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行业横向来看,若与同一时期成立的蔚来和理想相比,小鹏汽车已逐渐从“蔚小理”的梯队中掉队,失守中高端阵地,转而走上了一条“向下发展”的道路。
小鹏汽车近日发布了11月份销量数据,当月销量超过3万辆,同比增长54%;小鹏MONAM03上市3个月连续销量过万辆;小鹏P7+上市四周内,销量1万辆。
根据小鹏汽车在11月公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当季总营收为101亿元,同比增长18.4%;毛利率为15.3%,同比提升18%;汽车毛利率为8.6%,同比提升近15%。小鹏汽车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公司的运营亏损正在收窄,明年将推出包括增程技术的多款车型,大约在明年年底将实现收支平衡。看似光鲜的业绩背后,小鹏汽车难掩尴尬处境。首先,在小鹏汽车当前的销量结构中,MONAM03这款低价小车占据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如此结构,使得小鹏汽车的单车均价降低。从同行业横向来看,若与同一时期成立的蔚来和理想相比,小鹏汽车已逐渐从“蔚小理”的梯队中掉队,失守中高端阵地,转而走上了一条“向下发展”的道路。小鹏汽车曾在2022年和2023年出现大幅销量波动,2021年到2023年,小鹏汽车销量分别为9.8万辆、12.08万辆和14.16万辆,总体呈上涨趋势。但与同行业其他车企同期翻倍式销量增长相比,小鹏汽车的增长态势较慢。尤其是在2022年9月,受到中大型SUV车型小鹏G9在48小时内“二次上市”事件的影响,小鹏汽车在此后销量连续不振。直到2023年6月推出中型SUV小鹏G6,小鹏汽车才从低迷中喘了口气。与此过程相伴的是,小鹏汽车从组织架构、生产研发、产品体系到销售服务进行了一轮全体系的改革。这一公司发展上的波折,为小鹏汽车改变发展方向埋下了伏笔。如今,小鹏汽车虽销量回暖,但仍不及同行业其他企业。三季度,小鹏交付4.6万辆,理想交付15.2万辆,蔚来交付近6.2万辆,小米汽车交付3.9万辆;营收方面,小鹏营收101亿元,理想营收429亿元,蔚来营收186亿元,小米汽车营收95亿元;汽车销售额方面,小鹏为88亿元,理想为413亿元,蔚来为167亿元,小米汽车为62亿元。在小鹏汽车的产品销售结构中,售价11.98万元起的低价车型MONAM03,占据总销量的近1/4。这导致小鹏汽车单车均价下滑。根据小鹏汽车三季度财报,当季单车售价18.9万元,环比跌3.7万元,较第一季度跌6.5万元。在同行业中,极氪三季度单车均价30万元,理想和蔚来的单车均价为27万元,均高于小鹏汽车。值得一提的是“后起之秀”小米汽车,其仅靠一辆车即实现月销过2万辆,且在营收方面与小鹏汽车差距不大,单车售价也大幅领先于小鹏汽车。就汽车毛利率来看,小鹏汽车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也处于低位。三季度,小鹏汽车的车辆毛利率为8.6%,蔚来为13.1%,理想为20.9%。此外,小鹏汽车的毛利很大部分源自其与大众合作带来的技术授权服务收入。三季度小鹏服务及其它业务收入是13.1亿元,毛利率达到60.1%,其中,小鹏和大众的合作技术研发费用,毛利率90%以上。小鹏汽车还是造车新势力里为数不多发生巨亏的车企。三季度,理想汽车净利28亿元,小米汽车业务净亏15亿元,极氪汽车净亏损11.39亿元,小鹏汽车亏损18.1亿元。小鹏汽车起初定位于中高端新能源车,但由于在行业中竞争不力,其选择上马新产品序列MONA。为了与小鹏品牌形成区隔,小鹏汽车原打算将MONA作为独立品牌打造,但最终MONA变成了小鹏的一个产品序列。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彼时表示,在MONA品牌推出以后,母品牌的下限定位会往上一点。但11月初上市的小鹏P7+售价18.68万—21.88万元,比预售价降低了2.3万,比在售的2024款P7其售价低了约1.5万元。“国产手机行业也有先例,一旦长期低价后,品牌溢价也会下降,而溢价一旦下去了就很难再上去。”一位不愿具名的国际咨询公司汽车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销量大的市场区间里,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比拼的不光是价格,而是车企的综合实力。业内有观点认为,小鹏汽车之所以走性价比路线,是因为其无法打造出足够的差异化优势。在同行业,蔚来以换电和服务闻名,并联合众多车企开展换电业务;理想深耕家庭用车,“车和家”的产品标签深入人心;小鹏虽以智驾著称,但随着大模型的应用,各车企的智驾技术均有大幅提升,小鹏的智驾特色无形中被稀释。