巧妙地抓住了重点,比如在第一次游黄山那一段,把看日出的整个过程写得细腻生动、令读者身如其境,阅读者作者的字句,就如同自己与作者一起站在那里看光线如何落到墙、云海如何翻腾以及太阳的光线又如何在瞬间点亮了山峦云雾……

这一段描写在作者第一次登山那一段写的尤为详细、不吝笔墨,正是作者突出重点刻意描写的结果,因此会产生强烈的现场感和感染力。第二次登山是晴天,没有写日出,重点写了作者登山沿途中的重点风景,包括人文方面的解说等等,因此这两次登山结合起来的感觉就形成了比较明确的重要景点介绍,更可贵的是作者不仅仅是介绍景点,而且把自己的感觉和思想融入到情景之中,令读者收到了良好的阅读体验。

写完了登山的内容,作者在最后添加了个人的理解和思考,这一段是点睛之笔,由于是结合登山过程有感而发,所以并不觉得突兀,当然最后这一段或许还可以语句再稍加压缩,留一点空间给读者思考。但即使不压缩,也依然是一篇水平不错的游记类散文,点赞作者的精心创作。


三、铁冬 | 与日记为伴

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就像看一部充满艰辛,但却充满正能量的电视剧,那些一幕幕的场景,那样真实,既像我们又像我们熟悉的曾经的身边人,当我们青年时代走向社会的时候,像小草一样,普通的我们或许都经历过像作者这一般的经历,心生不甘而又无可奈何,求助的时候连求助的方法都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人苦苦地撑着直到终老,也有人通过心灵的追问和善于学习的眼睛,找到了自己倾诉的方向,当然也必然寻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和利于天地间的工具,对于大多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来说,学习写作的过程都是艰辛的,发表第一篇作品的快乐经常被以后难于发表所产生的郁闷所淹没,但通过勤于练笔,包括与日记对话,坚持写下去,才逐渐有了更大的写作收获,之后便是写作改变了人生轨迹。读完了作者的文章,为作者通过写作改变命运而兴奋,也为自己一路走来所付出的努力反思,写作成就了作家和文学,也成就了我们一生的快乐和小小的成功。

在阅读中,我还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用第一人称写的自己真实经历,虽曲折,但真真切切、虽坎坷,但终有所成。忍不住为作者的雨后见彩虹喝彩,也为我们因文学走到一起的朋友们点赞。

写这篇文章时,我把上述三篇文章上上下下阅读了几遍,有几次我不得不停下来,从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回味自己的人生之路和旅途经历,免不了生出许多感慨,甚至唏嘘几分,这便是文学的力量、这便是真情的呼唤,希望文友们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再回首找一找这三篇文章,再从头到尾读一遍,相信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心情。点赞作者的真情写作和心灵倾诉。

停下手中的键盘,又到了中午的时间,此时空气又变得暖和起来,但我的心情因了文学的熏陶却变得更加清醒,甚至生发出一些类似豪迈的感觉,对大部分文友来说,岁月已老、但文学依然年轻,我们当愈加自信携手同行、拥抱每一个春夏秋冬,走进星辰大海……


                



作者简介:贾善耕,男,1963年生,高级经济师,四川大学管理学硕士,金融机构退休人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诗词学会、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金融作家协会荣誉主席、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第二届第三届副秘书长,《中国金融文化》杂志编委,全国金融系统“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投稿须知

山东金融文学公众号是以金融作家和各界文学爱好者为主体的公益文学交流平台,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赞誉。为进一步适应自媒体时代的文学传播形式,扩大各位向山东金融文学公众号所投稿作品的阅读量,逐步增强作品影响力,规定凡向山东金融文学公众号邮箱发送的文章,编辑有权选择性转发到齐鲁晚报·壹点号或其他平台,无需另行告知。不同意此项约定者,请在来稿文章结尾另行注明,否则视同同意此约定。同时,审稿编辑有权根据有关法规对来稿的不当用语和标点在不违背作者基本原意的前提下适当删减或修改,最终决定是否采用。

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大数据会自动过滤,以免编辑花费大量时间无法推送。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山东金融文学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投稿邮箱:gongshanglinyi@126.com

公司简介:

山东宣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编辑出版服务为主业的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是山东省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印刷服务定点供应商、山东省包装印刷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出版协会会员单位,具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印刷经营许可证”资质。

出书找宣艺,服务一站式。

成书时间短,价格且更低。

业务范围:

图书出版  单丛书号 

期刊杂志  志书年鉴

宣传画册  产品样本

设计印装  展览服务

合作电话:13853195760


山东金融文学
中国金融文化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