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疗领域,科研大数据中心已成为医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作为未来智慧医院的关键基石,大数据中心不仅承担着临床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更为医院的科研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与数据支撑。正如福建省立医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张琼瑶所言:“在一个不断追求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化转型的医院,科研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不仅是一个选择,更是一个必然。”
福建省立医院作为福建及周边地区的头部研究型医院,其科研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张琼瑶主任深刻认识到,现代医院已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也具备着数据密集型科研机构的潜在特征。为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福建省立医院决定打造一个全院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将分散的数据资源整合为一体,形成高效的数据流动和智慧应用。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数据孤立和信息孤岛的问题,”张琼瑶指出,“更是要通过大数据中心,实现从数据到决策的全链条打通,为医院的科研、医务管理、医院精细化管理等场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她的领导下,福建省立医院逐步构建了一个能够支持多学科、多层次科研需求的综合性科研大数据平台,不仅提升了医院的科研能力,也为临床决策和管理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
通过这一平台,医院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临床研究、患者管理和质量控制;可以迅速响应科研项目的数据需求,缩短数据准备和分析的周期;更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挖掘大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医学规律和临床洞察。这些创新能力的背后,是一个高度集成、灵活应变的科研大数据中心的支撑。
张琼瑶的经验表明,科研大数据中心不仅是医院科研能力提升的保障,更是驱动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的核心引擎。在她的带领下,福建省立医院的信息管理团队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设路径,为其他公立医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福建省立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张琼瑶主任总结道:“我们医院经历了从数据的原始积累到信息化初步应用,再到全面建设大数据中心的过程,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她回忆道,早在2005年,医院的所有数据还主要依赖于报表系统和病案首页等传统方式,数据的利用有限且效率低下。到2008年,医院尝试引入BI工具和数据仓库技术,这在当时的全国范围内都是较为领先的探索。然而,这些尝试在数据的整合和深度应用方面仍存在明显局限。
到了2016年,福建省立医院启动了CDR(临床数据仓库)的建设,逐步实现了业务数据的实时集成,并于2018年通过了国家互联互通四级甲等的认证,这标志着医院信息化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张琼瑶主任表示,CDR的建设使得临床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为临床业务的实时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医院定位逐步明确为福建及周边地区的头部研究型医院,仅靠CDR的支持已经远远不够。张琼瑶进一步解释道:“CDR的核心在于服务临床业务,其数据类型以结构化的实时业务数据为主,主要目的是保障业务系统的高效运转和数据的实时性。但科研大数据平台面向的是科研和运营,数据类型更加多样,涉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多模态融合,数据库的选择、搜索性能、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更为复杂。”
因此,在已有CDR的基础上,建设一个独立的科研大数据中心变得尤为必要。张琼瑶分析了其中的关键原因:
支持更深度的科研需求
“传统的CDR系统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临床数据需求,但在科研方面的支持非常有限,”张琼瑶说道。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多模态数据的整合和复杂的数据分析,例如影像数据、文本数据和基因组数据的联合分析,这些都超出了CDR的能力范围。科研大数据中心能够汇聚多样化的科研数据源,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更加广泛的数据池,以支持复杂的多学科研究和创新。
增强数据的利用效率与价值
“数据是医院的核心资产,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平台和工具,这些数据很容易变成沉睡的数据。”她指出,科研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帮助医院最大限度地提升数据的利用率,推动从数据到知识的转化。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将数据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架构下,还能通过高效的数据检索和分析工具,帮助研究人员更快地获得所需的信息,从而加快科研进程和成果转化。
提升科研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
张琼瑶强调,福建省立医院的定位决定了它必须在科研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单纯依赖业务数据支持的CDR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个专门为科研设计的大数据平台,能够满足高频率的数据访问、高计算性能的需求,并且支持多中心、多团队的科研合作。”通过建设科研大数据中心,医院能够更好地支持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高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因此,福建省立医院在总结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基础上,认识到科研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并非“锦上添花”,而是实现医院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正如张琼瑶所言,“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充分挖掘数据的深层价值,才能真正释放医院的信息化潜力。”
在福建省立医院的整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张琼瑶主任始终倡导一套系统化的建设方法论,这套方法论围绕“大数据治理、技术创新、科研应用”三个核心支柱展开,目标是打造一个高效、灵活且可持续的大数据平台,为医院的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数据治理:为精细化管理打下数据基础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数据治理和安全管理是张琼瑶团队面临的两大核心挑战。“医院的数据源多样且复杂,从手术记录到影像数据,每一条数据的质量和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她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在整合手术数据时,不同角色(如医生、麻醉师、护士)记录的手术开始时间常常不一致,面对这一客观数据,究竟该以哪个角色的数据为准?经过多次与医务管理团队的讨论,最终我们以麻醉师记录的“手术开始时间”为准。
