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重亮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探访记

文摘   2024-11-15 08:38   河北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探访记

作者:索重亮

         

(一)

10月3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正值国庆长假期间。怀着对革命先辈无比景仰、对红色抗战遗址久慕渴望的心情,我自早上八点半家里出发,赶到附近的公交站点,按照出行计划,准备乘坐邯郸开往峰峰矿区的805路公交,去实地探访历史悠久且闻名遐迩的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
邯郸距山底村约五十公里。由于适逢假日,峰峰又是盛产煤炭、水泥、陶瓷等的老工业基地和华北著名的厂矿聚集区,尤其是世界500强之一的大型国有企业一一冀中能源集团旗下峰峰集团的很大部分煤企,都分布在峰峰矿区境内,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浪潮,加之国家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完成,很多煤矿职工都迁往市里居住。故而805公交车上常常客流拥挤,一座难求。幸好笔者的乘车点离开终点站不算太远,上车即碰巧遇到一个空座。扫码、购票、落座后,客车沿中华南大街出市一路向南、至成峰线后又一路向西直抵峰峰。    
客车到达峰峰矿区已是上午九点半多。然后又等了一刻多钟,遂换乘矿区本地的3路公交车一路向西直奔目标而去。客车在通往山丘区的公路上颠簸行驶,又经过了将近半小时的车程,大约十点许才来到了抗日地道遗址所在地一一太行山脚下的义井镇山底村村口。          

(二)

在山底村下车后,笔者看见在村子主街道口筑有高大宽阔的砖砌拱形牌坊,门头上方嵌有"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十个红底黄字的长方形凹框,非常光亮耀眼,引人注目。穿过牌坊后笔者风尘仆仆,马不停蹄,随同来此地旅行的前后几批游客,沿着村内平缓齐整的坡道(当地人称之为"仿古文化一条街"),由东向西徒步上行约10多分钟后,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一一 慕名已久的"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景区"。
早就听说此处地道景区,是经河北省级相关部门审核认定并挂牌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享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称号,2020年9月1日,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成为当年全国最为著名、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地下作战原址。它与河北保定市青苑县的冀中冉庄抗日地道遗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风靡全国的电影《地道战》主景拍摄地之一)遥相呼应,自然呈现出"北有冀中冉庄,南有峰峰山底"的华北抗战地道遗址的独特格局!
环顾四周,整个景区环境清幽,布局合理,绿树成荫,整洁靓丽。在景区外围的指示牌上显示,该景区主要由游客中心、红色广场、中国地道体验馆、地道遗址及纪念馆、瞭望塔、东西停车场等几部分组成。由于是在国庆长假期间,景区内游客进进出出,车辆来来往往,据说这几天客流量比平时甚至是双休日,都增加了三、四倍以上,而东西两侧的停车场,一眼望去也是满满当当,几无虚位,数以百辆计的私家车一排排整齐地停放其中。当然,这些大多是来自周边城乡的中短途游客。

(三)   

在售票处,笔者递上身份证件、购得30元的景区门票后,即可任意游览景区内各个部分。于是,手持门票转身向检票口走去。抬眼望去,景区门头正上方的凹框内,镶嵌着由95岁老将军徐怀中少将(籍贯山底本村人,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军委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第五届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74岁时离休)亲笔题写的"山底村抗日地道战遗址"十个大字。
进入院内,只见花草茂密,绿树葱郁,满眼生机盎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地道入口处的左侧整面墙壁上,用棕褐底白色字体、非常醒目地书写着电影《地道战》主题曲的整首歌词:
地道战,地道战
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
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
侵略者他敢来
打的他魂飞胆也颤
侵略者他敢来
打的他人仰马也翻
全民皆兵,全民参战
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尽管这首革命歌曲诞生年代久远,许多人对曲调和歌词仍然记忆犹新并耳熟能详,还是有不少游客伫立在歌词前,久久不忍离去,仿佛又把思绪拉回到电影镜头里那烽火连天、硝烟弥漫、浴血奋战的人民游击战争的悲壮画面,那首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的气势雄壮、铿锵有力、传唱不衰的地道战主题曲,仿佛又回荡在人们的耳旁……      

