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神游”出新!专业历史博主带你逛遍精品大展

乐活   2024-10-29 11:21   北京  

神游,既可以指精神上的自由漫游,也可以指通过艺术作品来实现心灵上的旅行。苏轼曾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从古代直至近现代,中国出现了无数借诗、书、画、音等艺术作品来畅游于天地的文人墨客。我们希望借书本游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艺术,架起诗书画史的桥梁,也打破传统与现实的界限,将中华之美、古典之韵传递给更多人,“神游”系列应运而生。



2022年,我们推出了第一本“神游”系列图书《画外有清音:中国画里的音乐史》,当年上榜《三联生活周刊》第二届行读图书奖,并入选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2022年度精选节目;2023年、2024年,《图镌梨枣:中国古籍版画里的故事》《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也陆续与各位读者见面,好评满满。

画外有清音 | 中国画里的音乐世界(文末有福利)
新书 | “神游”出新!《图镌梨枣》带你畅游中国木刻版画世界
鱼传尺素,中国人流淌在血液中的浪漫

今天,“神游”又出新了,由文化旅行家、专业历史博主谢田写作,聚焦于文物里的中国故事



点击图片打折购买👆🏻

在博物馆旅游大热的今天,谢田老师已行至全球600多个世界遗产地,“追展”之旅也长达20多年,他精选了这些年来亲身“追”过的20多场特展,包括“中国记忆”(2008年)、“石渠宝笈”(2010年)、“公主的雅集”(2016年)、“春风千里”(2020年)等,足迹遍布海内外10多家博物机构,如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东京国立博物馆等。


点击图片打折购买👆🏻


在书中,作者谢田老师以一个特展为一个单元,重点介绍其中的重要展品,书画、塑像、器物都应有尽有。复旦大学文博专业的学术背景与旅行家的身份相结合,使谢老师对于文物的介绍并不仅仅局限于其背景、地位与千篇一律的艺术文化价值,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的角度,以及观看者的视角出发,欣赏某类文物,并了解藏品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点击图片打折购买👆🏻


全书图文结合,故事丰富,文字轻松易读,全方位讲解文物的“前世今生”,带读者重返当年那些火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量级展览。希望这本书能够吸引更多的逛展爱好者,带着更多新鲜的想法与问题走进博物馆,看展关注点逐渐从“是什么”变成“为什么”,感受流传千年的文明震撼。







新书抢先读





1


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达,艺术欣赏水平提高,民间的文物收藏也兴起了,人称“江南收藏甲天下”。特展上有一个篇章是江南文人的收藏,其中最珍贵的文物是清代顾文彬过云楼收藏的东汉《曹全碑》明代初拓本(“因”字不损本),是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明代 东汉《曹全碑》初拓本(“因”字不损本) 
左起第二列第三字为“因”字 上海博物馆藏 


曹全碑是东汉碑刻,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立于汉灵帝中平二年(185)。碑高约1.7米、宽0.86米,碑身的隶书碑文记载了东汉末年官员曹全远征西域及镇压黄巾起义的事迹,由于碑文和史书上的记载有诸多不同之处,可为正史勘误,所以史料价值非凡。明朝万历年间,曹全碑在陕西合阳出土,碑上的隶书文字极为优美,蚕头燕尾,古雅飘逸。这种字体在此后的几百年间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书法界,被历代金石学家奉为圭臬,无数文人墨客都以拥有曹全碑的拓本为荣。但可惜的是:此碑在数百年的流传中不断受到破坏。向城里运送时,右下角的“因”字就不慎被磕掉;至万历末年,大风吹倒大树,此碑被生生砸成两段,目前存世的基本都是断裂之后的拓本。清朝之后,由于大量不间断地摹拓,碑体的破损也不断增加,直到 1956 年曹全碑被移入西安碑林保存,才真正结束了破坏和磨损。


曹全碑被摹拓太多,字形和原本已经有所差异,所以年代越早的摹拓版本价值越高。以前说的珍贵拓本,有“乾”字未损本或“悉”字未损本等,“因”字不损本是最珍贵的,因为它是刚出土还没搬进城里的时候拓的,被称为“城外本”或“初拓本”,上海博物馆的这本是唯一一件没有争议的。由于“因”字不损本价值太高,所以以前有很多假冒的伪作,但是不难分辨,因为真本上面的“因”字和所有伪作都不一样,“因”字里面不是一个大,而是一个士,这是作伪者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节选自章节:“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 2020年上海博物馆”)


2


《宋太祖像》由于是常服像,所以看着很素,但是画得极好。所谓好与不好,一定是来自标准。画皇帝御容,除了要画得像本人之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传达皇帝的威严。宋太祖相貌威严,不怒自威,这其实是有很高明的画法在里面的。他的身体很大,像个山一样,如果身体很瘦弱,看的人就不会觉得有多威严。宋太祖的身体比较对称,甚至连衣褶都对称,如果完全对称,人像就会呆板,于是画家做了一点点侧身的处理。侧身除了让画面生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画鼻子不用画正面,可以画出高度,整个人的空间感也形象起来了。


北宋 《宋太祖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太祖的身体比例是调整过的,上半身特别大,脚小得异乎寻常,这样就让人容易往上看。宋太祖全身皆素,唯独面部发黑,明暗对比很强。人的眼睛喜欢看对比强的东西,一团白中看一点黑,一团黑中看一点白,所以任何人看到这幅画,一上来就会被宋太祖的面容神情所吸引,而这个面庞是典型的“方面大耳”,正是宋人心目中的帝王样貌。方面大耳可能是宋太祖的真实长相,因为《宋史》中记载了宋太祖说过的一段话,大意是:天命是注定的,当年周世宗最喜欢杀方面大耳的人,而我天天待在他身边也没事。


宋太祖的面部就算没加太多滤镜,依然还是能看到精巧的艺术设计。古人说:“写照传神,正在阿堵中”,意思是眼睛是人物画传神的关键。宋太祖的眼皮稍微往下垂,遮住了一部分虹膜,如果想象一下他眼皮完全睁开的情景,那会发现虹膜是椭圆形的,不是正圆的,而且瞳孔不是在虹膜的正中间,而是中间偏下。这种反常的处理,让宋太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俯视臣民的感觉。我们说过,评价艺术品水平的高低,就看它创造和使用的非约定符号是否恰当地表达了艺术家想表达的东西,也就是艺术的主旨,《宋太祖像》用极为精妙的手法,出色地传达了艺术家的意图,不愧是杰出的艺术品。

(节选自章节:“国宝的形成 国宝再现 2017—2018 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物会说话




谢田老师在书中写道,一般而言,流传下来的文字史料往往不足,或者只侧重书写了历史的某一个方面,这就使遗留下来的文物尤其重要,因为它们保留并还原了另一部分的历史。这些文物本身就会说话,能够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重现古代的技术、艺术、行业,乃至于整个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模式。在文化的滋养中,精神也能够逐渐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从关注文物外表到其深层次的内涵,打开通往历史旅途的大门。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文物之美与中华文化之美。


点击图片打折购买👆🏻


加入 摄影与诗歌 读者读书群
摄影业界动态,摄影新书资讯,享受更多优惠购书

进群请扫码,备注“读者群”


摄影 诗歌文艺是你内心的生活态度


《摄影与诗歌》  编辑组


点 在看 留下你的印记


摄影与诗歌
我们用文艺来对抗生活的平庸和琐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