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透露,2025年小鹏汽车将推出至少四款新车,预测2025年销量为35万辆,增幅达25%。P7+是小鹏毛利率改善的起点,整车毛利率将达到双位数,约在明年年底小鹏汽车将实现收支平衡。小鹏汽车想要实现上述目标,一个前提条件是保证足够的产能。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小鹏汽车一直未能理顺产能供应方面的问题。在今年8月小鹏MONAM03上市时,何小鹏曾称已经做好了周全的准备,但很快新车出现了延迟交付的情况。有小鹏经销商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小鹏MONAM03和P7+的提车周期需要8周以上。今年前11个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15.3万辆,生产交付已经捉襟见肘,面对明年预计的35万销量,小鹏汽车的产能压力将更为严峻。目前,小鹏汽车共拥有肇庆、广州、武汉三个工厂,规划年产能分别为20万辆、12万辆和10万辆。但肇庆工厂规划的20万辆产能分两期建设,目前投入运行的只有一期,二期项目建设已完成,尚未有投产消息。武汉工厂自2021年开工建设到2023年投产,始终没有获得整车生产资质。根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企业必须获得工信部颁发的整车准入资质,才能进行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小鹏G6曾一度在武汉工厂生产,后来运至广州工厂检测下线,这样的操作影响了其交付速度。小鹏汽车也计划在广州基地扩建二期工厂。8月21日,黄埔区政府网站发布的《小鹏汽车广州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二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前信息公示》显示,该基地每年能生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车身零部件,其中包含2款纯电车型与1款插电混动车型,年产能规划均为10万辆。公示信息进一步显示,该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以此测算,工厂投产时间约在2025年第四季度,因此该二期工厂对小鹏汽车明年的销量帮助并不大。“如果要保证明年35万辆的产能,就得看武汉工厂的情况”,一位小鹏汽车员工向经济观察网表示,如果武汉工厂获得了整车生产资质,新车就不必拿到广东去下线和销售。12月8日,何小鹏到访武汉经开区,与当地政府官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在几次座谈和会见中,何小鹏均表示,将继续把湖北作为业务布局的重点区域,并进一步加大在湖北的投入力度。上述国际咨询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此次武汉之行,何小鹏表明了将继续投资武汉的态度,也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规格接待,或许对其武汉工厂尽快拿到生产资质有较大促进作用。尽管小鹏汽车对在新车和产能规划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布局和应对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鹏汽车将高枕无忧。小鹏管理层判断,2025—2027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淘汰赛”阶段,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对比各新势力车企2025年销量目标,小鹏为35万辆,鸿蒙智行为100万辆,理想为70万辆,零跑为50万辆,蔚来为45万辆,小米为36万辆。要想不被甩在身后,小鹏汽车还需奋力追赶。近期,有些人在小鹏汽车的“流量池”里整起了“幺蛾子”。
事情的起因是个别已离职的小鹏员工,仍用小鹏汽车员工身份接受部分券商机构的付费访谈,并发表了些自己所谓的“内幕消息”,具体涉及新车计划、技术突破等等。
随后第一时间,小鹏汽车法务部发文澄清了此事。
据悉,此类前员工诋毁的事并不是第一次落在小鹏汽车头上了。今年2月,就曾有前小鹏员工攻击老东家的事发生。
涉事的小鹏汽车员工为何丝毫没顾念旧主之情?利益驱使的背后还有什么?
