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观前沿推介系列 | 《争论中的世界:关于全球现代性与世界秩序的叙事之争》

文摘   2024-10-05 12:24   北京  

Chenghai  Institute of    

Global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世界秩序观前沿推介系列  



《争论中的世界:关于全球现代性与

世界秩序的叙事之争》


编者按:本书是对全球各文明的世界秩序观,及其对“什么是现代性”的认知的一次探索。作者认为:随着西方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日渐衰落,各文明基于其社会历史和文化所形成的“叙事”将成为推动国际秩序迈向多极化的一大助力。不同文明政治思想的交汇和碰撞应当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议题。

“Debating Worlds: Contested Narratives of Global Modernity and World Order,” (暂译名:《争论中的世界:关于全球现代性与世界秩序的叙事之争》), Edited by Daniel Ddueney, John Ikenberry & Karoline Postel-Vina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




一、 内容简介



1


 目   录


引言:争论中的世界


第一章

盎格鲁叙事:作为全球治理的种族


第二章

全球叙事的兴衰:苏联对西方世界的挑战


第三章

全球秩序的泛伊斯兰叙事:1870-1980


第四章

日本独特性叙事的永恒困境


第五章

书写右翼:激进保守派的全球化叙事


第六章

战后漫长岁月的中国与世界:

1945年以来的战争、文明与基建叙事


第七章

讲述印度与世界:

殖民起源和后殖民时代的争论


第八章

不平等、发展和全球分配正义


第九章

大分裂:科技现代性vs绿色和平文明


结论多重世界和未来的叙事困境




2


 内容概要


1. “盎格鲁世界叙事:作为全球治理的种族”

邓肯·贝尔深入探讨了盎格鲁世界叙事的形成与持久性,这一叙事以英语国家之间的种族优越性观念为核心,特别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一叙事在19世纪和20世纪变得显著,并被用来证明英国帝国主义和盎格鲁-美国霸权的合理性。贝尔检视了这些国家如何基于共享的身份、种族和领导全球治理命运的信仰,构建了地缘政治和文化统一体。他还追踪了这一叙事如何持续到当代,特别是在英国脱欧和当前盎格鲁世界辩论的背景下。


2. “全球叙事的兴衰:苏联对西方世界的挑战”

迈克尔·考克斯探讨了苏联如何在20世纪向西方自由秩序提出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挑战。本章追溯了苏联叙事的演变,这种叙事植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提出了基于国家控制、经济平等和全球社会主义的现代性替代愿景。考克斯详细描述了这一叙事如何在冷战期间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支持,但最终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崩溃,留下了一套继续影响今天关于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讨论的批评。


3. “泛伊斯兰全球秩序叙事,1870-1980”

赛米尔·阿伊丁专注于泛伊斯兰主义作为对欧洲帝国主义和殖民强加的全球秩序的反应的发展。从19世纪末开始,穆斯林知识分子和领导人开始倡导跨帝国的穆斯林团结,推动统一穆斯林世界的观念,以对抗欧洲的统治。阿伊丁讨论了泛伊斯兰主义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特别是在去殖民化和冷战的背景下,以及它如何影响伊斯兰世界的政治运动。他还考察了泛伊斯兰主义在政治上的多样性,从反殖民抵抗到国家建设努力。


4. “日本独特性叙事的持久困境”

古贺圭和片田纱织分析了日本自认为是独特文明的观念如何塑造了其全球现代性的叙事。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其作为现代强国的崛起,导致了这样一个叙事的构建:日本是唯一成功现代化和军事化的非西方国家。本章追溯了日本的历史轨迹,包括其帝国扩张、战后和平主义以及1980年代作为经济强国的崛起。尽管日本取得了成就,但该国一直在努力发展超越其独特性的叙事,这限制了其对区域和全球秩序的影响。


5. “书写右翼:激进保守派的全球化叙事”

让-弗朗索瓦·德洛莱和迈克尔·威廉姆斯探讨了激进保守派运动在美国和欧洲的复兴,作为对全球化和自由现代性的回应。他们检视了倡导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和拒绝多元文化的右翼叙事的知识和意识形态基础。作者认为,今天的激进右翼不仅仅是一种反应力量,而且源自悠久的智识历史,运用情感和意识形态叙事挑战全球治理的自由主义机构。


6. “战后长时期的中国全球叙事:1945年以来的战争、文明和基础设施叙事”

拉纳·米特追溯了中国从二战后时代到现在不断演变的全球参与叙事。米特讨论了中国的国际体系角色如何受到其战争经验和革命身份的影响。本章涵盖了中国全球叙事的各个阶段,包括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邓小平对全球参与的更为克制的方法,以及当代努力将中国定位为全球基础设施项目(如“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参与者。作者还强调了中国作为文明国家自我认知与全球领导愿望之间的紧张关系。


7. “叙述印度在/和世界:殖民起源和后殖民争议”