(四)

接下来,笔者随着参观的人流,首先来到不远处那座绿意融融的地道战纪念馆。馆内人头攒动,虽有低声细语但整体相对安静,工作人员不时向游客介绍或解答着地道战的有关问题。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达到灭亡中国的罪恶目的,在华北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疯狂"扫荡"和血腥屠杀。英勇无畏的河北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以血肉之躯,筑起坚不可摧的抗日长城。1942年,随着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冀南一带进入最残酷的抗战阶段。山底村民开始在党支部组织下,为有效抵御日寇的飞机大炮,最大限度防范敌军袭扰破坏,将村内原有的北宋靖康年间开凿的“抗金洞”,拓展并延伸挖掘,形成户户相通、街街相连,进可攻退可守的“抗日地道”。
所谓“抗金洞”,即是在北宋末年(靖康1126年),金军南下攻河北,磁州知州宗泽将军招募义勇固守,号召百姓开掘地道以躲避和抗击金兵,史称“躲金洞”,其遗迹在峰峰一带广为留存,山底地道即挖凿于此时,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现为省市重点文保单位。
在各处地道延伸贯通后,随着抗战形势白热化,该村党支部又充分发挥群众智慧,二次改进地道,创造出了多种样式的地道口,地道内设有防水、防烟、防毒的双层地道,直通高房工事的明暗火力点,成为攻守自如、进退灵活的立体打击阵地,为入侵之敌布下天罗地网。
山底地道战,是山底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地下游击战争,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打击敌人的一种伟大创举。八年抗战期间,面对日寇疯狂扫荡,全村百姓群策群力,民兵武装冲锋陷阵,采取地下地上相结合、地道战与地雷战相结合,伏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机智巧妙克敌制胜,粉碎了日军数十次的袭击和围剿,击毙击伤敌寇上百人,使日军昼夜不宁,闻风丧胆,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为夺取抗战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地道纪念馆布展丰富翔实,内容真实全面,我们徜徉其中,那一幅幅图片、一块块展板、一行行标注、一件件实物,陈列摆放或文字注解,皆历历在目,无一不在诉说着山底村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沧桑;那锈迹斑斑的兵器石雷、 珍贵的黑白老照片、尘封数十年的各种物品用具,无不演绎着山底村艰苦抗战年代的峥嵘岁月,昭示着和平安宁生活的来之不易!

(五)