销售的一单,由无数“小插曲”构成
今年6月,初入职场的樊悦(化名)选择了进入小鹏汽车做销售。
短短几个月时间,樊悦从一开始的“打了鸡血”转变为现在的“混就行了”。
至于原因,樊悦坦言,当小鹏员工,薪资待遇这块还可以,提成也都是阶梯式的,所谓多劳多得,但想要成功开一单得耗费大量的“脑细胞”,长此以往很耗精力。
“卡在我个人销售能力、店铺客流量、品牌这些上我都认,被自家销售截胡真的太冤种了。”
樊悦的第一次被抢单发生在入职后不久,那时的她还走了公司的申诉机制,但公司内部评定订单归属权的标准是谁带客户试驾的就属于谁。
图/销售吐槽内耗
“当时和那位顾客约好了试驾时间,但到了约定当天,顾客突然告知已经在别的小鹏门店下单,我细问后得知是被某家小鹏汽车经销商门店的一个销售撬了单,其那边给予顾客的说辞是,我这边是商超店,想要提车最后还是要到他们店进行。”
此后,樊悦长了记性,凡是来店内看车且近期有购车打算的顾客,她便尽量说动其当即在门店完成试驾体验。樊悦透露,这种方法还是见效的,毕竟只要试驾是在她这里完成,且在10天保护期内,就能将其他小鹏销售撬走的订单申诉回自己名下。
现如今,对于此类门店与门店销售之间的不良竞争,樊悦给予新入职同事的意见是:见招拆招,习惯就好。
浙江温州的戴松(化名)耐不住精神上的“内耗”,于前不久辞去了小鹏汽车销售这份工作,而对于在小鹏的工作,他给出的形容是,像一个无休止的“战场”。
“除了平时的上班时间外,下班还得维护客户,24小时的连轴本来就压得人有些喘不上气,然后还有自家其他门店的销售来抢客户,为了不被抢单你就得上演十八般武艺,长期的精神紧绷,让我的工作热情逐渐消磨殆尽。”
他们显然只是小鹏汽车销售链条上的普通一环。
毫无疑问,销售人员的承压过多是会映射到消费者在门店的体验感受上。
《新能源观》的接触中,多名有意向购买小鹏汽车但最终放弃的消费者表示,本来觉得小鹏是和理想、蔚来同一批诞生的新势力,其产品力肯定是有的,但小鹏部分门店销售的服务态度太过冷淡,相比理想、蔚来等品牌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而这令其大大拉低了对小鹏的原有好感度。
“军师”能卖好车,却拉不回含金量?
事实上,近两年,面对新能源市场的“卷”,“没闲着”的不只有销售。
2023年初,自原长城汽车二把手王凤英上任小鹏汽车总裁起,一场始于高层人员调整,随后蔓延至整个小鹏汽车内部的改革帷幕被缓缓拉开。
2023年9月,小鹏汽车发布“木星计划”,将“直营+经销商”的渠道策略改为经销商为主;今年,小鹏汽车正式进军10-15万元级市场,推出小鹏MONA M03。
当然,除了在“主业”汽车这条线上的努力外,小鹏汽车还将盘子拓展到飞行汽车、机器人等领域。
图/小鹏飞行汽车
来源/2024北京车展 新能源观拍摄
销量方面来看,小鹏汽车的“大刀阔斧”的确是带有一定成效的。2024年1-11月,小鹏汽车累计销量15.3万辆,同比增长26%。
但,纵观整体车市大盘后,我们也不难发现,销量的变“好看”并不意味持续竞争力。
毕竟,今年以来,受政府补贴力度加大、消费者需求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整体市场均是呈向上生长的。乘联分会数据显示,11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为52.3%,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十二个百分点。而将小鹏汽车拿到行业纵向对比后,其似乎仍未从垫底席位“突围”。
盈收方面,虽然今年三季度小鹏汽车的净亏损同比去年是呈收窄的,但就环比来看,其18亿元的亏损数额相比二季度是同比扩大的,达41%。
图/小鹏汽车2024年三季度财报部分数据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同时,截至三季度,其现金储备107亿元的数字对比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理想的千亿元,难掩“囊中羞涩”。
需要关注一点,小鹏汽车的隐忧远不止摆在“账面”上的“困”。
作为第一批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从一开始就锚定的“智能驾驶”标签明显比其他品牌的标签更具竞争性,但可惜,这个曾引以为豪的先机优势,在小鹏汽车的“吃老本”,以及如今华为、百度等大厂所打造的端到端类人智驾系统中被逐渐模糊化了。
此外,受旗下车型小鹏P7和P7i相比问界、蔚来等品牌而言的较高频起火事件影响,一些消费者在购车时首先pass了小鹏汽车。“想最大化避免自燃事件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买易发生电池自燃的电车。”
谁是小鹏的“贵人”?