亚伯拉罕·伊蒂专注于印度全球参与叙事的转变,从其殖民过去到作为不结盟领导者的后殖民身份。本章检视了印度领导人,特别是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如何将该国定位为具有独特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国家,拒绝了西方资本主义和苏联共产主义。伊蒂还探讨了印度与全球秩序的复杂互动,从其在不结盟运动中的领导到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领导下对现实政治和经济自由化的更为近期的接受。


8. “不平等、发展与全球分配正义”

杰里米·阿德尔曼检视了全球不平等叙事和发展在解决这些差距中的作用。专注于全球南方的视角,本章追溯了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知识分子如何批评世界经济,并呼吁重新分配正义。阿德尔曼探讨了旨在减少不平等的全球机构和政策的发展,如20世纪国际发展倡议的兴起。他还讨论了这些叙事如何随着发展努力的失败和成功而演变,以及围绕全球正义的持续辩论。


9. “大分裂:科学技术现代性与绿色和平文明”

丹尼尔·德乌德尼分析了两种竞争全球叙事之间日益加剧的冲突:强调工业和经济进步的科学技术现代性叙事,以及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环保叙事。德乌德尼讨论了这两个叙事如何定义了关于气候变化、能源生产和技术革新等问题的全球辩论。他认为,这种技术乐观主义与环境谨慎之间的分裂正在成为塑造21世纪全球政治的中心冲突之一。


10. “结论:多个世界与即将到来的叙事困境”

卡罗琳·波斯特尔-维奈反思了书中探讨的多样化全球叙事以及它们对创建统一全球秩序所带来的挑战。结论强调了现代性和全球治理视角的多样性,突出了不同地区和文化如何产生了它们自己的全球参与故事。波斯特尔-维奈建议,这种叙事多样性,虽然是一种竞争的源泉,也可能提供了一条通往更具包容性和多元性全球秩序的路径,以应对现代世界的复杂挑战。




二、作者介绍


编者:

丹尼尔·杜德尼 (Daniel Duedney) 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教授。他专攻国际关系理论、地缘政治、政治理论和环境政治。杜德尼的工作集中于安全、政治现实主义和生态问题的交汇。


约翰·伊肯伯里 (G. John Ikenberry) 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和国际事务教授。他撰写了大量有关自由国际主义和全球秩序本质的文章。其最知名的作品包括《胜利之后》和《自由主义利维坦》,探讨了全球权力结构的动态以及西方自由主义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


卡罗琳娜·波斯特·维奈 (Karoline Postel-Vinay) 是巴黎政治学院教授。她的研究重点是国际关系、全球历史以及非西方视角的世界秩序,尤其是日本和东亚的秩序。她研究文化、历史和地缘政治叙事如何影响全球政治。


    章节作者:

  • 邓肯·贝尔 (Duncan Bell) 是剑桥大学政治思想和国际关系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政治理论、帝国历史以及叙事在塑造政治意识形态中的作用的交汇。


  • 迈克尔·考克斯 (Michael Cox) 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LSE IDEAS创始主任。他以分析美国在全球政治中的角色、冷战以及全球叙事的兴衰而闻名。


  • 塞米尔·艾丁 (Cemil Aydin) 是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历史学教授。

  • 他的研究重点是穆斯林世界的思想和政治史,重点是跨国运动和全球历史。


  • 古贺圭 (Kei Koga) 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公共政策和全球事务助理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东亚安全、日本外交政策和亚太地区主义。


  • 片田纱织 (Saori N. Katada) 是南加州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也是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她的工作重点是日本的外交政策、区域主义和全球治理。


  • 让·弗朗索瓦·德罗莱特 (Jean-François Drolet) 是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讲师。他的研究涵盖政治理论、保守思想和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


  • 迈克尔·C·威廉姆斯 (Michael C. Williams) 是渥太华大学全球政治思想教授。


  • 拉纳·米特 (Rana Mitter) 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米特是著名的中国历史学者,关注20世纪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发展。


  • 伊蒂·亚伯拉罕 (Itty Abraham) 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未来与创新学院的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国际关系、后殖民研究以及全球政治中的科学和技术。


  • 杰里米·阿德尔曼 (Jeremy Adelman) 是普林斯顿大学亨利·查尔斯·李历史学教授兼全球历史实验室主任。他的研究涵盖全球历史、经济发展和不平等。




三、推介语


与国际秩序的传统理论相比,杜德尼、伊肯伯里、维奈主编的新著《争论中的世界:全球现代性与世界秩序的争议叙事》(Debating Worlds: Contested Narratives of Global Modernity and World Order)提供了一个理解多极化、国际秩序碎片化的新视角。著者将当下自由国际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 LIO)的危机与新兴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叙事(narrative)之争”相联系。他们强调,当前国际秩序的多极化与碎片化,是过去数百年来西方与非西方的全球叙事相竞争的结果。这种观点同现实主义观察世界秩序的视角截然不同,后者将当今的全球冲突描绘为全球力量对比的变化。而本书则揭示了全球冲突的一个重要侧面,即叙事之争。作者敏锐地指出,国际行为体和不同文明之间有着截然相反的讲述世界秩序故事的方式,他们的世界秩序叙事影响了新兴国家与西方国家关于世界的规范性想象,同时塑造了他们对自身应当在全球互动中如何行动的观念。世界秩序的叙事之争,既是世界冲突的一大后果,又是塑造世界冲突的重要动因。