从纪念馆出来,经过一个不足百米的藤蔓缠绕的绿荫走廊,来到了地道遗址入口处。在右侧用混凝土批成的墙壁上,有一块偌大的表层为深棕色釉漆涂就的约六米左右长、三四米宽的长方形板块。整个板块分成两部分,左侧是《冀南山底抗日地道景区简介》,全部用中文(黑体字)和英文(印刷体)两种白色字迹印制。右侧则是一幅标有图例、各处位置符号以及咨询、投诉、救援等电话号码的《冀南山底抗日地道导游全景图》(彩色绘制)。
景区简介中,用非常具体的阿拉伯数字,对现存地道的各种设施、长度以及各个藏身洞、陷阱、枪眼、暗堡、拐弯处、通向地面的处所、伪装设计、幅射的外围村庄等等应有尽有。特别是出人意料的洞口设置迷惑性强,民兵武装经常采用声东击西、诱敌深入、关门打狗、神出鬼没的战术,往往使敌人提心吊胆,首尾难顾,防不胜防,处处被动挨打,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扣人心弦的英雄故事。
山底村的抗日地道星罗棋布,玄机种种,奥妙无穷,充分展现出先辈们在抗战中的大智大勇、誓死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很好地体现了毛主席人民游击战争思想的无比威力。
大约 十一时二十分,随着一拨人群,开始实地游览地道遗址。按照箭头指示,从入口处的土质步阶,下到约四五米深的地道里,顺着略显昏黄的萤火灯线路,沿着约半米宽、1.5米高且不甚平整的狭长地面向深处走去。
山底村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山地丘陵连接处,地下全是坚硬难凿的粘土质层,透过地道两侧洞壁上密密麻麻的镢头、铁镐留下的挖刨痕迹,可以想象到当年村民们开挖地道时有多么艰难!
笔者随着熙熙攘攘的客流在地道里行走着,转悠着,不一会儿就失去了方向感。左右交叉,横竖相连,错综复杂的地道网络,使人好像进入了迷宫一般。有的终点延伸到了村外,有的与山野连在了一起,幸好景区将列入游览的每条地道都封堵在一定范围。每条地道拐弯处都设有枪眼、陷阱、暗堡等防御设施。地道里对弹药库、指挥所、藏身洞、贮存洞、男女方便处、下道口等不同的洞室均有所标注。笔者有幸遇见一个下道口,即下去体验了一把为"三防"(即防水、防烟、防毒)而深挖形成的双层地道。
在置身地道里差不多近20来分钟后,笔者约摸着该看的都转过了,无意中遇到一个透着光的出口,就顺着阶梯回到了地面。非常巧合,这里正好是此景区的又一部分:中国抗日地道体验馆。

(六)

中国抗日地道体验馆,是一个标准的冀南农村四合院,也是山底地道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了解到,为使游客既能体验钻地道的乐趣,又能更好的保持体力,把总长15.6公里地道精髓,全部浓缩在了这座上下两层的院子内。其中分布着锅台式、驴槽式、碾盘式、土炕式、水井式、草垛式等多种多样的地道口,同时包含着各种防御工事,真实再现了地道战的不同场景,生动诠释了山底村百姓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追溯到1965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录制完成的影片《地道战》中,采用了摄制组曾经在这里拍摄的山底地道遗址的许多真实镜头,该影片自1966年元旦起在全国正式上映。半个世纪以来,经典红歌、影片中的插曲《太阳出来照四方》,那优美动听的歌声、宛转悠扬的曲调,连同影片主题曲《地道战》,一直传唱至今,深刻影响了整整几代人,也默默地回响在每一位游客的心中……

(七)

山底地道战遗址,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地道原址。山底村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修缮地道遗址,建立抗战地道博物馆,现已成为众多游客热衷的红色教育打卡地。据说正在积极打造、申报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从地道遗址景区观摩出来后,笔者又顺访了与景区毗邻的、由著名作家徐怀中将军 捐建的《徐怀中图书阅览馆》,有幸了解到老将军一生的大量珍贵史料,受益匪浅。
游览完抗日地道遗址的主要景观,已经是中午12点25分,笔者顺道在山底村一处农家餐馆里,品尝了一份非常地道的当地风味手工拽面。然后徒步到公交站点,圆满乘兴而归,从而结束这次虽踽踽独行、却非同寻常的探访之旅!
踏访山底地道遗址的行程,纵然随着时间渐渐远去,但笔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抗战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去近八十个年头,而它留给人们的记忆却是惨痛深刻而又历久弥新的。勿忘国耻,忘战必危,是中华民族永世屹立不倒、永远自强不息的历史警示!山底地道战所书写的这段不朽传奇,必将在时间的长河中愈发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索重亮,笔名秋之韵。曾长期供职于教育行政部门,喜欢书法和诗文创作,以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而喜不自胜。曾有多篇作品散见于市级以上纸媒或融媒体平台,现为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省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愿携手文学和书法界同仁一路前行,共创佳绩!

联系电话:0311-80803680

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
文学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艺术类:书法评论和美术评论。书法作品与美术作品评论。野菜与养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