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茯苓:茯苓古今应用
· 编者:毛德华,冯汉鸽
· 出版发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综论古今,纵横有序,是一部茯苓应用的学术史。在展现历代茯苓应用的同时勾勒出中医学发展历程,整合有关茯苓的药物、医疗和养生知识,取材广博,条理清晰;在专题论述方面注重资料挖掘,解析茯苓在历代应用中所体现出的时代特点和应用规律,内容涉及历代的名医、名著和名方,融汇古今,论述精辟,且切合实用。本书是当代全面系统地总结茯苓古今应用的学术专著,是医药学术专业人士和茯苓产品研发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是中医临床工作者和广大中医药健康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内容提要
《中国茯苓》是我国首部系统论述药用真菌“茯苓”的专著,由《中国茯苓 茯苓资源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和《中国茯苓 茯苓古今应用》两册组成。《中国茯苓 茯苓古今应用》为本专著的下册,共分为3篇。
第一篇为概述。茯苓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中药,历代本草学家对其自然属性和功效属性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因其在古今医学文献的中药处方中使用频次甚高而占有重要地位,且在食疗养生方及保健美容方中的使用也极为普遍。
第二篇为历代茯苓应用概况。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历史朝代为顺序,从先秦两汉至民国时期,分别从本草记述、临床应用和食疗养生三个方面,梳理总结历代医家学者们应用茯苓的学术经验和成果。
第三篇为当代茯苓应用。从茯苓的药性研究入手,论述茯苓的药用配伍规律和历代经典名方的应用、茯苓系列产品(中成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的应用及家庭食疗方的应用,另有专题论述茯苓在中兽医中的应用。
主编简介
毛德华
冯汉鸽
精彩试读
叶天士及其对茯苓的临床应用
叶桂(1666—1745),字天士。江苏吴县人,是清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也是温病学派中极具代表性的医家之一。他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是温病学说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叶桂生前伤病盈门、日日忙于诊治病人,无暇亲笔著述。他留给后学者的宝贵医学著作,全部都是他的门人和后人搜集、整理的结果。其主要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
《温热论》曰:“热病救阴尤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叶天土治疗外感湿热病的基本原则。通阳法源于《黄帝内经》之理,而由仲景开先河。仲景深得治湿之要旨,拟五苓散方用于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下焦蓄水证、茯苓甘草汤治疗中焦蓄水之水逆证,又制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一证。诸方皆以茯苓、猪苓、白术、泽泻等利小便,导水湿之邪从小便出,以通阳气,其中五苓散与苓桂术甘汤方虽用桂枝,但其意不在温补,而在温通以助气化,增强通利小便、渗泄水湿之力。叶天士精通仲景学说,深谙经方之理,鉴于湿温证与伤寒不同,据“用热远热”原则,如以温除湿热,恐有助邪热之虞;以寒凉清湿热,又恐有冰伏湿邪之弊,故叶天士治湿温之证,不以温助热,亦不以寒助湿,适时选用甘淡渗湿之剂,通利小便,分化弥漫于三焦的湿热之邪,使湿从膀胱而去,重浊黏滞之湿邪既消,则无形之热邪无所依附而自透,湿热俱清,则津液运行恢复正常,阳气得以调畅。
阅读更多,点击下方……
实拍展示
目录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