在书中,作者们探讨了历史维度下伊斯兰、日本、印度、中国、俄罗斯等主要叙事的内容、功能、演进,以及它们的当代遗产。作者提到,19世纪以来,具有深刻种族、文化优越性烙印的盎格鲁叙事通过帝国、民主制在全世界传播,希望在共同身份和种族优越性基础上,建立综合的地缘政治统一。这种叙事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当今的全球治理辩论,以及脱欧等当代运动。在冷战环境下,苏联叙事曾从根本上挑战了西方的现代性和进不观念,并提出了一种在20世纪引起广泛共鸣的全球秩序替代性愿景。尽管苏联已经解体,苏联叙事的一些元素却仍在持续影响世界范围内对自由民主和当前国际经济体系的批判。


1870年开始,穆斯林世界也曾希望创建一种挑战欧洲中心主义的现代全球秩序普世主义叙事,泛伊斯兰主义由此出现,并与殖民主义针锋相对。它最初寻求与欧洲帝国的平等权利,倡导穆斯林团结。在20世纪,这种叙事主张建立反映伊斯兰身份和价值观的国际秩序。它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并塑造了全球对伊斯兰教在世界秩序中地位的看法,影响了非殖民化努力、冷战动态和后伊朗革命政治。


与上述几种叙事不同,从明治维新到令和时代,日本构建了一种独特性叙事,希望避免给自己打上普世主义或地区领袖标签。尽管日本作为一个西方化的现代强国和1945年后的经济巨头,在国家硬实力上取得了成功,但其对国家认同的关注却创造了一个自我局限的故事。这种无法超越国家独特性的能力使其全球角色和自我定义变得复杂,反映了日本国际存在中持久的紧张局势。


全球化背景下,激进右翼运动存在一定复苏。这些现代右翼运动源于历史上保守派对自由主义进步叙事的反应。当今激进右翼意识形态十分复杂,它们希望利用过去保守派的知识遗产挑战自由主义制度和理性治理。作者呼吁认真对待激进右翼叙事,以应对它们对当代全球政治的影响。


本书还探讨了中国、印度和全球南方作为新兴国家所拥有的叙事。中国对全球秩序的看法通过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以及21世纪中国作为全球主要参与者的叙事而发生变化。作者讨论了中国作为“文明国家”和“战后国家”的形象,强调了其道德主张和历史遗产在塑造其当前在全球政治中的自信立场方面的作用。而印度的叙事受其殖民历史和后殖民挑战的影响。其在世界舞台上的自我定义在其反殖民主义遗产和全球认可的愿望之间摇摆不定。由于印度需要在追求全球影响力和挑战国际秩序之间做出选择,其与世界的关系仍然矛盾重重。全球南方的叙事故事则源于19世纪末,它们的叙事批判全球经济,呼吁富裕国家进行再分配。并将发展作为全球分配正义的重要手段,与全球范围内的福利主义和社会主义并行。这些思想在20世纪中叶广为流行,但在此之后却不断衰退。



国家行为体之外,作者同样关注到了技术发展与环境议题之间的张力。作者认为,科学技术现代性与倡导“绿色和平文明”的环保运动之间存在冲突。20世纪中叶以来的技术发展引发了关于全球现代化对环境影响的激烈争论。这种冲突定义了当代政治,而调和这些不同的叙事对于解决气候变化和技术治理等全球问题至关重要。


在书末,作者们试图为这一全球叙事之争提供规范性愿景,作者论及,要解决叙事之争对全球治理带来的持久挑战,就需要建立一种“元叙事”(meta-narritive),这种“元叙事”应当具有包容新兴国家叙事的多元主义色彩,又应在西方自由主义叙事中“找回普世主义”。这些内容在根本上同传统的多极化理论不同,而是具有典型的批判理论特征。正如尼克森所说,“它忠实地反映了挑战自由秩序叙事的批判声音”。然而,关于这些批判性声音与由此阐发的规范愿景在政治实践中具备何种可能性,本书并没有作出实际的回答,叙事之争可能成为面对当代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议题的恒久挑战之一。




    更多资讯与活动信息,敬请关注“澄海全球安全与发展高研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熊梦溪;审校:刘一燊;编辑:江海涛


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研院
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校友叶澄海先生慷慨捐资成立,是一家以学科为基础的高端思想库。高等研究院以提供思想产品为使命,开展国家亟需的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大战略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大思想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