仅凭“铁娘子”王凤英一人,小鹏汽车的这场翻身仗显然是难以彻底打赢的。
毕竟,一个品牌能成功所依仗的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企业的多重努力和消费者的持久认可。
小鹏P7+上市没多久,95后的肖慕言(化名)就被种草了,准备入手一辆,但在就近的直营店逛了一圈后,他改变了心意,决定先不换车了。“听说过品牌之间会有竞争拉踩行为,也听说过门店会为了拉业绩多给消费者些赠品的,但一进门销售都坐在犄角旮旯的桌子旁唠闲嗑是怎么回事?”
图/小鹏P7+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小鹏MONA M03车主刘忻(化名)在小鹏汽车销售那里所感受的似乎比肖慕言的要离谱得多。
出于对汽车销售连环推销来电的害怕,刘忻去门店看车前就已经做足了攻略,决定买小鹏MONA M03。“一开始去的是商超店,也不知道是直营还是经销商的,就想着多看一家对比下礼赠和优惠再试驾、下定,去第二家的时候,那边销售告诉我,商超店流动性比较强,像我去的那家商超店近期就要撤店换地方了,想日后咨询车子问题方便还是在他们那里下单靠谱。”
图/小鹏MONA M03
来源/新能源观拍摄
刘忻透露,当时的她想到了今年好多家4S店撤摊的事,本着半信半疑和日后售后保障度高的心理,她最终选择了在这家坐落于理想、蔚来等汽车品牌门店附近的小鹏门店下定。
可令她没想到的是,提车到现在几个月过去了,那家商超店并没有撤店。“虽说我买的是产品,但那个销售为抢单的骗人说辞真的挺败坏小鹏这个品牌的,以后再买车我估计会避雷有这样问题的品牌。”
《新能源观》的接触中,今年购买了新能源车的百名车主中有超一半坦言,品牌间的互踩可以理解,同一品牌门店间的不敢苟同。
由此,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被抛向诸人面前:销售之间不健康的内部竞争行为是会拉低品牌形象的。
而未来,小鹏汽车若想真正实现多层面的持续向好,恐得先将现有的门店及销售管理体系升级,以免门店与门店间的不良“内耗”伤了销售和消费者的心。
此外,根据2024年市场“内卷”风向来看,小鹏汽车若想在市场站稳脚跟,还应着眼智能驾驶技术的提升和技术路线的拓展,尽快拿回自己的市场“标签”。
2025年,小鹏汽车需要更多“帮手”。
“过去两年小鹏汽车经历了暴风雨,今年是小鹏汽车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开始,相信小鹏汽车会进入全新的正循环,加速成长走向盈利。”在三季度业绩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继续给投资者“画饼”。就在不久前,小鹏汽车(NYSE:XPEV)交出了一份“亮眼又复杂”的财报——看多者认为,这份财报是小鹏汽车的“史上最强财报”——小鹏汽车第三季度实现总营收101亿元,同比、环比双增,扭转亏损局面近在眼前;但看空者却认为,小鹏汽车亏损进一步扩大,净亏损达18.1亿元,累计前三季度亏损44.6亿元。这恰恰证明了小鹏已逐渐被踢出“蔚小理”阵营,新三强阵容已变为“理问蔚”。全球汽车行业大变天,中国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就在近日,网传一封有关比亚迪乘用车要求供应商降价的邮件称,2025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进入“大决战”、“淘汰赛”。在深度洗牌期的残酷阶段,对于迟迟未见曙光的小鹏汽车来说,业绩怎么反转其实都不为过。“在血海中游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这是小鹏汽车在业绩海报上的一句话。逆风中艰难前行两年多,小鹏汽车能否成功游过血海?至少现在还不是举办庆功宴的时候。喜的是,在三季度,小鹏汽车总交付量46533辆,交付表现超出预期,较2023年同期40008辆增长16.3%;总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18.4%,较2024年第二季度环比增加24.5%;毛利率为15.3%,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尤其是毛利率,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毛利率有较大的提升。财报显示,小鹏汽车Q3毛利率为15.3%,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汽车毛利率达8.6%,同比提升近15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小鹏汽车综合毛利率之所以能提升至15.3%,创历史新高。得益于背后的软、硬件产品的共同支撑。2024年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服务及其他收入为13.1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6.9亿元上升了90.7%,服务和其他业务利润率为60.1%。