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医学引领中医药创新之路,李玉院士:发展菌物药,促进大健康

乐活   2025-02-03 05:00   河北  

2017年11月29日,美国《美南日报》以《菌物医学引领中医药创新之路》为题进行整版报道。



菌物是指具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能产生孢子,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或)无性繁殖,其营养体通常是菌丝体或是单细胞、原质团,具有甲壳质或纤维质的细胞壁,以吸收或吞噬的方式吸收营养的一群生物。


据孙红珠1993年粗略统计,在知名中医药方中,应用菌物的就有1500方,以药用菌物命名的就有40多个。(卯晓岚《中国药用真菌概述》)


菌物药有文字记载以来常归入“本草”一类,后逐渐演变为“芝草”,东汉末的《神农本草经》中有了“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等“六芝”记载。南北朝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以及《名医别录》中记载了“马勃、蝉花”等菌类中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1578年)中记述了32的菌类中药,如香蕈、马勃、茯苓、雷丸、鸡枞、木耳、槐耳、松蕈、杉菌、天花蕈、菰蕈、土菌、雪蚕、羊肚菌”等。


2017年9月16日在“菌物医药应用标准推广工程”启动仪式上,中国卫生部、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多家中医药大学等领导以及三位“国医大师”和一位院士集体发声,支持和肯定“菌物医学”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认为菌物医学引领了中医创新之路,是未来中医发展方向之一。

菌物医学自概念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中国医学界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出发,以菌物在自然界的地位、表现和参与物质、信息、能量循环的规律,研究菌物及其活性成分与人类及其疾病的关系。


即以菌物为主要载体,以中西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参考,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实践中菌物如何参与健康与疾病转化过程的规律及其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过程中的作用,并融合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综合性医学,代表着中国中医药创新的一面


房书亭,中国中药协会会长,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常务副局长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常务副局长房书亭如此评价菌物医学:“实际上这个中医药用菌物那是有历史的,有年头的,抓住几个重点的菌物药研究,那就很可能在科学界有一个突破,甚至有可能第二个诺贝尔奖就在这里面出现。”

李玉院士:发展菌物药,促进大健康——在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六次夏季峰会上的报告(摘要)





  

还在为找不到方便的**视频号视频下载**工具而烦恼吗?还在苦苦寻找**视频号视频提取**的方法吗?别担心,你的烦恼,我们来解决!现在,有了【短视频下载服务】的**视频下载机器人**,一切都变得简单快捷!




菌物界
菌物养生,用之有道关于食用菌可以“滋补强壮、扶正固本”之说,早在《神农本草》、《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而近日记者从“中国首届药用真菌与慢性病老年病高端论坛暨中老年健康危机防范与应对报告会”了解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