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2023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启动实施了农业微生物(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这是江苏省首次开展大规模的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活动,计划通过2-3年对我省36个县(市、区)开展普查,旨在全面摸清全省农业微生物(食用菌)种质资源种类、群体数量(储量)、区域分布及特征特性等状况,收集保存一批食用菌菌种质资源,并对重要菌种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进行全面评价,测定可栽培食用菌菌株的生产性能,建立食用菌种质资源短期库、长期库、复份库,为食用菌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资源储备,为食用菌菌种卡脖子问题的解决提供源头保障,为种业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项目牵头单位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积极整合了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常熟理工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及推广条线等多部门力量,形成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的协作机制,组建由真菌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专家团队,保障调查研究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采用网格化思维划分调查区域,结合生境条件设置重点与一般调查区域,充分考虑季节和气候等因素,选择雨后或湿度适宜等时间节点,开展季节性及不定期调查,实现调查的全面覆盖与重点突破。
目前该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普查团队对南京(浦口、溧水)、常州(金坛、溧阳)、无锡(宜兴)、徐州(贾汪)、盐城(东台)、泰州(靖江)、南通(崇川)、淮安(盱眙)、连云港(海州、灌云)、扬州(邗江、仪征)、宿迁(泗洪)、镇江(润州、丹徒、句容)、苏州(虎丘、吴中)的20个县(市、区)开展了系统深入的调查。采集大型真菌标本9226份,分离保存大型真菌种质资源721份,鉴定出大型真菌物种980个,其中中国新记录种120个,江苏省新记录种778个,易危物种2种,近危物种7种。调查发现食用菌162种,药用菌168种。建立了我省第一个食用菌种质资源库。此外,本次调查还发现了亚稀褶红菇、灰花纹鹅膏等一批致命的毒蘑菇物种,江苏省每年都有误食毒蘑菇中毒的报道,普查结果对我省开展毒蘑菇科普宣传,提醒市民预防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为下一步的食用菌育种工作,加快补齐江苏食用菌产业发展短板提供源头保障。
江苏食用菌产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具体来说:
一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常年栽培面积近亿平方米,2023年总产约168万吨,综合产值近200亿元,居全国第一方阵。
二是产业集聚特色明。江苏是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地区,生产量占全国工厂化生产总量的20%以上,已形成连云港、淮安、宿迁工厂化菌菇生产区、南通精深加工生产区等六大优势特色产区。
三是产业链较为完善。已形成从菌种、生产装备、鲜菇生产,到初加工、精深加工的全链条业态,是全国食用菌产业链条最全最长的地区。
四是科技支撑力强。共16家科研院所开展相关研究,拥有3位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岗位专家数居全国各省第一。先后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多次承办国际食药用菌学术会议,研发水平居全国前列。
五是产业发展水平高。主产县市先后获评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化示范县、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毛木耳之乡等。
六是生产主体实力强。全省工厂化企业数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近百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个数居全国各省之首,拥有世界最大双孢菇、草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和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全国最大海鲜菇、杏鲍菇企业。
但与此同时,食用菌种质安全仍然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生产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优质种源主要还依赖进口。野生种质资源是开展食用菌菌种选育的基础。此次普查是对于摸清江苏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底数,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动实现食用菌种源的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