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报道的 “外卖员吐槽尽量不要点黄焖鸡” 11月15日引发广泛关注,外卖员称部分黄焖鸡米饭商家卫生状况堪忧,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隐患。这一爆料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再次将外卖食品安全问题推到公众视野的聚光灯下。
食品安全关乎民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外卖行业蓬勃发展,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与之相伴而生的食品安全乱象却如影随形,亟待深刻反思与有力整治。
一、乱象丛生:外卖食品安全的重重隐忧
外卖食品的安全问题并非个例,而是呈现出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从食材的源头来看,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采购低价、劣质甚至过期的食材。例如,使用过期变质的肉类制作菜肴,这些问题食材可能携带大量病菌、寄生虫或有害物质,如变质肉类中的肉毒杆菌,其产生的肉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微量即可致人中毒,严重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在食品加工环节,卫生条件恶劣更是屡见不鲜。许多外卖商家的厨房狭小拥挤、油污满地、餐具未经严格消毒,食材随意摆放,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严重。据调查,一些小作坊式的外卖厨房,其细菌和微生物超标数倍乃至数十倍,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工出来的食品,无异于一颗颗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
此外,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也是外卖食品安全的一大 “顽疾”。为了使食品在色泽、口感、保鲜等方面更具吸引力,部分不良商家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法添加物。例如,为了让菜肴颜色更鲜艳,过量添加苏丹红等工业染料;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违规使用福尔马林等防腐剂。这些非法添加物对人体的危害极大,长期摄入可能导致癌症、肝肾损伤等严重疾病。
二、监管之困:漏洞与挑战并存
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背后反映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诸多漏洞与不足。首先,监管力量相对薄弱。面对海量的外卖商家,尤其是众多分散的小型商家,监管部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显得捉襟见肘。监管人员难以实现对每个商家的高频次、全方位检查,导致部分商家心存侥幸,肆意违反食品安全法规。
其次,监管模式滞后。外卖行业依托互联网平台迅速崛起,而监管手段却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传统的监管方式侧重于线下实体店铺的检查,对于外卖商家在网络平台上的虚拟经营环节,如线上店铺信息审核、食品加工过程直播监控等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这使得一些商家在网络平台上虚假宣传,实际提供的食品与宣传图片和描述严重不符,食品安全更是无从保障。
再者,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尚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如市场监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等。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往往存在职责不清、信息不畅、协同不足等问题,容易出现监管空白和交叉监管的现象,降低了监管效率和效果。例如,对于一些外卖食品中出现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产品种植环节的农药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负责食品流通和餐饮环节的监管,若两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就难以从源头到终端对问题进行全面追溯和有效处理。
三、行业之殇:逐利至上与自律缺失
除了监管层面的问题,外卖行业自身的不正之风也是导致食品安全乱象的重要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商家为追求高额利润,不惜牺牲食品安全底线。他们忽视了餐饮行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抛之脑后。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在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包装配送等环节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以次充好。
同时,外卖平台在商家准入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平台过于注重商家数量的扩张和市场份额的占领,对商家的资质审核和实地考察不够严格,使得一些不具备基本食品安全条件的商家得以入驻平台。而且,平台在对商家的日常运营监管中,存在监管不力、处罚不严的情况。对于商家的食品安全违规行为,往往只是给予轻微的警告或象征性的罚款,未能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导致部分商家屡教不改,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
此外,外卖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外卖骑手和餐饮服务人员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在食品配送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引发食品安全风险。例如,外卖骑手在配送过程中未能保证食品的低温或高温保存条件,导致食品变质;餐饮服务人员在加工食品时不遵守卫生规范,如不戴口罩、手套,不按规定洗手等,容易造成食品污染。
四、破局之路:多管齐下,重塑食品安全防线
为了有效解决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守护公众 “舌尖上的安全”,需要监管部门、外卖行业、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强化监管:创新与协同并行
监管部门应加大投入,充实监管力量,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同时,要创新监管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外卖商家的精准监管和智慧监管。例如,建立外卖商家食品安全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对商家的食材采购、加工制作、销售配送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结合消费者投诉举报信息,对商家进行信用评分,并将信用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对于信用良好的商家给予政策扶持和奖励,对于信用不良的商家则加大检查频次和处罚力度,直至吊销营业执照,使其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和无缝对接。各部门应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作,形成监管合力。例如,建立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外卖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大问题;构建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实时互通,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隐患。
(二)行业自律:责任与规范并重
外卖行业应加强行业自律,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导向,将食品安全作为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外卖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商家准入门槛,加强对商家资质的审核和实地考察,确保入驻商家具备合法合规的经营条件和良好的食品安全信誉。同时,平台要建立健全商家日常运营管理制度,加强对商家的培训教育和监督检查,督促商家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和平台规则。例如,平台可以定期组织商家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技能竞赛,提高商家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建立商家违规行为举报奖励机制,鼓励消费者和骑手对商家的食品安全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一经查实,给予举报人相应奖励,并对违规商家进行严肃处理。
商家自身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食品加工制作流程,确保食品安全。商家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食品安全职责,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要加强食材采购管理,严格把控食材质量关,确保采购的食材新鲜、安全、无污染。此外,商家还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和平台的监督检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社会共治:参与与监督齐驱
消费者是外卖食品的直接受众,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监督力量。应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讲座等方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让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辨别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举办食品安全知识展览、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咨询等形式,向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开设食品安全专栏,定期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和警示信息,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外卖食品。
同时,要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让消费者在遭遇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投诉举报。例如,设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消费者的投诉举报能够得到及时受理;建立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对提供有效线索和证据的消费者给予奖励,提高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此外,消费者还应增强维权意识,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商家和平台的责任,形成对商家和平台的有力约束。
外卖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复杂性高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只有通过强化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共治,才能有效解决外卖食品安全问题,重塑公众对外卖行业的信任,让外卖食品真正成为方便、快捷、安全的美食选择,为广大消费者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一个主体都责无旁贷。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 “舌尖上的安全”,为构建健康、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而努力。