财报显示,这主要是小鹏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平台与软件战略及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收入。去年7月,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通过股权投资实现了第一次战略合作,开创了中国汽车“反向合资”的先河,随后众多外企也纷纷入局开启“新合资时代”,“大小合作”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史上一次具有标杆性的里程碑事件。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来看,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的合作模式颇具创新性,小鹏汽车改变了传统车企的经营模式,拓展了技术研发的价值。按照合作内容,从2026年开始,大众汽车与小鹏联汽车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预计将会应用于所有在华生产的大众汽车品牌电动汽车上,并率先覆盖本土开发的全新电动汽车平台——CMP以及由该平台打造的4款入门级电动汽车。这意味着,在未来,大众在国内市场每生产一辆电动汽车,小鹏都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技术服务收入。而回到小鹏汽车的汽车毛利率,三季度为8.6%。一季度毛利率5.5%,二季度6.4%,2023年同期为-6.1%。小鹏汽车的整车毛利率确实得到了一些修复。忧的是,这份财报中所谓的亮眼只是与自身横向做对比,一旦拿到行业做纵向比较,小鹏汽车的问题也显露无疑。在亏损方面,小鹏汽车今年第三季度净亏损为18.1亿元,相较而言,其2023年同期净亏38.9亿元,今年第二季度净亏12.8亿元。但作为参考,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Q3净利为28亿元,零跑汽车当季净亏6.9亿元,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15亿元。换句话说,在造车新势力中,三季度的小鹏汽车是为数不多巨亏的车企之一。而拎出整车毛利率,和一起过来、经常对比的同行比较,也是差了不少。比如理想汽车三季度车辆毛利率为20.9%;同期,蔚来汽车整车毛利率为13.1%;同期,赛力斯的毛利率为25.53%。再看这份三季报,最多只能说是让小鹏汽车暂时摆脱了“逆行”,但说回到行业一起前行的轨道上,还为时尚早。表面上看,小鹏业绩转向最大的功臣,莫过于8月27日正式上市的“智能纯电掀背轿跑”小鹏MONA M03和小鹏首款AI汽车小鹏P7+,分别主打中低端与中高端市场。主打性价比、起售价在11.98万元的MONA M03,经过了9月份首个完整交付期,助推小鹏当月交付量突破两万台大关,暴涨至2.14万台;小鹏P7+发布当天24点,就已收获了31528台大定订单,超过了小鹏以前所有的纪录。小鹏预计第四季度交付量将达9万台,环比实现翻一番。深层次来看,小鹏汽车之所以能够依靠MONA M03和P7+两个爆款车型,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来自长城汽车的王凤英扮演了“关键先生”,这是一位在长城仅次于魏建军的二号人物。王凤英拥有几十年造车经验,素有“汽车圈铁娘子”之称,来到小鹏后全面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等,成为仅次于何小鹏的二号灵魂人物。在小鹏汽车,王凤英从组织架构到管理层,甚至管理方式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据报道,王凤英很好地弥补了何小鹏过于温和“老好人”管理方式的不足,将小鹏汽车带上管理和运营正轨。在披露三季报后,何小鹏发文表示:“在未来的几个季度内,我们一起继续保持过去的努力、变化、谦卑、行稳致远,相信下一个大台阶会在2025年某个时候到来。”但业内人士表示,小鹏汽车能否借助MONA M03和P7+车型,扭转亏损局面实现盈利,及时交付能力是关键。以MONA M03为例,其凭借11万至15万元的定价切入竞争激烈的中低端细分市场,虽取得了一定的销量增长。但由于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导致交付延迟的现象频发。据报道,MONA M03长续航版的交付周期已延长至9至13周,超长续航版则需11至15周。关键是,交付问题也并非偶然,此前小鹏P5和G6车型也曾因供应链问题出现交付延迟。这一局面不仅影响品牌声誉,更可能阻碍其销售目标的实现。数据显示,小鹏计划2024年全年交付28万辆,而前三季度仅完成9.86万辆,仅为目标的35%。截至今年10月底,小鹏汽车的累计交付量为122478辆,同比增长21%,但距离全年目标还不足一半。你很难想象,小鹏汽车的管理层是在怎样的一个状态下,制定了这样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的?