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徒步行军、听抗战故事、参观红色遗址、吃行军饭……人们在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进行红色体验、追寻红色足迹。“红色大庄科”已成为京津冀红色文化品牌之一。沙门村作为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最小的乡村,其历史文化也是绵远悠长。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书记合影留念
图为沙门村实景拍摄
图为沙门村村史馆荣誉墙
尽管沙门村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小,但其村落建设却展现出了高度的完善与精细。首先,村书记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沙门村独具特色的村史馆,了解村庄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与传承。村史馆分为了五个部分,通过历史沿革、革命传统、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分别介绍了沙门村的过去、现今以至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深入参观村史馆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沙门村已被誉为“全国文明村镇”,这无疑是对其在乡村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成就的肯定。沙门村的成功经验,不仅体现在其对于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更在于其对于乡村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传承。
图为村书记为团队成员介绍沙门村历史
离开村史馆后,团队成员怀着对沙门村特色香草产业的好奇与期待,迫不及待地前往香草基地。到达香草基地后,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
图为沙门村香草基地精油提炼厂
图为沙门村香草种植大棚
图为沙门村香草基地航拍全貌
现代化的处理加工设备整齐排列,高效运转,展示着香草产业的科技含量与发展潜力。通过参观种植、提炼、加工以至废料回收的一系列设施,我们了解到香草从一颗小小的苗芽到最终提炼成珍贵的精油所经历的复杂过程。这其中不仅包含了村民们辛勤的劳作与汗水,也体现了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
图为沙门村古树实景航拍
走过一条蜿蜒的山路,团队成员来到了有着七百多年历史古松树下。据传,这棵古松在300多年前就已经被种下。岁月流转,松树逐渐成长壮大,成为沙门村的显著标志之一。此树在沙门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见证了村庄的建设,也目睹了村民在战争时期所经历的磨难与挑战。它作为沙门村历史的见证者,承载了村庄成长和村民奋斗历程的记忆,是沙门村历史长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未来也将继续记录和见证村庄的发展故事。
村庄里已安装了垃圾发酵处理设备,结合北京市新修订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现厨余垃圾本地资源化,改变村民传统的厨余垃圾处理方式,美化了村居环境。2013年,沙门村全村搬进新建别墅,使用空气源热泵,成为“无煤村”。基础设施的完备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图为沙门村居民进行旱船表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村民的经济收入有了保障,平时大家齐聚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跳跳舞、唱唱歌、下下棋,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旱船表演是延庆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沙门村在“十一”、春节这些重要节点或平时村里谁家有个喜事儿时,村民也会聚在一起,舞上一会儿旱船,热闹非凡。
经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了解到沙门村通过发展香草特色产业,不仅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还实现了精准脱贫与乡村文化的振兴。未来,应继续深化香草产业链建设,推广成功经验至全乡,同时,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促进香草产业与红色旅游的深度融合,形成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沙门方案”。
—END—
实践团队名称|薪火“香”传实践队
指导老师|梁 硕
团队成员|王一伊 安承俊 吴芷璇 孟婧涵 全震
张庭毓 陈美桦 杨安琪
图片|王一伊 安承俊 吴芷璇 孟婧涵 张庭毓 全震
文字|吴芷璇
排版|孟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