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封来自游子的信,这一代过年回乡的游子,是几代人中最弱的一代

职场   2025-01-28 01:48   河南  
  家乡是聚少离多的小窝,家乡是难以抹除的回忆,家乡是你不得不离开的避难所。
  父母在不远游只剩下游必有方,报喜不报忧一切尽在不言中。寻寻觅觅无处可寻,儿时远大理想抱负,太过于不切实际,追寻伟人的步伐早已渐行渐远,再回首,长辈艰苦奋斗的历程,已经是自己仰望的存在。
  游子回乡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孩童奔跑的景象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一个时代的终结,代表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孩童目光流露出的好奇,与游子目光重合那刻起,并不会拉回到平行空间。
  时光不会倒流,人生不会重来,即便孩童是另一个你,谁也改变不了谁的思想。游子的成长是身体上的成长,并不是本质上的蜕变。游子无法劝说孩童读书要用功,就好比游子讨厌别人对其说教。说教之人出于善意,游子也会更加反感。
  游子明白了一个道理,所以劝说孩童用功读书,游子成为了说教之人,同时也成为了孩童反感之人。此时的游子并非是陌路人,孩童的说教之人,正是过年回乡的打工人。同时也是丢弃孩童,远赴他乡的父母。
  这是几代人家族史,每一代人都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下一代对父母的期望很简单,陪伴成为了遥不可及。在此期间孩童的世界,是超越或成为课本里的人物。之所以不把父母当榜样,孩童自认为能够超越父母。
  一代又一代地无形培育中,必然有人能走出这个循环。一个村庄走不出一个,一个县城能走出几个,一个城市能走出十几个。平均下来几万人,只有一人能走出循环。
  这种希望是渺茫的,希望成为了精神信仰。寄希望于子女,纯粹是自欺欺人。培育一朵花需要精心照料,培育一棵树也要修修剪剪。培育子女大多数是放养式成长,父母心中充满了希望,却忽略了成长环境,用希望来寄托,与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又有何区别?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看到,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追寻父母的脚步。循环无端从一开始就入了死循环,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凭借自己走出困境。于是就有了,学历并不代表什么的说法出现。这类人是最容易走出困境的人,同时也是最容易,身陷牢狱之灾的人。
  少部分人走上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归路,他们改变了一时的现状,也超越了绝大部分同龄人。他们成为了人们仰望的存在,回到家乡也达到了人前显圣的目的。
  这类人的求财方式,与个人真实水平不对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成就是真实可见的。这种精神是独属于自己的,他们有不甘于平庸的勇气,才能在其它赛道上,超越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
  大多数游子的生存模式,已经锁死在循环之中。这一代的游子更不如上一代,可以说这一代的游子,在没有父母的支持下,很难结婚生子。他们买不起房,买不起车,拿不出彩礼。他们的能力已经弱化严重,依靠自己只能勉强维持生机。
  所以说,这一代游子是踩在两代人的头顶上,才能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已经被弱化的一代,是很难培养出跳出循环的一代。前面所说的少部分人,虽然没有高学历,没有强大的背景,但是他们是最有可能,培养出跳出循环的下一代。
  少部分人的成就,是寄希望于自己,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所以就没有必要强调客观理由,继续说这个时代就这样,大家都买不起房,大家都在啃老。孰不自这些客观理由,才是断送自己的罪魁祸首。

南京人从众
又见归来人闲谈诉悲情,故乡不留人它乡不留魂。苦读圣贤书难遇圣贤人,满腹经纶无处使话凄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