这背后说明,小鹏汽车对市场竞争的轻视,对自身产品的定位不清,对供应链理解的浅薄......不止是何小鹏一个人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从上至下都出现了大问题。MONA系列推出首款新车的这一年,也是小鹏造车第十年。这家企业发展10年来形成的气质、文化和价值观,单靠王凤英一个人和一年时间就能彻底改变并不现实。短期来看,服用急救药的小鹏,出现了一定的疗效。但从长期来看,这治标不治本,需要企业一场彻头彻尾的换血,又谈何容易。过去2年,小鹏汽车的业绩跌入谷底,在造车新势力中的排名一降再降。时间回到2022年,小鹏汽车年销量首次破10万辆,当然营收也高达268.6亿元,同比上升28%;当然,净亏损高达91.4亿元,同比增长88%。2023年,小鹏汽车的销量增长显著慢下来,而部分同行则高歌猛进。从2023年的营收看,当年小鹏汽车录得营收306.8亿元,同比增长14.2%,但全年的毛利率从前2年的超10%滑落至仅1.5%,全年归属净利润-103.8亿元,和2022年比,亏损再次创下新高。进入2024年的前几个月,小鹏汽车销量仍旧一路下降,日子非常不好过。整个2024上半年,小鹏汽车的营收146.6亿元,2023年同期为90.96亿元,增长61.16%,但依旧没有改变小鹏汽车的亏损状态。作为最早的新势力品牌,小鹏从一开始就锚定“智能化”定位,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这确实是一个差异化标签。但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小鹏单纯的“智能化”标签,很难转化成用户对小鹏的品牌认知,特别是车圈的智能化水平正在日渐提高,“智驾”几乎已经成为新能源车的标配,小鹏“智能化”标签的锐度也在下降。智能化定位失败的问题最终也导致了冲击高端化的失败,遇挫后的小鹏这才意识到,除了“智能化”之外,小鹏在产品结构、组织架构等方面的短板不止一块。有人说,小鹏这两年似乎真的“听劝”,被嘲“不懂营销”,就积极加大声量;被质疑产品力不足,便引入“大将”王凤英重塑组织架构;高端化遇挫,则尝试“性价比”和“智驾”两手抓……小鹏汽车现在的果,正是当初种下的因。如今,从纯视觉智驾到发展增程,小鹏的技术路线又有了新的调整,试图在品牌定位上寻找新的改变。在11月6日举行的“小鹏AI科技日”上,小鹏官宣了正式入局增程车。何小鹏认为是“顺势而为”,但到底是什么“势”,让曾经坚定走纯电路线的何小鹏改变主意。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赛道是被其他同行验证过的赛道。目前,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市场占比大约是各占一半,尽管不断有“燃油车退出市场”的声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燃油车份额短期内不会被全面超越,而新能源车的增速也开始放缓,那么“折中”的增程车就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实际上,诸如极氪、智己、埃安等都相继宣布推出混动产品,甚至一直坚持走纯电路线的蔚来,也被传将在海外市场推出增程产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前9个月,纯电动汽车共销售498.8万辆,同比增长11.6%;插电和增程混动汽车销售332.8万辆,同比增长84.2%。汽车行业是一个规模化行业,当一家车企产能足够,就能实现规模效应,能有效降低成本,才能提高盈利能力,无论是传统车企的丰田,还是比亚迪,以及特斯拉都是如此。不久前,有第三方统计了中国新能源车企现金储备,这或许能提前预见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终局。从数据上看,比亚迪现金储备658亿,经调整净利润116亿,资产总额7643亿,负债总额5955亿,负债率78%,而小米则是现金储备1516亿,经调整净利润63亿,资产总额3509亿,负债总额1731亿,负债率49%。至于理想、蔚来和小鹏,理想现金储备1065亿,经调整净利润39亿,资产总额1548亿,负债总额878亿,负债率57%;蔚来现金储备416亿,经调整净利润-45亿,资产总额1005亿,负债总额798亿,负债率79%;而小鹏现金储备373亿,经调整净利润-12亿,资产总额750亿,负债总额410亿,负债率55%。可以清楚的看到,比亚迪是资产总额和净利润最多的车企,而小米是目前中国现金储备最多的新能源车企,小鹏的财力显然不占优势。“我们正在从事倍功半开始逐步走向事半功倍。过去两年,最重要的是涅磐,环境不重要、竞争不重要,碰到的挑战更多是自己——企业是自己,管理是自己,团队也是自己,个人也是自己,所以如何做到涅磐很重要,否则只是口号。”他说。小鹏汽车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10年,为了能够活到下一个十年,何小鹏不得不拿出新的战略。至于小鹏汽车能否追赶上理想、问界等车企,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