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一些行为甚至“关爱”的举动,往往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小孩:“你看,我搭的积木好高!”
家长:“你自己玩,我在忙。”
这属于漠视型和缺失型的互动。孩子在经常得不到积极回应的情况下,会减少专注的乐趣。而且有的家长虽然在陪伴孩子,却在旁边刷手机、打游戏等,不仅没有良性互动,还干扰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小孩:“你看,我搭的积木好高!”
家长:“你不要这么搭,应该这么搭...”
这属于家长主导型的互动。甚至约束型的家长,这不能碰,那不能玩,过度保护孩子。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是他们的天性,自由探索是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他们逐渐从无序的探索中寻找规律,认识世界,但如果在探索过程中,被家长约束行为,制止一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尝试,孩子没有探索过程,减少了专注事物的机会。
情景三:
小孩:“你看,我搭的积木好高!”
家长:“快来吃口水果,你看我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
有的家长很唠叨,属于多话型互动。虽然一直围着孩子打转,但总是容易在孩子做事的时候频繁打断孩子的活动,干扰孩子注意力的集中,这样的互动和参与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
营造安静的环境,减少环境的干扰也很重要,在做作业的书桌上减少其他物件的摆放,谈话、电视和手机的声音音量调小等。
情境四:
小孩:“你看,我搭的积木好高!”
家长:“这不行,你应该做得更好,早点搭出一艘飞船去参赛!”
这属于高期望型互动。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但过高的要求可能让孩子感到压力,缺乏自信,不利于专注于活动中,甚至逃避任务。让孩子做不感兴趣的事,或是催促孩子尽快完成任务时,话语行为间流露的焦虑情绪也会感染孩子,引起孩子的焦虑急躁,更加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
另外,强制孩子延长专注时间也是一种高期望的表现,孩子能够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每个阶段不一样,要符合各年龄发育的特点。
当然,如果孩子在任何场合或对任何事情都很难集中注意力,就应该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寻找原因,及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