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杨光斌《政治的概念:历史政治学的知识论原理》

文摘   2024-10-11 18:58   北京  

Chenghai  Institute of    

Global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政治的概念:历史政治学的知识论原理

杨光斌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为政治学方法论的历史政治学发现了政治理论诞生的机理即知识论原理,历史属性决定了制度变迁方式的差异性,并由此而产生性质不同的政治理论。在比较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东西方国家形态、政府体制、国家社会关系和对外关系演化的比较研究,发现在欧洲社会史中,制度变迁方式是竞争性、对抗性分配资源,相应地诞生了对抗性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在中国政治史中,大一统的制度变迁方式演绎出以致治-民心为线索的政治理论。政治的概念最充分地体现了不同历史的心理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差异性,由此也打开了重新解释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基础性概念的大门,为建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找到有效路径。





作者简介




杨光斌,河南省桐柏县人,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政治和世界政治。近年来致力于推动历史政治学和世界政治学的研究。代表性专著包括《历史政治学:中国政治学的范式革命》、《世界政治理论》【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中国政治认识论》、《观念的民主与实践的民主》等,代表性教材包括《政治学导论》(已修订至第五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第二版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等。




精彩样章

(自序)

                        杨光斌                                 


笔者已学习和研究政治学近40年,近期对政治的概念、政治的作用这些基本的老生常谈的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不得不说这都是历史政治学带来的启示。


政治学说到底是关于人类生存秩序的学问。但是,由于中西方国家存在不同的历史观和政治观,因而中西方学者对秩序的看法以及中西方国家走向秩序的路径有着天壤之别。从历史源头上来看,西方人天然地认为政治就是对抗性资源分配,因此国家之间呈准战争状态,国家内部充满张力,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秩序格局必然是多元主义的或“多统”的。相较而言,中国人一开始就信奉大一统秩序,其关于“政治”的理解从头到尾都是“致治”和民心。也就是说,二者之间的差异源自历史本体论。多元化的欧洲社会史必然以对抗的方式演绎“多统”秩序,大一统塑造的中国政治史则借助“致治”收获民心以进一步巩固大一统秩序。


基于比较历史分析,笔者试图提炼历史政治学的知识论原理。简单地说,历史本体论(历史属性)影响乃至决定了制度变迁方式,不同的制度变迁方式产生性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社会理论。社会史和政治史的制度变迁逻辑不同,由此建构的政治制度、政治理论自然有很大差异,比如西方政治理论的根基是代议制,而中国政治理论的根基是大一统。甚至可以说,所有政治理论归根到底都是历史政治理论。


在历史政治学知识论原理的框架下,本书对中国与欧洲的国家形态、政府体制、国家社会关系和对外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历史分析。整个研究过程让人十分感慨,虽然都是人类,但似乎又来自不同的星球,甚至还有点不同物种的感觉。中西方国家的历史属性与生俱来的天壤之别,导致制度变迁的路径大相径庭,政治理论的关怀各不相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更是区别甚大。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思想界的一条时明时暗的线索就是用基于社会史的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改造具有几千年连续性政治史的中国。这就是所谓的“东西之争”,其本质就是用社会史的逻辑消解政治史的逻辑。


对中西方历史的比较研究,还让笔者对政治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在西方社会史中,以代议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是社会斗争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因而必然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尽管国家也有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在中国政治史中,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则十分明显,这是因为中国人从先秦开始就生活在政治史的逻辑中。这些以及其他关于政治的“新发现”,在笔者的《政治的概念:兼论我们时代性困境的政治根源》长文中有所论述。


正是由于历史政治学,笔者才对政治的概念、政治的作用这些基本问题有了新认知。笔者相信,其他某些基础概念也可以用历史政治学加以重述,从而为建构基于历史政治学的“新政治学原理”奠定基础。


本书涉及的《历史政治理论序论》和《中国“天下观”与西方“国际观”——兼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观》发表于《社会科学》,《政治的概念——兼论我们时代性困境的政治根源》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感谢两家期刊,在笔者看来,它们都是同类刊物中的佼佼者。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李欢、何相冬、万泽雨等几位政治学博士生,他们承担了收集资料、校对文稿等基础性工作。参与课题研究,确实是培养博士生和使其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


最后,热忱欢迎读者和同行对本书进行批评与指正。毕竟,作为学科性概念的历史政治学还是新生事物,本书运用历史政治学进行比较历史研究也仅仅是开端,未来必定有其他学者运用历史政治学对政治的概念展开研究,本书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本文内容选摘自《政治的概念:历史政治学的知识论原理》自序部分(杨光斌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历史政治理论序论
一、政治学的知识论原理
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以社会中心主义为例
三、社会中心主义的关键词:以民主为例
四、社会中心主义的研究方法:以理性选择主义为例
五、探索中国史的理论性:历史政治学

第二章 历史本体论:中国政治史与西方社会史传统
一、中西方传统史学的差异
二、从社会史到政治史的转变

第三章 基于历史的国家形态
一、基于政治史的大一统国家
二、基于社会史的代议制国家(多统国家)
三、一统与多统的国家形态

第四章 中西方的权力体系
一、以皇权为核心的单一中心权力体系
二、西方多统的分权性权力体系
三、从权力体系看中西之别


第五章 中西方的国家社会关系
一、家国一体与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
二、二元对立与西方的国家社会关系

第六章 基于历史传统的对外关系
一、大一统国家的天下秩序
二、民族国家的国际秩序
三、中西比较

第七章 政治的概念
一、流行的政治概念:竞争性资源(权力)分配
二、对抗性资源分配政治的社会起源
三、中国政治史中的政治概念:秩序—民心—致治
四、时间中的政治
五、我们时代性困境的政治根源与出路


后记







    更多资讯与活动信息,敬请关注“澄海全球安全与发展高研院”微信公众号。


来源 |《政治的概念:历史政治学的知识论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研院
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校友叶澄海先生慷慨捐资成立,是一家以学科为基础的高端思想库。高等研究院以提供思想产品为使命,开展国家亟需的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大战略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大思想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