类似这样的问题非常多,医院信息团队决定与医务管理人员展开合作。“我们在数据质控的过程中往往会认为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数据只是记录医院客观发生的事实,回溯到现实流程中,你会发现其实数据要具备准确性往往还需要从真实的医院运营管理流程和医务管理流程入手,技术仅负责可实现性能够得到支持,医院运营与医务管理流程的准确性才是保障‘有数可依’的基础。”张琼瑶说道:“在数据的采集、清洗和整合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多重质控机制,由医务部和运营部牵头,确保数据符合业务逻辑和科研需求。”
张琼瑶还特别强调了数据集成与数据合规。
数据集成与共享
张琼瑶提到,大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一库多用”的数据集成策略,利用HANA技术构建统一的数据湖,支持多模态数据的整合和共享。这个数据湖不仅涵盖了结构化数据(如电子病历、手术记录),还整合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影像数据、文本数据),为医院的科研和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
数据安全与合规
在数据安全方面,医院严格遵循国家政策法规(如《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了《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同时采用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技术创新:从架构优化开始
在技术架构上,张琼瑶主任和她的团队采用了一套灵活且高度可扩展的技术框架,旨在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实时的科研支持。
平台架构设计
福建省立医院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基于“全、快、易”三大原则。“全”指的是构建覆盖全院的数据管理体系,避免新的信息孤岛出现;“快”则是通过硬件升级和算法优化,提升平台的计算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易”强调平台的易用性,兼容国内外主流大数据技术,降低技术应用的门槛。
科研一体化平台的构建
张琼瑶特别提到,科研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旨在打通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的全链条。平台集成了多种科研工具和数据服务,支持从数据获取、数据清洗到模型训练、结果输出的全流程自动化处理。
通过与各科研科室的紧密合作,平台实现了科研数据的“即采即用”,大大缩短了科研项目的数据准备时间。例如,平台支持T+1的即时数据抽取,使研究人员能够快速获得最新的数据,提升了科研产出效率 (福建省立医院:医院大数据中心建设主题访谈记录稿)。
多模态数据整合与利用
平台不仅支持结构化数据的集成,还能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如医疗影像和文本记录。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平台能够自动识别和提取非结构化数据中的关键信息,支持更为复杂的科研分析。
张琼瑶解释道,这种多模态数据的整合使得科研团队能够从更多维度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发现临床和科研的潜在关联,为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学提供数据支持。
科研产出:
数据一小步,研究型医院一大步
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不仅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产出和突破。
高质量科研论文的产出
截至目前,福建省立医院依托大数据平台,已产出数百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其中多篇在国内外顶尖医学期刊发表。平台的数据服务支持了多个重大科研项目,从数据获取、处理到分析,都提供了便捷、精准的技术支持。
专病库和科研队列的建设
医院已建设了十多个专病库和科研队列,覆盖了肿瘤、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多个领域。通过大数据平台,科研团队能够快速构建大样本量的疾病研究数据库,为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多中心合作研究的开展
基于大数据平台,福建省立医院已经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多中心研究项目。通过数据共享和联合分析,医院在多个科研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升了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张琼瑶深知,科研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持续打磨和优化的长期任务。“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平台的数据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她解释说。
具体来说,福建省立医院大数据中心将继续加强多模态数据的整合,建设更完善的专病库和科研队列,以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发展。同时,还将探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更多创新应用,如个性化医疗服务、智慧药房管理等。
此外,张琼瑶还计划加强团队建设,未来将引入更多具备大数据、临床统计、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形成一个多学科的复合型团队,以更好地支撑医院的整体发展。“只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释放大数据的全部潜力。”她说道。
张琼瑶在总结福建省立医院大数据平台建设经验时,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
明确定位和需求导向
在平台建设初期,必须明确其服务对象和核心目标,以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多部门协作与持续优化
平台的成功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合作,信息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科研团队的常态化沟通机制至关重要。
数据安全与质量控制
数据安全和质量是平台的生命线,必须通过严格的流程和制度保障。
长期规划与创新驱动
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不应局限于当前的应用场景,而应具有前瞻性和扩展性,以支持医院的长期发展和创新需求。
她希望,通过分享福建省立医院的经验,能够为其他公立医院提供一个切实、可操作的参考框架,为推动医院信息化和智慧医疗的发展贡献力量。
END
内容及图片来源|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琼瑶
往期推荐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医务管理系统
多院区手术麻醉部运营绩效管理怎么做?来看看郑大一附院的经验~
调研20家三级医院!互联网医院现状如何?
如果您认为文章内容有意义,请给我们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